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预科14届入行论班第一次考试资料和答案堆砌(2016年5月31日)(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4-1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时,有五个夜叉向他要鲜血,因为对菩萨造成了伤害,所以它们后来堕入了恶趣。但由于慈力王的发愿——“愿我暂时以鲜血让他们满足,最终以佛法的甘露来让他们获得快乐”,在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五个夜叉转生为五比丘,佛给他们初转法轮后,他们都获得了阿罗汉果位。

试想,假如这五个夜叉从来没见过慈力王,那释迦牟尼佛转法轮的时候,它们根本没有解脱的机会。因此,对菩萨加害实际上也是结上安乐之缘。

第15课

29、菩提心的本体是什么?有哪些分类?

答:菩提心的本体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的希求心,《现观庄严论》中所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求无上菩提之心。又称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或略称道心、道意、觉意。此菩提心为一切诸佛之种子,是净法长养之良田,若发起此心,勤行精进,则得速成无上菩提。盖此菩提心乃大乘菩萨最初必发起之大心;生起此心称为发菩提心,略称发心、发意;最初之发心,则称初发心、新发意,为菩提之根本。《大智度论》卷四十一云(大正25·362c)︰?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

广大意乐菩提心之本体,如弥勒菩萨在《现观庄严论》中曰:“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从意乐加行的角度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两类。。第一种分类,世俗菩提心:寻求无上菩提的发心,它是凡夫相续中可以生起的相似菩提心,可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胜义菩提心:证悟自心远离戏论的法界义,也就是指无分别智慧,这在登入圣地菩萨的相续中才有。 从比喻、助伴的角度分;如《现观庄严论》中云:“如地金月火,藏宝源大海,金刚山药友,如意宝日歌,王库及大路,车乘与泉水,雅声河流云,分二十二种。”

30、受菩萨戒的上师要具备哪几个条件?生起菩萨戒体要具备哪几个条件?

《菩萨戒二十颂》中说,授菩萨戒的上师应该具备三个条件:具有清净的菩萨戒律,这是第一条;对大乘佛法比较精通,具有相当殊胜的智慧,这是第二条;具有摄受弟子、调化众生的能力,这是第三条,在具足这三条的上师面前,可以得受菩萨戒。

《入菩萨行论》对授菩萨戒上师也有一定要求,是什么样的呢?遇到生命危险也不舍弃具有善巧方便的大乘佛法,具有坚定信心,这是第一条;第二条,他

11

的相续中一定要有清净的菩萨戒。自己要具备悲心、信心、想受戒这三种条件的有情相续中必定能生起菩提心。

第16课

31、菩萨戒的四种他胜罪或根本罪是什么? 《菩萨地论》中宣说了四种他胜罪,四十五种 恶作罪。〗印度的无著论师认为:所有的菩萨戒可以包括在四种他胜罪当中,倘若违犯了四种他胜罪,实际上已经毁犯了菩萨戒。四种他胜罪是什么呢?无著菩萨在《菩萨地论》中说:第一条,以贪心来自赞毁他。这一条是很容易犯的,比如对施主、财产生起贪执,为了防止他人跟自己争,于是说这个上师不好、那个道友不好,但实际上别人没有那么大过失,只是你妄加诽谤而已。第二条,以吝啬心不作财法布施。因为自己特别吝啬,即使遇到了乞丐和可怜众生,也一点都舍不得布施;或者遇到一些真正的法器时,也不传给他们显宗密宗的有关法要,不作法布施。第三条,以嗔恨心损害别人,而且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忏悔。这一条也很容易犯的。比如说第二条,有些道友在街上遇到乞丐,看见第一个给一毛钱,第二个给五分钱,第三个就开始不高兴了,要是几个乞丐一起来,就更不高兴了,边皱眉头边挥手?走走走……去去去……?。其实,作为发了菩提心或受过菩萨戒的人,如果没有相应地给一点,这是很容易犯菩萨戒的。或者,有些人真正堪为法器,对佛法特别有信心,他来请求传一点简单的法要,你明明知道他是法器,但却不给他传,说:?我没空、我没空,不想讲……?这样的话,也已经犯菩萨戒了。第三条是以嗔恨心损害别人,且不接受忏悔。比如两个人吵架,对方后来觉得自己不对,向你忏悔,如果你根本不接受,这个时候也犯菩萨戒。第四条,以愚昧无知的心舍弃释迦牟尼佛的教法,自己独创一些虚假的法,并宣扬说?我的教法对众生如何如何有利?,这也犯了菩萨戒。上述四条,在《三戒论》中讲得比较清楚,希望大家按照广行派的观点,最起码也要守持这四条戒律。

