授课时间
图1.20 压敏电阻
压敏电阻可用于过压保护,将它并联在被保护元件两端,当出现过电压时,其电阻急剧减小,将电流分流以保护并联在一起的元件。 【四、小结】
1.线性电阻元件电流、电压特性直线的斜率能反映电阻值的大小。 2.工程应用中常用电阻元件为:
【五、习题】 一、是非题:5。 【课题】
1.5 电路的状态及电源外特性
【教学目标】
描述电源的空载、有载、短路三种状态及其外特性。知道电路中的功率平衡。 【教学重点】
1.电源的外特性。 2.功率平衡。 【教学难点】
电源的外特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授课时间 全电路欧姆定律。 【二、引入新课】
电路一般正常工作在通路状态,但还应考虑电路的另外两种状态,即开路状态和短路状态。尽管这是两种极限状态,但在工程技术应用中还是可能发生的。 【三、讲授新课】
1.5.1 电路的状态
1.通路
(1)通路状态如图1.23所示,电路中有电流及能量的传输和转换。
E(2)电路中的电流I =,由此式可得
R0?RE = R I + R0 I E = U + U0
式中的U0???R0?I为电源内部电压降。 将上式各项乘以电流I可得
E I = U I + U0 I
即
PS ???PL???P0
(3)功率平衡:通路时电源产生的电功率PS应该等于负载从电源得到的功率PL和电源内部的损耗功率P0之和。电源内电阻和连接线上消耗的功率是无用的功率损耗。
2.开路
(1)开路状态如图1.24所示。电源和负载之间没有能量的输送和转移。
图1.23 通路状态图 1.24 开路状态
(2)开路时,电路中电流I???0,电源内电阻上电压降R0 I???U0????0,电源输出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
U???E
3.短路
(1)短路状态如图1.25所示。电源两端被导线短接在一起,电流不再流过负载。
图1.25 短路状态
(2)短路时,外电路总等效电阻R???0。
I???
E R0
由于电源内电阻一般非常小,所以电源短路时,电流比正常工作时大得多,此时电源输出端电压
授课时间 U???0
发生电源短路时,应及时切断电路,否则将会引起剧烈发热而使电源、导线等烧毁。 1.5.2 电源的外特性
1.电源的外特性:电源端电压为
U???E???R0 I
随着电流的增大,电源电压U不断下降,电源输出电压U随负载电流I变化的规律如图1.26所示。
图1.26 电源的外特性
注意:实际应用中,必须减小电源内电阻R0,以获得更加平直的电源外特性。 [例1.4] 两个蓄电池的电源电动势E 1和E 2都为12 V,其内电阻R01 = 0.5Ω和R02 = 0.1Ω。试分别计算当负载电流为10 A时的输出电压值。
[解] (1)当内电阻R01???0.5?时
U1???E1???R01 I =(12???0.5???10)V ??7 V
(2)当内电阻R02 ??0.1?时
U2 ??E2???R02 I =(12???0.1???10)V???11 V 【四、小结】
1.电路有通路(有载工作)、开路和短路三种状态。
2.功率平衡PS = PL ??P0,即电源产生的功率与负载取用的功率、电源内阻(包括线路电阻)上所消耗的功率是平衡的。
3.当电源开路时,电流为零,即I???0,电源两端电压称为开路电压,其值为电源电动势U???U0 ??E。 4.当电源短路时,电压为零,即U ??0,电源电流称为短路电流,其值为电源电动势与内阻之比
I???IS??
E R05.电源的外特性是一条向下倾斜的直线,并且其内阻越大,向下倾斜的角度越大。 【五、习题】
二、选择题:3。 【课题】
1.6 负载的连接
【教学目标】
解释电阻负载的串联、并联的连接和计算。 【教学重点】
授课时间 1.等效的概念。
2.分压公式及分流公式。 【教学难点】
1.串联、并联等效电阻的计算。 2.分压公式及分流公式的灵活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欧姆定律。 【二、引入新课】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在物理学中已经介绍过了,在本节内容中要教给同学的是其在工程上的应用。 【三、讲授新课】
1.6.1 负载的串联 串联形式如图1.27所示。
图1.27 负载的串联
串联时:
(1)电路中流经各负载电阻的电流I相同。 (2)各负载电阻两端电压分别为
U1???R1 I ,U2 ??R2 I ,U3 ??R3 I
(3)电源总电压等于各负载电阻两端电压之和
U = U1 + U2 + U3
(4)串联后的等效电阻为
R = R1 + R2 + R3
[例1.5] 求图1.28所示电路中的总电阻、总电流、各电阻上的电压降、总电压降。
图1.28 例1.5附图
[解] 电路总电阻
R = R 1 + R 2 + R 3 = ( 2 + 3 + 7 ) Ω= 12Ω
授课时间 总电流
I?R 1电阻上电压降
U240 A = 20 A ?R12U1 = I R 1 = 20 ? 2 V???40 V
R 2电阻上电压降
U2 = I R 2 = 20 ? 3 V???60 V
R 3电阻上电压降
U3???I R 3 = 20???7 V???140 V
总电压为各电阻上电压降之和,即
U = U1 + U2 + U3 = ( 40 + 60 + 140 ) V???240 V
[例1.6] 将一个标称值为6.3 V???0.3 A的指示灯与一个100Ω的可变电阻串联起来,接在24V的电压上(如图1.29所示),若要使指示灯两端电压达到额定值,可变电阻的阻值应调节到多大?
图1.29 例1.6附图
[解] 可变电阻在这里起分压作用,其两端电压
U1???U???U2???( 24???6.3 ) V???17.7 V
因为流过可变电阻和流过指示灯的电流相等,所以可变电阻的阻值应调节到
U17.7RP???1?Ω?59Ω
I0.3在串联了分压电阻以后,可以使额定电压较小的负载在较高的电源电压下工作。选择分压电阻时,应使负载得到额定的电压和电流。
1.6.2 负载的并联 并联形式如图1.30所示。
图1.30 负载的并联
并联时:
(1)电路中各负载端电压U与电源电压相同。 (2)各负载电阻中的电流分别为
I1???
UUU,I2???,I3??? R1R2R3(3)电源发出的总电流等于各负载电流之和
I = I1?? I2???I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电工电子直流电路电子教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