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农村学校在隔代教育问题中的对策与思考 - 图文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4-1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农村学校在隔代教育问题中的对策与思考

【文章摘要】隔代教育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产生的一种教育现象。通过调查显示,当前,这种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而且,农村隔代教育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也给学校教育也带来了诸多的新问题和矛盾。本文立于学校的角度,就当前农村学校如何转化和消除由隔代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谈了几点自己的看法及思考。 一、隔代教育的负面影响及原因分析。以案例和调查数据为背景,描述了由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隔代教育的弊端,并进行了产生原因的分析。二、农村学校在隔代教育问题中的对策。从学校角度出发,分学校→家长、学校→教师、学校→学生三方面阐述了相关对策。三、有关隔代教育的思考。分利弊思考、教育合力思考、隔代教育与新课程思考三方面。 【关键词】 隔代教育 对策

近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断增多,外出打工或经商的人也越来越多。有的家庭夫妻双双外出打工,他们当中有的将子女带在身边,而更多的是将自己子女留在家里,由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管,或者寄托在亲戚家里。于是,这些隔代长辈便成为孩子的监护人,挑起了教育孙辈的担子。这种教育现象,我们称之为隔代教育。

目前,隔代教育问题已引起了有关部门和媒体的关注,并开展了相关的调查研究。据悉,去年广州市有关部门就开展了一项有关“隔代教育”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小学以下每10个孩子中就有五六个主要由隔代老人教育,而农村的这种现象尤为普遍,特别是隔代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不可忽视,它对孩子的成长和成才非常不利。从我校情况来看,我做过调查。我校是一所乡镇级农村中心小学,有914名在校学生,其中243名是隔代教育子女,占26.6%。而一些村小隔代教育的比例更大,达到40%——50%。这表明,目前在农村,隔代教育现象确实普遍存在。而令人堪忧的是,调查结果显示,农村隔代教育的孩子在品德、个性、心理、成绩等方面普遍落后于其他的同龄孩子。我们都知道,农村小学是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农村学生是教育的弱势群体。而现在,这些长期远离父母,缺少父爱母爱的农村隔代教育孩子则处于了弱势群体的最低层。可以肯定地说,对这种最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教育,对于当前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对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公平化,对于农村新课程教学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那么农村隔代教育到底是怎么一个现状呢?“留守孩子”的教育状况又如何呢?下面就让我们从学校的角度一起来关注农村隔代教育,聚焦“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

一、隔代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从几则案例看负面影响 案例一 “千元大案”

郎,我镇郎家村人,是我校五年级学生。父母在本镇上租房开店,忙于

生意,偶尔回家。郎俊超平时住在郎家,由奶奶照看。从2003年9月初开学开始,郎俊超在一个多点月的时间里,先后从家里“偷”了近1000元钱,伙同徐胜男、郎春冬、叶云鹏、蒋悍、刘裔德、郎仲庭等八个人买零食、上饭店、泡网吧、摸奖(包奖)、买礼物送人等随意潇洒,千元钞票几乎花费怠尽。通过调查,得知“哥儿们”、“敲诈勒索”、“高利贷”等不良社会习气潜伏校园是造成这次事件的主要原因,八个学生中的六个隔代教育子女是这次事件的始作蛹者。显然,事件发生的背景就是隔代教育。 我们再来看看本人在负责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的一年中,我校学生违纪犯规等情况的统计表。 表一 2003学年我校隔代教育子女道德品质、行为规范情况统计 次 数 总 人 次 隔代教育子女人次 比 例 打架斗殴 20 66 48 72.7% 性质严重 说明或举例 造成伤害 查处 事,性质恶劣的布一次 赌博 小偷小摸 4 3 3 100% 道德败坏 2 2 2 100% 违纪犯规 40 360 278 77.2% 其 它 3 15 13 86.7% 敲诈勒索 由学生处出面做故意损人之学生处每周公高利贷 从以上可以看出,隔代教育子女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方面普遍落后。这是隔代教育的主要弊病。 案例二 “老不及格” 王彬,我校六年级学生。父母在杭打工多年,随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都是文盲,管不了他学习的事。每次都是口头过过场:“作业写好了吗?”然后用钱作为鼓励他努力学习的奖励。而王彬一到家就是看电视,看到晚上十点多钟才睡。总骗他们没作业,或说作业在学校里写好了。在学校里,他也不怕老师批评,作业老是不做,上课打瞌睡。我教他常识已经三年了。三年中,语数常三科大小考试不下百次,可他没有一次及格过。被同学们戏称为“老不及格”。为比较全面而准确地了解隔代教育子女的学习情况,我专门做过调查。以200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练习五六年级数学成绩为例。 表二 隔代教育子女学习成绩情况调查(总人数82人) 优 良 100-90 人数 比例 8 9.8% 89-80 10 12.2% 79-70 17 20.7% 69-60 17 20.7% 59-50 16 19.5% 49-40 7 8.6% 39-30 29分以下 4 4.8% 3 3.7% 一 般 不合格 由上表可知,隔代教育子女中成绩优良的仅占22%,一般的占41.4%,不合格的达到36.6%。可见隔代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这是隔代教育的普遍问题。