第19-20课

32、意幻供养可分为多少种? 〖意幻供养可分为十二种:〗 馥郁一净室,晶地亮莹莹, 宝柱生悦意,珠盖频闪烁。

〖一、沐浴:用旃檀薰染的浴室散发出扑鼻的芳香,水晶地晶莹剔透,光彩夺目,打扫得十分清洁。光芒闪烁、各种珍宝的柱子上悬挂着闪光珍珠装点的华盖。〗

在藏传佛教中,沐浴的仪式偈颂是相当多的。此处首先讲了沐浴的地方,从显宗来讲,这也属于一种观想方法,我们应当经常以这种仪式对诸佛菩萨沐浴清净。

有些人可能想:诸佛菩萨需要洗澡的话,那他们的身体是否也不干净呢?尤其是一些初学者、对大乘佛教一无所知的人,这方面的分别念特别强。

这一点你们是不用怀疑的。《般若经》、《现观庄严论》中说,得到了一地菩萨的果位,身上的不净部分,如污垢、尘垢、虱子等小含生全部都没有了,更何况是佛陀了。之所以作这样的沐浴,实际上是为了清净我们相续中的罪业。因为佛陀是一切功德圆满的智慧身体,如果把他作为对境,以清净心来作沐浴的话,所有的资粮就会得以圆满,所有的罪业就会得以清净。

这种浴佛仪式,各教各派当中都有,包括小乘的佛教中也有。最典型的是新加坡的?卫赛节?,这一天各大寺院、佛教中心的门口装饰着各式各样的彩旗,人们将佛像臵于花丛当中,舀取清净的水,一边念诵偈文一边给佛像沐浴。云南一带也有这样的仪式。据大乘经典记载,这种浴佛的功德是相当大的。现在很多佛教兴盛的地方,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每天都有许多人一边念偈颂,一边为佛作沐浴。 藏传佛教中,在作沐浴仪式时,首先要准备一面明镜,维那师以赞佛的偈颂进行赞叹,如果是释迦牟尼佛,则念释迦牟尼佛的偈颂,若是药师佛,则念药师佛的偈颂。然后一边手持宝瓶,一边观想佛菩萨融入明镜中,在明镜上作沐浴。有些高僧大德给神山沐浴的时候,也是先通过观想将其融入明镜,然后一边念偈颂一边沐浴。

浴佛是佛教特别古老的一种传统,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没有什么差别。作为修行人,我们应该懂得这些功德,如果不懂的话,可能会想在佛像上撒一点水有什么用啊?所以,这里的缘起与功德,大家一定要明确。 备诸珍宝瓶,盛满妙香水, 洋溢美歌乐,请佛佛子浴。

〖在此,已备好盛满涂香配成的悦意香水、鲜花的许多金等宝瓶,伴随着歌声乐音而请一切善逝及佛子沐浴。〗在宝瓶中装满妙香、薰香配制的甘露水和鲜花,手持金瓶、银瓶、蓝宝石瓶等各种珍宝瓶,对诸佛菩萨的身像进行沐浴,在念诵的同时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音乐。

平时我们念《药师经》或一些大的仪轨时,都有这样的沐浴仪式。藏传佛教的有些维那师,平时可以背

12

诵几百个赞颂词,如果为释迦牟尼佛作沐浴,只要将顶礼句中的?在释迦牟尼佛前顶礼?改为?为释迦牟尼佛作沐浴?就可以了。在作沐浴仪式时,首先是对佛陀进行沐浴,观想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等诸佛融入明镜,一边念诵所有佛陀的名号一边沐浴。然后是八大菩萨、声闻缘觉,以及释迦牟尼佛转法轮的四大圣地或八大圣地等等。这种仪式需要很长时间,维那师一边念诵《入行论》的这几个颂词,一边作沐浴。在藏传佛教中,不管格鲁派还是宁玛派都有这样的仪式。

今天是文殊菩萨的降生日,恰好又是端午节,按照世间的习俗,很多人在今天用各种药来洗自己的身体。这样的沐浴,我认为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最重要的是在释迦牟尼佛的降生日或其他节日中,为佛陀作沐浴。如果你不习惯这种传统,那能不能将佛像上的灰尘打扫一下,用清净的水洗一下?不然的话,佛像、佛塔、佛经上面都是灰尘,自己收拾得特别干净,这样没有一种恭敬心,可能不太好。

我以前在一个居士家住过一段时间,他们家的厕所可能是新装修了吧,是最干净的,卧室还算可以,佛堂是最脏的。我对他说:?你这样完全是颠倒的,按传统来讲,佛堂是最干净的,佛像、经书应该让人见而生喜,厕所比较干净就可以了!?

