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鲍照 B.沈约 C.谢灵运 D.瘐信
8、《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著名的抒情诗,这首诗抒写的是( ) A.少女对情郎的无尽思念 B.游子对家乡的无尽思念 C.妻子对丈夫的无尽思念 D.儿女对父母的无尽思念
9、建安时期创造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 ) A曹操 B曹植 C曹丕 D王 粲
10、标志着我国叙事诗成熟的创作是( )
A诗经 B汉乐府民歌 C南朝乐府民歌 D唐代新乐府诗 11、《古诗十九首》这一组诗,大致产生于( )。 A. 西汉后期B. 东汉初期C. 西汉初期D. 东汉后期 12、 钟嵘《诗品》所论的范围主要是( )。 A. 各体诗歌 B. 五言诗 C. 七言诗 D. 乐府诗
13、诗人陶渊明生活于( )。
A. 魏晋之际 B. 西东晋之际 C. 晋宋之际 D. 宋齐之际 14、下列作家中,属于南朝最优秀骈文家的是( )。 A. 范晔 B. 杨衒之 C. 郦道远 D. 江淹
15、具有“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特点作品是( )。 A.《诗经》 B.楚辞
C.汉乐府民歌 D.古诗十九首
16、西晋太康年间,形式主义文风开始泛滥,代表这种文学倾向的作家是( )。 A.傅玄和张华 B.左思和陆机
C.潘岳和陆机 D.张载和陆云
17、以《谏逐客书》为代表的李斯散文最鲜明的特色是( ) A 流畅谐偶 B 铺陈排比 C 质实无华 D 诙谐反讽
18、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是( ) A 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B 发于天赖,本乎人情 C 婉转附物,怊怅切情 D 凭空模拟,文法极奇
19、《史记》的五种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是( )
A 记述历史帝王的兴衰沿革 B 记述特殊人物或集团的事迹 C 记述重要人物的家庭兴衰 D 记述王侯各国的史实和状况 20、《汉书》所属的历史编纂体例是( ) A 编年史 B 纪传体通史 C 断代史 D 国别史
21、枚乘的《七发》所标志的赋体发展阶段是( )
A 骚体赋的终结 B 抒情小赋的开端 C 骈赋的开端 D 大赋文体的形成 22、形制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最早出现的时期是( ) A 西汉中期 B 西汉末年 C 东汉前期 D 东汉末期 23、代表曹操悲凉沉雄诗风的名句是( ) A 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B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C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D 遗荣荣在,外身身全。卓哉先师,修德就闲 24、刘桢诗歌的风格是( ) A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B 文多兼善,辞少瑕累
C 真骨凌霜,高风跨俗
D 怀文抱质,语气低婉
25、历史上对阮籍好酒性格的描述是( ) A 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B 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C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D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26、东晋诗坛主流诗歌的创作倾向是( ) A 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B 寄言上德,托意玄珠 C 农事家常,怡然自适 D 庄老告退,山水方滋
27、史称陶渊明不事权贵的性格表现是( ) A 土木形骸,不自藻饰,恬静寡欲 B 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C 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D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8、前人对左思生平的评价是( ) A 寻山陟岭,必造幽峻 B 才秀人微,取湮当代 C 貌寝口讷,不好交游
D 少负壮志,有纵横才
29、汉代传授《诗经》的\四家诗\是 A.齐、鲁、韩、马 B.齐、鲁、韩、王 C.齐、鲁、韩、毛 D.齐、鲁、韩、郑
30、仲长统 《乐志论》说:\消摇一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间。不受当时之责,永保性命之期。\这几句话表现的是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名家思想 D.墨家思想 31、《汉书》采用的编写体例是
A.本纪、世家、表、书 B.本纪、列传、表、书
C.本纪、传、表、书 D.本纪、传、表、志 32、主客问答是汉大赋的基本结构方式。《七发》中的主、客是 A.子虚先生与乌有先生 B.西都宾与东都主人 C.凭虚公子与安处先生 D.吴客与楚太子
33、西汉中后期政论散文创作出现的新的重要特色是
A.切直晓畅,议论政事富于情感 B.委婉曲折,借助繁复的比喻说理 C.愤世疾俗,批评政治不留情面 D.引经据典,以阴阳灾异论政议事 34、郭茂情《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 A.四类 B.八类 C.十二类 D.五十三类
35、体制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最早出现的时代是 A.西汉前期 B.西汉后期 C.东汉前期 D.东汉后期 36、被刘勰评为\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诗风是指 A.建安诗风 B.正始诗风 C.西晋诗风 D.东晋诗风 37、阮籍《咏怀》诗忧愤深广,后人评为
