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 某个三位数的数值是其各位数字之和的23倍, 这个三位数为( ) A.702 B.306 C.207 D.203
[例2] 甲、乙、丙、丁四个数的和是43,甲数的2倍加8,乙数的3倍,丙数的4倍,丁数的5倍减4,都相等。问这四个数各是多少?( )
A.14,12,8,9 B. 16,12,9,6 C. 11,10,8,14 D. 14,12,9,8 [国2006-44] 一个五位数,左边三位数是右边两位数的5倍,如果把右边的两位数移到前面,则所得新的五位数要比原来的五位数的2倍还多75,则原来的五位数是多少?( ) A. 12525 B. 13527 C. 17535 D. 22545
[国2002A-6] 1998年,甲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4倍。2002年,甲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3倍。问甲、乙二人2000年的年龄分别是多少岁?( )
A.34岁,12岁 B.32岁,8岁 C.36岁,12岁 D.34岁,10岁
[例5] 有甲、乙两种不同浓度的食盐水。若从甲中取12克,乙中取48克混合,溶液浓度变为11%;若从甲中取21克,乙中取14克混合,溶液浓度为9%,则甲、乙两种食盐水的浓度分别为( )
A.7% 12% B.7% 11% C.9% 12% D.8% 11%
? 已知条件非常多或非常少,考虑代入排除(多位数问题) ? 适用年龄问题
? 注意“最”字,遵循代入的逻辑顺序 数字特性思想
数字特性,不直接求解答案,而根据答案所满足的“数字特性”排除选项。
? 奇偶特性 ? 整除特性 ? 倍数特性
[国2006-40] 有甲、乙两个项目组。乙组任务临时加重时,从甲组抽调了甲组四分之一的组员。此后甲组任务也有所加重,于是又从乙组调回了重组后乙组人数的十分之一。此时甲组与乙组人数相等。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 A.甲组原有16人,乙组原有11人 B.甲、乙两组原组员人数之比为16:11
C.甲组原有11人,乙组原有16人 D.甲、乙两组原组员人数之比为11:16 [例1] 一个班级租车出去游玩,租车费用平均每人40元,如果增加7个人,平均每人35元,求这个班级一共花了( )元?
A.1850 B.1900 C.1960 D.2000 [国2000-29] 一块金与银的合金重250克,放在水中减轻16克。现知金在水中重量减轻1/19,银在水中重量减轻1/10,则这块合金中金、银各占的克数为( )
A.100克,150克 B.150克,100克
C.170克,80克 D.190克,60克
[国2011-69] 某公司去年有员工830人,今年男员工人数比去年减少6%,女员工人数比去年增加5%,员工总数比去年增加3人,问今年男员工有多少人?( )
A.329 B.350 C.371 D.504
? 不可分割的物体,适用数字特性
? 条件中存在比例数或倍数关系时,适用数字特性 ? 透过现象看本质
遇到复杂计算和较难题目时,数字特性往往是 节省时间的关键。
[例1] 某校初一年级共三个班,一班与二班人数之和为98,一班与三班人数之和为106,二班与三班人数之和为108,则二班人数为( )
A.48 B.50 C.58 D.60
[国2009-117]甲、乙、丙、丁四个队共同植树造林,甲队造林的亩数是另外三个队造林总亩数的1/4,乙队造林的亩数是另外三个队造林总亩数的1/3,丙队造林的亩数是另外三个队造林总亩数的一半。已知丁队共造林3900亩,问甲队共造林多少亩?( )
A.3600 B.4500 C.6000 D.9000
[例3] 共有20个玩具交给小王手工制作完成。规定,制作的玩具每合格一个得5元,不合格一个扣2元,未完成的不得不扣。最后小王共收56元,那么他制作的玩具中不合格的共有( )个。
A.2 B.3 C.5 D.7
? 合理设定未知数,简化计算
便于列方程;尽量设所求量
? 巧妙消去未知数,简化计算 加减消元;代入消元
基本知识点
多位数问题是针对“一个数及其个位、十位、百位等位置上的数字,以及小数点后一位、两位、三位等位置上的数字”的问题。 多位数的基本概念:
1位数 1-9 共 个
2位数 10-99 共 个 3位数 100-999 共 个 4位数 1000-9999 共 个
【例1】最大的四位数与最小的五位数相差多少( ) A. 1 B. 9 C. 1000 D. 1111
【例2】一个三位数,百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4,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2,这个三位数恰好是后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的21倍,那么这个三位数是( ) A. 532 B. 476 C. 676 D. 735
多位数进行某些变化——带入排除法
【例3】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与向左移动一位所得的两数之和为1214.222,这个小数是多少( )
A. 118.82 B. 119.22 C. 119.82 D. 120.22
【例4】有一个两位数,如果把数字1加在它的前面,那么可得到一个三位数,如果把1加在它的后面,也可得一个三位数,而这两个三位数相差414,求原来的两位数( ) A. 35 B. 43 C. 52 D. 57 三位数页码问题 【例5】(国家2008)