在座的诸位道友,你们不管有没有单独的佛堂,都应该将自己的佛像经常擦一下,藏传佛教的有些老修行人,每天用羽毛、孔雀毛等拂拭佛像、经书、佛塔上的灰尘,你们如果也能经常对佛像佛塔作沐浴或擦拭的话,可以遣除自相续中的罪业,这种行为是平时不可缺少的。

香薰极洁净,浴巾拭其身。 拭已复献上,香极妙色衣。

印度有这样一个传统:迎请国王时,首先让他在清净的浴室中沐浴,沐浴之后擦拭身体,最后才作供养。泰国、斯里兰卡也有这样的风俗,迎请一些高僧大德到家中或寺院时,先请他们洗脸、沐浴。在泰国,出家人到了施主家,主人马上递上一条毛巾,?洗个脸、洗个脸?,还没有坐下就给你一个盆。以前藏传佛教的希绕嘉措格西到泰国时,政府官员马上拿了盆给他洗脚,他都有点不习惯。所以,佛教沿袭印度的习俗,也有给佛菩萨沐浴的传统,以此可净除众生相续中的垢染。

〖二、擦拭:等待诸佛菩萨沐浴之后,用妙香薰染、清洁柔软、无与伦比的衣物(浴巾)擦拭他们的身体。〗 在藏传佛教中,对明镜作完沐浴仪式后,下一个步骤

就是进行擦拭。擦拭的时候,要用一条洁白的哈达,擦拭之后将明镜放在佛堂或清净的地方供养,表示从以此后诸佛菩萨就供在那里了。

在很多小乘国家,施主对出家人也常作这方面的供养。每天早上出家人出来化缘时,他们就供养一些香皂、毛巾,祈求这些出家人接受,让他们以此擦拭身体,这样一来,自己在无形中就积累了很多资粮。 〖三、妙衣:擦拭完毕以后,对于出家装束的佛菩萨,供上袈裟等适合出家身份的芬芳妙衣;对身着在家装束的尊众,献上色彩各异、柔软飘逸的妙衣。〗 一般而言,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等是报身装饰(印度国王的装饰),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等是化身装饰,显出家相,身穿三衣。所以在擦拭完身体以后,对出家圣众供养三衣,对在家形象的佛菩萨供养具十三种报身服饰的妙衣,此举也有很大功德。 平时我们有不舍得穿的衣服,如果供养诸佛菩萨或寺院的僧众,这个功德是相当大的。佛经中有一个白衣比丘尼的公案,她生下来时,身上就穿着白色的衣服,脱下来马上又有一件,所以出家时佛开许她可以穿白衣。后来,这位白衣比丘尼获证了阿罗汉果位,当时有些弟子就问释迦牟尼佛:?她为什么直到获得阿罗汉果还是穿着白色的衣服??佛陀告诉他们:以前有一对夫妻特别贫穷,他们只有一件衣服,一个人出门穿衣服,另一个只有赤身裸体藏在土堆中不敢出来。有一次,他们知道了佛陀的功德非常大,于是把这件衣服供养了佛陀。王妃得知此事后特别感动,就把自己的衣服饰品全部给他们,即生中他们便获得了圆满受用,以后的生生世世,因为供养衣服的功德,直到最后有者时仍然身穿俱生的白衣。

所以,我们若能遇到佛陀那样的殊胜对境,供养的功德自然不言而喻,但如果遇不到的话,在诸佛菩萨的像前,或者在上师面前供养衣服也有很大的功德。《百业经》中有一个金色比丘尼,生来身体就是金色的,这也是以供养妙衣的功德,获得了生生世世特别庄严的身相。供养妙衣的功德,佛经这方面的公案相当多,在此我不一一讲述了。 亦以细柔服,最胜庄严物, 庄严普贤尊,文殊观自在。

