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农村学校在隔代教育问题中的对策与思考 - 图文(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4-1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此,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改变传统开家长会的模式,把家长会开到农村去。我们可以根据生源情况,由行政班子带领班主任、任课教师等错时分批地召开家长会。这样一来照顾到了隔代老人,同时显得学校有诚意,另外,教师不仅可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还可听取一些村民的意见,对学校教育来说,这可是一举多得。

(二)、学校 教师:开展两种培训

教师是学校的重要财产,是学校教育的本钱。在新形势下,加大对教师的投资,将来必定有丰厚的回报。在当前,这对于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摆脱学校在隔代教育问题上的困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1、加强理论培训。教师的素质素养是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当前,新课程教学对农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隔代教育问题又深深地困扰着我们的教师。因此,加强对教师的理论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素养,显得尤其迫切。首先要加大教师学习的投入力度,如购买教育教学理论用书、建立教师图书室、设立教师学习室、请特级教师来给老师们讲座等。其次,教师的学习要建立制度,形成学习的有效机制。通过学习能帮助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新课程教学的方法,有效地指导教师开展调查和研究,从而使学校面临的隔代教育问题得到更快更好的解决。

2、注重师德培训。这里我们强调师德培训,主要是为了使教师摆正观念,特别是学生观和人才观。观念是一个人思想的反映。只有观念正了,教书才正,做人才正,才有师德有言。因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现在的许多教师还没有完全摆脱陈旧观念的羁绊。如抱着“权威主义”不放,心中还存有对优秀学生和问题学生不同的好恶之情,“子不可教也!”等等。众所周知,受隔代教育的影响,我们农村学校的“问题学生”普遍存在。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教师还不能真正摒弃那种陈旧的学生观和片面的人才观,那么可能这会葬送一大批的孩子,甚至是我国的素质教育。所以,学校要十分注重师德培训。首先,领导要高度重视。要成立领导小组,建立组织制度,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其次,师德培训的形式要多样化,内容要丰富化。如教育讲座、经验交流、事迹报告等。通过师德培训,使教师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没有不会读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书的先生”这种新型的人才观。这样,则学校教育幸甚,我们的孩子幸甚,素质教育幸甚!

(三)、学校 学生:实行五管齐下

这里谈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实行“五管齐下”要先说明两点:一是这里的学生是指隔代教育家庭子女。包括已受隔代教育影响的“问题学生”,和其余“非问题学生”两类。二是实行“五管齐下”这种教育措施是坚持预防和救治两种方针。预防是指防止“非问题学生”转变为“问题学生”,救治是指对“问题学生”开展积极的转化措施,使他们健康成长。 1、管——实行集中管理

是指把这些隔代教育子女集中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管理。这是开展教育的前提。学校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和管理小组,开展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管理活动。具体的内容有:(1)小集体管理。根据他们在学习、个性、品德等方面的共性,或根据地域关系把大整体划分为若干小整体,开展小集

体的管理活动。由大化小,有利于提高管理和教育的针对性,增强实效性。(2)专项档案管理。建立隔代教育教育子女的专项档案,详细记载这些学生的思想、品行、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他们父母的通信地址、电话,并做到定期查访。这可使学校全面地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利于调查和研究。(3)集中教育。这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如集体开会、听报告,或者请派出所、交警队同志给他们做讲座、请隔代家长现身说法等等。同时,还可根据他们在品德行为偏差、心理障碍等不同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教育等,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爱——开展爱心教育

这是转化学生的关键。每个孩子都需要爱,特别是长期脱离父母的怀抱,享受不到父爱母爱的那些隔代教育子女。可以说,他们的一切缺撼都和爱有关。最近我在看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上面写道:“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所以,我们的学校和教师要更多一些爱的教育。I我们的教师,特别是我们的班主任,在将爱像阳光一样普照大地的时候,也要对那些缺少爱的同学有些倾斜。我们要用爱去呵护他们幼小的心灵,用爱去激励他们向上的信心,用爱去感化他们孤独的灵魂。在他们缺少父爱母爱的时候,至少能让他们感受到浓浓的“师爱”。这对于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3、帮——开展帮教结对