编一本书的书页,用了270个数字(重复的也算,如页码115用了2个1和1个5共3个数字),问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 A. 117 B. 126 C. 127 D. 189 结论:
若一本书一共有N页(N为三位数),用了M个数字,依上可知:M=3x(N-100+1)+9+180,得出N=M÷3+36
“三位数页码”问题核心公式 “100-999页书”页码与数字问题: 页码=数字÷3+36
“10-99页书”页码与数字问题: 页码=数字÷2+4.5
【例6】将正整数列从1开始依顺序排成一列:12345678910111213141516…请问这一列数字的第1000个数字为多少(正整数324排在其中就看成3、2、4这样的三个数字,不再视为一个数)?( )
A.1 B.2 C.3 D.4 数字组合
【例7】由1、2、3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所有三位数之和是多少?( ) A. 1222 B.1232 C. 1322 D. 1332 结论:
由a,b,c三个数字组成所有三位数的和= 2×(各数字之和)×111,能被111整除; 由a,b,c,d四个数字组成所有四位数的和= 3!×(各数字之和)×1111,能被1111整除;
由a,b,c,d,e五个数字组成所有五位数的和=4!×(各数字之和)×11111,能被11111整除;
…
余数基本关系式: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0≤余数<除数)
余数基本恒等式:
被除数=除数X商+余数
【例1】一个两位数除以一个一位数,商仍是两位数,余数是8,问被除数,除数,商以及余数之和是多少( )
A. 98 B. 107 C. 114 D. 125
【例2】两个整数相除,商是5,余数是11,被除数,除数,商及余数的和是99,求被除数是多少( )
A.12 B. 41 C. 67 D. 71
余同取余,和同加和,差同减差,公倍数做周期
1.余同:一个数除以4余1,除以5余1,除以6余1, 则取1,表示为60n+1
2.和同:一个数除以4余3,除以5余2,除以6余1, 则取7,表示为60n+7
3.差同:一个数除以4余1,除以5余2,除以6余3, 则取1,表示为60n-3
【例3】一堆苹果,5个5个的分余3个,7个7个的分余2个,问这堆苹果最少几个( ) A. 31 B. 10 C. 23 D. 41
【例4】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4余1,那么这个数除以12余数是多少( ) A. 3 B. 4 C. 5 D. 6 【例5】自然数P满足如下条件:P除以10余9,P除以9余8,P除以8余7。如果100
A. 0 B. 1 C. 2 D. 3
【例6】(国家2006)
一个三位数除以9余7,除以5余2,除以4余3,这样的三位数有几个( ) A. 5 B. 6 C. 7 D. 8
? 平年与闰年(能被4整除) ? 大月与小月
大月31天 (1、3、5、7、8、10、12) 小月30天 (4、6、9、11) 2月28(29)天
[例1] 已知2008年的元旦是星期二,问2009年的元旦是星期几?( )
A.星期二 B.星期三 C.星期四 D.星期五
提示:过平年加1,过闰年再加1。 【例2】(国考2005)
2003年7月1日是星期二,那么2005年7月1日是( ) A.星期三 B.星期四 C.星期五 D.星期六
[例3]甲、乙、丙三人是某公司的职员,三人分别每8天、9天、12天到经理办公室汇报工作一次,三人在经理办公室两次相遇至少要相隔多少天?( )
A.72 B.144 C.216 D.288
【例4】(国2008-59)
甲、乙、丙、丁四个人去图书馆借书,甲每隔5天去一次,乙每隔11天去一次,丙每隔17天去一次,丁每隔29天去一次。如果5月18日他们四个人在图书馆相遇,问下一次四个人在图书馆相遇是几月几号?( )
A.10月18日 B.10月14日 C.11月18日 D.11月14日
求和公式:和= (首项+末项)×项数=平均数×项数=中位数×项数 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级差公式:
[例1]有一堆粗细均匀的圆木最上面有6根,每向下一层增长一根;共堆了25层。这堆圆木共有( )根?
A.175 B.200 C.375 D.450 [国2008-48] {an}是一个等差数列,a3+a7-a10=8,a11-a4=4,则数列前13项之和为( )
A. 32 B. 36 C. 156 D. 182
[国2009-120] 某校按字母A到Z的顺序给班级编号,按班级编号加01、02、03……给每位学生按顺序定学号,若A~K班级人数从15人起每班递增1名,之后每班按编号顺序递减2名,则第256名学生的学号是多少?( )
A.M12 B.M13 C.N10 D.N11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 【例1】
一项任务甲要做半小时完成,乙要做45分钟完成,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分钟完成?( ) A.12 B.15 C.18 D.20
结论:为方便计算,通常将工作总量设为常数,其值为不同工作时间的最小公倍数 【例2】
完成某项工程,甲单独工作需要18小时,乙需要24小时,丙需要30小时。现在按甲、乙、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公务员考试数学真题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