〖四、饰品:以成百上好的冠冕等装饰品庄严现见真谛而成为圣者的普贤菩萨、文殊菩萨、观自在菩萨、金刚手菩萨、弥勒菩萨等根据所化众生的根基而持在家相的诸位大菩萨。〗

此处讲的是将自己的各种装饰品,如金项链、花鬘、金鬘等供养诸佛菩萨。

13

刚才讲了,我们观想迎请诸佛菩萨后,先为他们沐浴、擦拭身体,然后供养妙衣,供衣之后,就要供养装饰品。不然的话,光是穿件衣服,如果没有装饰品的话,一点都不好看,所以脖子上一定要挂个项链,没有项链的话,也可以把念珠挂在脖子上(众笑)。 供养装饰品的功德相当大,以前上师如意宝在课堂上讲过:阿底峡尊者来藏地弘扬佛法时,有个比较富裕的女人对尊者生起极大的信心,将身上佩带的金银珠宝全部供养了,她回去后,丈夫十分生气,对她又打又骂,她受不了就跳河死了。阿底峡尊者知道后,显现上非常伤心,为她念经作了回向。以此供养功德,她又再得人身,在阿底峡尊者面前出家,后来成为噶当派非常了不起的一位大德。

现在我们所拥有的装饰品,死后就变成了别人的东西了,留着也没有多大意义,还不如供养佛像或者真正殊胜的对境。有些人把自己最珍贵的装饰品全部供养给上师,但我认为对这个上师首先要观察,如果没有观察就全部供养,过一段时间,觉得这不是真正的上师,自己很后悔,这样可能不太好。就我认为,如果要供养的话,对觉沃佛等佛像供养比较好一点,把金项链挂在佛的脖子上,寺院里的人不会随便乱用这些供品,任何人也没有这样的权利和资格。所以,最可靠的就是供养佛陀、佛像,这样的功德相当大,《释尊广传》中有很多这方面的公案。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平时在供养时,一定要发愿:以此供养的功德,令无量众生获得利益。始终都要有一颗利他的心,不管做什么善事,一直不忘善心善愿,这样自己以后才能成为真正了不起的修行人。所以,大家时时刻刻都要记住:不是为了自己获得人天福报,一定要发一个利他的心! 香遍三千界,妙香涂敷彼, 犹如纯炼金,发光诸佛身。

观想三千大千世界全部遍满妙香,这种香气供养十方如来犹如纯金般的身相。虽然这里只讲了一种身色,但无数如来具有不同的身色,均可以进行妙香供养。 这里的意幻供养与意缘供养有一定差别,意缘供养是指心中缘取真实物作供养,比如,看到一个非常好的物品,或者一朵美丽的鲜花,心里首先缘取这个外境,然后再进行供养。意幻供养则是以心意幻化、观想无量无边的供品作供养,虽然不一定有真实外境存在,但也有如是的功德。

大乘佛教中说?万法唯心造?,既然万法唯心造,那外境中存在的实物其实也是心的幻化,如果专注心念观想某种东西去供养诸佛菩萨,与实物供养本质上没

有什么区别。当然,这必须要有一定的观想能力,诸佛菩萨才可以接受你的供品。

所以,修行好的人不管到哪里,都有一种修行的方便。不管遇到违缘、顺缘,都能转为修行的道用;无论住在城市还是寂静的山林,对他而言没有什么差别,任何方法都可以用来供养、忏悔、修行。

〖五、妙香:《俱舍论》中云:?四大部洲与日月,须弥山王及欲天,梵天世界一千数,许为小千之世界,彼之千数承许为,二千中千之世间,彼之千数三千界。?〗按照《俱舍论》的宇宙观,须弥山、日月、四大洲、欲界天等为一个世界,一千个这样的世界为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三千大千世界。这样的三千大千世界,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所化界——娑婆世界。当然,有些刚入佛门的初学者,由于没有闻思过佛教的道理,对此观得不是很清楚。但总的来说,这就是佛教的一种宇宙观。 无边无际的宇宙世界中,充满着美妙的香气,这一点应该观得出来。平时我们撒一点香水,香气就会弥漫整个屋子,观想这种香气渐渐扩大,首先像山谷那么大,然后像盆地那么大,最后遍满整个世界,所有香气全部供养十方诸佛菩萨,这有相当大的功德。 〖在这样的所有三千世界等无量刹土中恒时飘散着阵阵的芳香,遍及各处,以如此殊胜的妙香涂敷宛如纯金般熠熠发光的佛身。〗赡部洲纯金是通过十六次提炼才得到的,十分纯净。在这种纯金般闪闪发光、金灿灿的佛像面前(如释迦牟尼佛佛像、三世佛佛像),我们可以在心里观想以妙香供养。

现在世间上有很多的茉莉、玫瑰等香水,如果自己觉得这种香味很好,那可以在佛堂里面供养,这属于有所缘的供养。如果没有任何东西,也可以观想:整个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香供养诸佛菩萨。这些香当中,有些是自然形成的,如鲜花散发的芳香;有些是人工配制的,如各种香料制成的香水,这些全部都可以供养。

人们经常喜欢在身上喷香水,当然,这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但是对三十六种不净物组成的身体再怎么喷香水,也不一定有多大的功德。如果能在一些佛像、唐卡面前,通过观想意幻供养,或者象征性地洒一些香水,这个功德是非常大的。现在每天早上,我都会拿香水在佛堂里喷一下,表示对佛陀的供养,这样心里也很舒服,可能你们会有同感吧!