A.情伤一时,心存百代 B.过为峻切,评直露才 C.天才秀逸,弘丽妍赡 D.辞藻绝丽,婉转侧折 38、陆机《文赋》提出的文论观点之一是 A.文气说 B.灵感说 C.宗经说 D.滋味说 39、元嘉诗风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A.寄言上德,托意玄珠 B.庄老告退,山水方滋 C.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D.农事家常,怡然自适 40、谢朓新诗的特点是
A.清新明丽,流转圆美 B.发唱惊挺,操调险急 C.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D.经营惨谈,一归自然
41、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所代表的诗歌风格是 A.幽婉深沉 B.平淡自然 C.缠绵悱恻 D.俊逸秀美 42、《隋书?文学传序》对南朝诗风的概括是
A.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B.宫商发越,贯于清绮 C.词采华美,缘情绮靡 D.音情顿挫,骨气端翔 43、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 )。
A《春江花月夜》 B《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C《桃花源记》 D《入彭蠡湖口》 44、两晋诗坛的代表人物是( ),他们也是太康诗风的代表。 A陆机 B左思 C潘岳 D陈琳
45、被誉为“元嘉三大家”之称的是( )
A谢灵运 B江淹 C颜延之 D鲍照 46、小说一词最早见于( )
A《庄子?外物》 B《汉书?艺文志》 C《七略?辑略》 D《左传》 47、志人小说内容包括( ) A笑话 B野史 C正史 D逸闻轶事 48、建安文学的主题包括( )
A哀叹人生苦短 B追求建功立业、扬名后世 C理想不能实现 D对时代的关注 49、《五柳先生传》是谁的作品( ) A阮籍 B王粲 C左思 D陶渊明 50、中国小说的起源主要有( )
A神话传说 B寓言故事 C史传 D志人小说
三、名词解释
1.《遂初赋》 2.建安七子 3.正始文学 4.志怪小说 5.《北征赋》 6.《古诗十九首》 7.新乐府诗
8.《世说新语》
9.体物大赋 10.《怨歌行》 11.《史记》
12.《哀江南赋》 13.《七发》 14.汉赋四大家 15.《汉书》 16.《悲愤诗》 17.《洞箫赋》 18.西晋文学 19.大小谢 20.《文心雕龙》 21.《归田赋》 22.永明体 23.《水经注》 24.三曹 25.《过秦论》 26.建安风骨 27.《诗品》 28.徐庾体
29.《孔雀东南飞》 30.《玉台新咏》 31.《洛阳伽蓝记》 32.四声八病 33.“七”体 34.汉赋四大家 35.问答体
36.纪传体
37.《史记》的互见法 38.班马
39.汉乐府
40.《乐府诗集》 41.田园诗 42.太康体 43.玄言诗 44.永明体 45.宫体诗 46.骈文
47.志怪小说 48.《搜神记》 49.志人小说
四.问答题
1.班婕妤《自悼赋》在文学史上有着怎样的意义?
2.钟嵘《诗品》在文学史上有哪些值得注意点? 3.王褒《僮约》在文学史上有着怎样的意义? 4.鲍照乐府诗在文学史上有着哪些特殊的贡献? 5.蔡邕《述行赋》在文学史上有着怎样的意义? 6.谢灵运山水诗有哪些特点?
7.《神乌赋》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8.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在文学史上有着怎样的特殊地位? 9.汉武帝《秋风辞》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10.汉乐府诗有哪些艺术成就?
11.枚乘《七发》在文学史上有哪些的开拓性? 12.《史记》在文学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13.《大招》在辞赋发展史上有着怎样的艺术影响? 14.《史记》对后代文学产生了哪些巨大的影响? 15.《长门赋》在文学史上有着怎样的意义? 16.汉赋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17.以贾谊《吊屈原赋》为例,说明汉代骚体赋的特点。 18.以司马相如《子虚赋》为例,说明汉大赋的基本特色。 19.贾谊《过秦论》是试论还是政论。
20.简要分析《过秦论》上篇的艺术特色。
21.以司马迁《报任安书》为例,说明汉代抒情议理散文的特色。 22.对贾谊《论积贮疏》和晁错《论贵粟疏》作简要对比分析。
23.以《项羽本纪》为例,说明《史记》塑造人物形象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方法和手段。 24.将《史记?李将军列传》与《汉书?苏武传》的思想内容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作简要对比分析。
25.简析《陌上桑》的艺术特色。
26.简述《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27.简析《短歌行》,说明曹操诗歌的风格特色。
28.简析《赠白马王彪》,说明曹植五言诗的成就。 29.简析《木兰诗》的思想与艺术成就。
30.怎样理解《桃花源诗并记》诗陶渊明田园诗的新发展?
31.简析《饮酒》其五(“结庐入人境”)说明陶渊明诗的风格特色。 32.简析陶渊明的咏怀.咏史诗对阮籍.左思的继承。 33.简述陶渊明的辞赋.散文创作。 34.分析王粲的《登楼赋》。
35.分析曹植《洛神赋》中洛水女神的形象刻画。 36.简析鲍照《芜城赋》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37.以江淹《别赋》为例具体分析骈赋的形式特点。 38.简析《李寄斩蛇》的情节结构寄思想意义。
39.简析《搜神记?干将莫邪》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 40.简述《世说新语》的艺术特色。
五.举例论述题
1.举例论述《世说新语》的艺术成就。 2.举例论述谢脁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