案例三 “我很孤独”

兰凌伟,我校六年级学生。该生性格孤僻,脆弱,有时很任性。平时很不合群,与人说话,总是低着头,语气紧张而短促,有时候口吃。有一次,我做“特殊家庭”情况调查。当问起兰凌炜家庭情况时,他低着头站起来,不作声。我问道:“你爸爸在家吗?做什么的?”“在杭州打工。”语气很生硬。“你妈妈呢?”好久他都不说话,脸胀得通红。这时,旁边的同学说:“他没有妈妈。”只见兰凌伟顿时掉下泪来。事后,我真诚地同他谈了一次话,了解到他爸爸在杭州打工,妈妈几年前死了,现在跟着外婆生活。现在想起他当时泪流满面说的一句话:“我觉得很孤独,我想爸爸妈妈。”,我的心还是隐隐作痛。

在调查中我发现,缺乏个性、性格有缺陷的孩子大多都有隔代教育的影子。

表三 隔代教育子女个性、心理特征调查(总人数82人)

个性、心理特征

活泼热情

人数 比例

18 22%

孤僻忧郁 11 13.4% 孤单孑影

性格开朗

缺少朋友

说明或举例

善交朋友

郁郁寡欢

努力自信

自卑多疑

蛮不讲理

没有爱心

骄横霸道

缺乏热情

两面性

娇气十足

自我中心

多重性格

任性娇纵 30 36.6%

自私冷漠 20 24.3%

其它 3 3.7%

可见,隔代教育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健康的发展,性格发生扭曲、变异,心理产生障碍等。这是隔代教育的重要病症。

综上所述,隔代教育造成了子女在道德品质、学习成绩、个性发展、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二)、从两大方面谈产生原因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知道,目前学校教育面临由隔代教育带来的诸多问题和困扰,要全面消除隔代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首先要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进一步的调查、访问和分析,我们得出隔代教育对孩子在道德、学习、个性、心理等方面的负面影响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1、亲子分离,缺乏沟通

丢下你没商量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爱,特别是父爱母爱。它是孩子幼小心灵的避风港,是孩子健康情感的滋长点,是孩子个性形成和心理发展的重要依托。然而,隔代教育子女长期生活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里,就像花朵得不到阳光雨露的滋润,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父母远离家乡,逢年过节过年才回家一躺。然而短暂的欢聚之后,便要忍受分离的痛

楚,这叫我们的孩子情何以堪。难怪在分离之际,一位9岁的孩子紧紧抱住母亲的腿,撕声裂肺地喊:“妈妈不要丢下我。”

读不读书都一样 有些家长在长期打工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读不读书都一样”的思想。如有的父母对子女说:“上不了学,今后跟爸妈一起外出打工挣钱”。这种思想潜移默化,助长了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厌学情绪和“读书无用论”思想。同时,“打工挣钱”这种意识深入孩子心里,对孩子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不良影响。难怪在一次二年级学生班会上,老师问“你长大想做什么?”一位小女孩自豪地说:“今后我要和妈妈一起去外面打工,挣很多的钱。”

我拿什么把你帮 孩子在家里碰到什么困难,在学习上有什么难题总会找父母亲帮助。可是隔代教育使亲子分离,难以沟通。平时总通过电话或书信联系,大多是问一下“你身体好吗?”、“考试考了几分”等情况,根本不会同孩子谈心,更不要说帮助孩子解决思想、学习上的困难了。亲子之间这种表面而极其肤浅的沟通,使孩子心理上和学习上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造成了孩子在困难面前低头畏缩,甚至放弃,产生厌学的情绪,也形成了脆弱、自卑的性格。 2、隔代长辈,素质低下

文盲找校长 现在的隔辈老人大多出生于五六十年代,受教育程度低,更多的是文盲,对学生的学习辅导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有的隔辈家长整天忙于搓麻将、打老K,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孩子考试得个位数,心不急,也不批评,认为“天生不是学习的料。”就连孩子读几年级几班,班主任性别、姓名都不知道。也难怪下雨天奶奶送伞会到校长室问:“我孙女在哪个班?”家长如此“糊涂”,怎能教好孩子?