如果以佛陀为所缘境,用清净心来供养,功德大是不用说的,但若以其他的作意对佛陀作供养,也会有相当大的功德。比如释迦牟尼佛弟子中的阿那律尊

14

者,以什么因缘成为?天眼第一?的呢?往昔人寿四万岁时,正值拘留孙佛的教法时期,当时有一群盗贼,盗贼首领的鞋子破了(当时的条件可能比较差,现在的领导一般条件都很好),由于晚上看不见,为了补鞋子,他找到一座佛堂,里面供了一尊金灿灿的佛像,但佛前的酥油灯马上要灭了,于是这个首领加一个灯芯,借着灯光把鞋子补好了。因为灯光十分明亮,这位首领看到了佛像的笑容,当即对佛像生起信心,以恭敬心将灯移到佛像面前(其实灯不是他供的,只不过是把灯移过来而已,为补鞋子还加了个灯芯),并且发愿:以此功德,愿我生生世世获得智慧,将来在释迦牟尼佛教法下成为天眼第一!

所以,不管是供灯还是供香,哪怕是以无记心在佛前供养也有无量的功德。平时我们如果有条件,就作这样的供养,没有条件的话,应该在心里面观想:所有的妙香供养十方诸佛菩萨。一边走路坐车,一边这样观想,虽然只是几秒钟的事情,但获得的功德却很大。

于诸胜供处,供以香莲花, 曼陀青莲花,及诸妙花鬘。

在佛像、佛塔、金刚上师、经书等殊胜的三宝所依面前,供养具有妙香的莲花、曼陀罗花、青莲花,以及美丽的花鬘。

?莲花?可分为白莲花、红莲花、黄莲花等等,一般来讲,世间上的莲花是依靠日光而开启的。在藏传佛教的诗学中,经常用青莲花、白莲花、曼陀罗花等来作比喻。?曼陀罗花?是三十三天以福报所感的一种非常美妙的花。?青莲花?是依靠月光而开启的。?花鬘?是由很多花串在一起,像念珠一样可以挂在脖子上。印度有一种传统,在迎请国王的时候,会把花鬘挂在他的脖子上;现在的西方国家或东南亚的个别国家也是这样,在机场迎接一些国家元首或高僧大德时,就有一个小孩捧着一串花鬘,挂在这些大人物的脖子上。

〖六、美花:在堪为殊胜福田的一切佛像等前供上令人感到惬意、香味沁人肺腑的曼陀罗、莲花以及青莲花等所有天花,还有用这些美花及珍宝等精心穿成五颜六色悦意的花鬘、宝鬘。〗青莲花在人间也有,但曼陀罗是天人的花。

前面也讲过,不管是花鬘还是一束花,供养诸佛菩萨的功德都相当大。《法华经》中说:?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意思就是说,即使以散乱心,只拿一朵花供养于佛的画像前,此人已积累了无边资粮,逐渐能见到无数如来的身

相。我们有些人供养花并不是以散乱心,而是以一种非常清净的心来供养的。所谓散乱心,是指在无意当中,或者处于一种烦恼心的状态中,这样的供养也有如是大的功德。

《白莲花经》中说:在佛陀面前,或者在观想的如来面前,向空中撒一些花,所获的功德以佛的智慧也无法衡量、无法宣说。尤其是到了夏天,我们经常能在路边看到五颜六色的鲜花,如果你没有受比丘戒,顺便采一些撒向空中,这样具有无量的功德;如果你有戒律的约束,那在心里面观想也可以。藏地的很多老修行人,每次见到漫山遍野的鲜花,口里就开始念:?供养三宝!供养三宝!?上师如意宝以前在讲《入行论》的时候,也再三地强调:?到了夏天,藏地有那么多野花、那么多非常漂亮的花,如果没有供养的话非常可惜,所以我们到草地上的时候,一定要念花供仪轨。?

