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经营模式初探与路径优化
作者:唐超 农峰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年第21期
[摘要]基于安徽宿州市淮河粮食产业联合体的个案,对“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特征和效益进行总结,分析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的优化路径。研究表明,市场主导的经济结构、专业化的组织体系、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以及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的主要特征,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更容易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均衡,但仍然存在龙头公司带动能力弱、土地经营非粮化、资本和信用风险大等需要注意的问题,据此提出培育农业龙头企业、规范政策法规、加大财政支持以及完善合同约束机制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产业联合体;经营模式;路径优化;案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国内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如何继续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以及在“双重挤压”下提高农业竞争力,进而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已成为必须破解的难题。同时伴随着城镇化带动的劳动力转移,“谁来种地”问题凸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传统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如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的生产主体仍然是农户,没有改变小农经营的基本特征,随着土地流转的推进,家庭农场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体,这就需要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另一方面,单一新型农业主体经营者仍然面临着各种问题,如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带动力弱;家庭农场主观念落后,面临人才、资金等方面的约束;合作社整体实力弱,“虚胖”严重,运作不规范,效益保障机制不健全的现象十分普遍。亟待改进现有产业化经营模式,构建更加适应市场和土地规模化经营需求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宿州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就是这方面的有益探索。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经营主体越来越呈现出多维发展的特点,主要包括农业公司、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它们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力军。从发展趋势、绩效评价、制度供给、政府行为等多个视角对于不同类型经营主体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焦点,但已有研究成果多是从单个经营主体本身展开研究,对于多个经营主体结合在一起的研究比较少。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就是把各个不同主体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产业化经营模式,研究其特征对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本文以宿州市淮河粮食产业联合体为例,对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模式特征进行分析,具体探讨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在实践中的应用。
1 淮河粮食产业联合体的主要做法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经营模式初探与路径优化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