这是教育好这些隔代教育家庭子女的有效方法。不可否认,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着问题,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更需要帮助和关爱。学校可以通过结对子的形式来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让学校行政班子、班主任、任课教师、法制辅导员,或者少先队大队干部等与他们结对子,开展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等各种形式的帮教工作。从正面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心理、行为等方面提供帮助和指导,这样可以更全面而及时地发现问题,并有的放失地进行教育。这样化整为零,从面到点,分散教育,细化操作,可使学校和教师准确地把握其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实现超前引导,触及其深层次的思想道德问题和心理层面,从而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4、辅——加强心理辅导

这是教育和转化问题学生的必要手段。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需求。在去年三月份,杭州市教育局下达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杭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我们农村学校要认真按照文件的相关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并落到实处。这一点对于性格有缺陷、心理有障碍的隔代教育子女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而意义深远。对这些学生我们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学校要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同时,开设“悄悄话信箱”“悄悄话热线”等,让学生倾吐自己家庭的境况和心理疾苦。可以肯定地说,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解决隔代教育问题上将起着很大的作用。 5、查——规范督查体制

加强监督和检查,才能使教育的有效性得到保障。解决隔代教育子女在

学习、品德、个性心理等方面的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一是因为隔代教育将长期存在;二是学生有主观能动性,外因总是要通过内因才起作用,而这是个长期的过程;三是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具有反复性。因此,为保障教育的效果,我们要积极开展监督和检查。首先要加大监督力度。在校内利用“文明学生”、“监督员”全面监督他们在校的行为规范;校外根据地域的情况设立校外监督员,并建立汇报制度。另外,学生处要定期地开展检查,作好记录,总结经验,反思方法,建立一个规范的监督检查体制,保障学校教育的效果。

三、关于隔代教育的思考 1、利弊思考

本文大论隔代教育的负面影响,但并不是全盘否定隔代教育,更没有除之而后快的想法。辩证唯物主义指出,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其实,隔代教育的优势也是客观存在的。如祖辈有丰富的育儿经验,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有较多的时间与耐心,能细心地照顾孩子,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等等。这些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我们要客观地看待隔代教育,既要看到其弊,也要看到其益。本文拟撰的目的也就在于使各位教育工作者对农村隔代教育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特别是要认识到当前隔代教育给学校教育带来的问题和困扰,并共同来探讨解决问题之道,取益除弊之策也。

2、教育合力思考

众所周知,教育是家庭、社会、学校三者共同的责任,只有三位一体,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教育最大的功效。当前,农村隔代教育的弊处也是人皆共识。可是,就在这隔代教育问题上,好像还仅仅是学校在自弹自唱,演独角戏。那么学校是否还继续演得下去?还可演多久?在隔代教育这出戏里,家庭又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该怎么演?是为了孩子而放弃对生活的追求?还是为了生活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还是有其它双赢的办法?社会是个大舞台。可是,我们广大的农村地区,基层没有相关的儿童少年的社区教育组织,这舞台又如何搭建?问题重重,力将不合,隔代教育路在何方? 3、隔代教育与新课程思考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教学即将在全国各地农村展开。新课程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下,教师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那么这样会不会削弱学校解决隔代教育问题的力量?在新课程下,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开放性,许多活动都要延伸到课外,渗入到家庭,那么隔代教育会不会影响到新课程?我们将拭目以待。

参考书目:

1、浙江教育信息报 2004年4月2日 第356期总(1842)号

2、西陆论坛 《隔代教育给我的思考》 http://bbs.xilu.com 2003年8月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农村学校在隔代教育问题中的对策与思考 - 图文(2)在线全文阅读。

农村学校在隔代教育问题中的对策与思考 - 图文(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98020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