不仅是在藏地,现在汉地的花园里、各家各户的阳台上也有很多花,不过,很多人养花可能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供养自己。不管怎么样,你在见到这些花以后,都要观想供养诸佛,这会积累很多功德。 供花的同时不要忘了发愿,这个很重要。《白莲花传》中讲:义成王子与妻子曼达被流放丹得山时,王子将儿女布施给了婆罗门,曼达知道后特别伤心,这时王子对她说:?以前我们不是在燃灯佛前发过愿吗?当时你是婆罗门女,我是婆罗门子。你在卖七朵花的时候,我用仅有的五个银币买了五朵供佛,剩下的两朵你也给了我,我们后来一起在佛前发愿,你说生生世世要做我的妻子,我当时就说:‘你不要这样发愿,因为我十分喜欢布施,如果以后布施妻子、儿女,你会后悔的。’你说:‘我不后悔,我不会给你的布施善举造任何违缘。’?王子这样说了以后,曼达忆起了当时的发愿,从此以后,不管王子怎么样布施,她都没有任何怨言。

这个故事在十年前表演的时候,婆罗门子与婆罗门女是能智和益西措扮演的,当时她们还很小,现在都已经?老?了,可能演不动了吧(众笑)。不过,我觉得那一段还是挺精彩的,当时我们很多人,包括法王如意宝在内,看到这种布施的场面都流下了眼泪,一方面对世尊布施的精神生起信心,另一方面,世尊在因地时是怎样苦行的,怎样为我们作榜样的,大家对此都非常感动。现在世间上经常有一些贪嗔痴的表演,人们喜欢以此为话题,每天津津乐道。但作为佛教徒,我们应该对佛菩萨的事迹经常观想、经常谈论,这样获得人身才有实在的意义。

15

总而言之,我们平时见到鲜花或花园时,第一个要想到?供养诸佛菩萨?。以前上师如意宝说,藏地有种黄色的花,供养诸佛菩萨是最好的,昨天还摆在这里,今天好像没有了。还有一种入行论花[1],我们学院现在有很多,方便的时候可以给大家看一下。这种花有六瓣的、八瓣的、十二瓣的,以前华智仁波切在青海讲《入行论》的时候,听说到处都盛开这种黄色的小花。

不管我们看到什么样的花,首先应观想供养十方诸佛菩萨,这一点大家不要忘! 亦献最胜香,香溢结香云。 复献诸神馐,种种妙饮食。

在诸佛菩萨面前也献上最殊胜的香云,香气弥漫,结成香云。还要供养神馐,以及种种的饮食。 〖七、香云:殊胜合意的妙香洋溢各方,结成香云,旋绕遍布空中,这些也都供养佛菩萨。〗

?结成香云?,是指在香炉中烧很多香,香气最后就聚成了香云。这些香云可以观想成各种形状,有的像八吉祥,有的像七轮宝,有的像五供,形状各异的香云弥漫整个虚空界,供养十方诸佛菩萨,这就是所谓的香云供养。

我们平时不管是到寺院还是在家中的佛堂都可以供香。香的种类有很多,如末香、涂香、烧香。现在很多寺院都在制作香,有些人甚至打着?喇荣五明佛学院?的旗号做香,但我们学院从来没有办过什么香厂,这里是以闻思修行为主的。外面人喜欢打学院的旗号,或以上师的名义搞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也是经常有的。

总的来讲,我们应该这样想:不管是什么样的香,檀香也好,沉香也好,丁香也好,所有的妙香全都供养诸佛菩萨。如果我们到寺院去,就在寺院里供香;平时在家里,每天应该供一根香。以前上师如意宝去印度的时候,特别赞叹白檀香,说它的气味很香,相当好。一般而言,香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只要自己觉得好闻,都可以供养。供养的同时也应当发愿:愿我生生世世变成戒律清净的人,给所有的众生带来清净的芳香!

〖八、神馐:又敬献上白糖、核桃汁等花样繁多、味道鲜美的神馐。〗

华智仁波切讲过,所谓?神馐?,是由三白三甜组成的食子。格鲁派在元月十五号专门有一个食子法会,此时他们会做各种精美的酥油花,用酥油花装饰食子做成供品,以此来供养十方诸佛菩萨。

神馐是诸佛菩萨及空行护法所食用的食物。在做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预科14届入行论班第一次考试资料和答案堆砌(2016年5月31日)(3)在线全文阅读。

预科14届入行论班第一次考试资料和答案堆砌(2016年5月31日)(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98019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