宝贝,奖你钱 隔代长辈缺乏与时代合拍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落后。他们大多以给零花钱、买玩具作为奖罚的手段。还有的家长溺爱孩子,对他们总是迁就、护短,甚至一些年迈体弱的家长,在教育上力不从心,除了一日三餐供应之外,其它方面都任之由之,根本谈不上教育。所有这一些造成了孩子任性、暴躁、自我中心等个性扭曲,使孩子染上不良恶习,道德品质败坏,行为习惯落后。

听我的,没错 老人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观念落后,意识陈旧,不易接受新事物,这对孩子创新个性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另外祖辈们在教育孩子上容易摆“老资格” ,觉得自己是“过来人”,“吃的盐比年轻人吃的米都多”,往往脱离科学,靠经验来教育孩子,这与学校教育相悖,使孩子容易形成两面人格。

二、农村学校在隔代教育问题中的对策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知道隔代教育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处,造成了一些矛盾。但我们要明确这已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当前农村教育的实际。谁也不能在短时期内解决这个问题和矛盾。因此,作为担负教书育人大任的学校和教师,我们要勇敢地去面对这些问题和矛盾,积极地去承担这分教育责任,努力地去思考教育的对策。除此之外,我们别无他路。 (一)、学校 家庭:改进两条渠道

家庭是孩子教育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在孩子一生的成长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直以来,在教育过程中,家校互通,

友好合作。然而,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或经商,使农村家庭体系发生了裂变,导致了隔代教育的产生。这样,它就破坏了原先那种比较稳定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局面,也使家校之间友好互通的教育途径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动荡的家庭,残缺的教育,甚至是家庭教育真空。因此,学校要从当前家庭教育实际出发,重新寻找促进家校有效合作与沟通的方法与途径,以摆脱家庭教育及家校沟通的不堪现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两条渠道。 1、请进来。

办好隔代家长学校 据悉,上海等地已经开办了隔代家长学校。这是一个大胆而很好的尝试。我们农村学校也要尽力办好这种学校。我们可以利用双休日,或者假期里把隔代家长请进学校里来学习。让有关教育领导向他们介绍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学校的培养目标,和他们谈素质教育、新课程教学;让教育专家或教师给他们讲授一些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让优秀班主任或教师给他们做学生个性发展、品德形成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讲座等等。通过学习,使他们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教育和指导孩子的方法、手段等,同时,也使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庭教育的主动性。开设隔代家长学校,全面提高隔代家长的素质素养,这对于从根本上走出家庭教育真空和摆脱学校德育“5+2=0”(学校5天的教育加上家长2天的不正确教育,其教育效果等于0,甚至还是负数。)的尴尬局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改善家校联系方式 “家校联系单”、“书信联系”、“电话联系”是以往家校联系的主要方式。然而,在隔代教育环境下,学校要联系的家长是隔辈老人。他们对这种远距离的沟通方式心理上感到陌生、紧张、不亲切。他们需要的是面对面的交流、促膝式的长谈。照顾农村老年人的心理特征,我们学校要改善家校联系的方式,要多采用面对面的互动式交流和沟通,以切实增强联系,提高家教实效性。如设置“行政接待日”。由学校行政班子、班主任老师等与隔代家长面对面,认真听取家长们反映的意见、建议和想法等。再如开设“家长开放日”,把学生家长请到学校里来,让他们深入到课堂中去,深入到学生中去,实现家长与学校零距离,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子女,了解学校教育。 2、走出去

改革家访形式 教师传统的家庭访问往往是“告状式”、“通报式”。这种家访学生历来很厌恶,老师一来家访,孩子就跑出去了。而且这种家访容易引起家长的紧张情绪,特别是隔代家长,他们年龄较大,心理脆弱,受点刺激就容易犯糊涂。他们往往把老师讲的每句话都看作大事,常常小题大做。久而久之,就会身心焦虑,对教育孩子失去信心。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要提倡“聊天式”、“商讨式”的家访。这种家访形式,家长、教师、学生都在场,互动交流,共同探讨。这样家长和学生都容易接受,教师也容易了解孩子真正的一面,从而对症下药,起到实效。

家长会开到农村去 一般的学校每学期至少要召开一次全校性的家长会。传统的家长会是把家长请来学校,集中时间、地点,然后按“领导训话——班内交流”的形式开展。家长对这样的家长会反映很大,说收获不大,没什么意义,家长们往往是匆匆而来,悻悻而回。当前,农村隔辈家长居多,他们有些年老体弱走不了,有些不爱走动怕麻烦,有些家中无人有顾虑。因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农村学校在隔代教育问题中的对策与思考 - 图文在线全文阅读。

农村学校在隔代教育问题中的对策与思考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98020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