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江南大学食品微生物复习题 - 图文(8)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6-1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消除:a. 以对数期的菌体作种子菌 ;b. 适当增大接种量 :一般采用3%~8%的接种量,根据生产上的具体情况而定,最高不超过1/10。c. 培养基的成分:种子培养基尽量接近发酵培养基 。

7.什么叫生长速率常数?什么叫代时?它们如何计算?

R:每繁殖一代所需的时间 G:生长速率常数的倒数

计算式的推导:x2 = x1·2n → lg x2 =lg x1 + n lg2 ∴n = (lg x2 -lg x1 ) / lg2 = 3.322(lg x2 -lg x1) R = n / (t2-t1) = 3.322 (lg x2-lg x1) / (t2-t1) G = 1 / R = (t2-t1) / [ 3.322 (lg x2-lg x1) ]

8.什么叫连续培养?有何优点?为何连续培养的时间是有限的?

连续培养:指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里以后的整个生长期间,微生物能持续地以比较恒定的生长速率常数进行生长,从而导致微生物的生长过程能―不断‖地进行下去的一种培养方法。

优点:高效、低耗、利于自控、产品质量稳定。

缺点:①菌种易于退化;②容易污染;③营养物的利用率低于分批培养。 因此连续时间是有限的。

9.什么是高密度培养,如何保证好氧菌的高密度培养?

现代高密度培养技术主要是在用基因工程菌(尤其是E.coli)生产多肽类药物的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具体方法:(1)选取最佳培养基成分和各成分含量。(2)补料,这是工程菌高密度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3)提高溶解氧的浓度,提高好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培养时的溶氧量也是高密度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4)防止有害代谢产物的生成。

10.按照微生物生长、发酵与氧气的关系,可分成哪几类?为何氧对厌氧菌有毒害作用?

根据氧与微生物生长的关系可将微生物分为好氧、微好氧、耐氧型、兼性厌氧和专性厌氧五种类型。

因为厌氧生物细胞内缺少或没有可以消除氧在生化反应中的副作用,因而生长会受抑制甚至死亡。

11.影响湿热灭菌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在实践中应如何正确对待?

①灭菌物体含菌量:含菌量越高需,要灭菌的时间越长 ②灭菌锅内空气排出程度:锅内空气要全部排尽

③灭菌对象pH:pH<6.0易死亡;pH在6.0-8.0之间不易死亡 ④灭菌对象的体积:大容积培养基灭菌时必须延长灭菌时间

⑤加热与散热速度:会影响培养基成分的破坏程度,应适当控制。

12.描述某一单细胞微生物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行为。在发酵过程中怎样根据生长曲线缩短发酵周期、增加产量?

单细胞微生物典型生长曲线分为延滞期(适应期)、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4 个时期。

消除:a. 以对数期的菌体作种子菌 ;b. 适当增大接种量 :一般采用3%~8%的接种

量,根据生产上的具体情况而定,最高不超过1/10。c. 培养基的成分:种子培养基尽量接近发酵培养基 。

13.列举你所知道的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好氧培养:也称―好气培养‖。就是说这种微生物在培养时,需要有氧气加入,否则就不能生长良好。在实验室中,斜面培养是通过棉花塞从外界获得无菌的空气。三角烧瓶液体培养多数是通过摇床振荡,使外界的空气源源不断地进入瓶中。

厌氧培养:也称―厌气培养‖。这类微生物在培养时,不需要氧气参加。在厌氧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除去培养基中的氧气。

14.常用的灭菌、消毒方法有哪些?各种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注意问题是什么?

一、灭菌方法 1)、高温灭菌法: 干热灭菌:

原理:干热可使破坏细胞膜破坏、蛋白质变性和原生质干燥,并可使各种细胞成分发生氧化变质。

应用范围:1)烘箱内热空气灭菌法(150~170℃,1~2hr):金属器械、洗净的玻璃器皿。 2)火焰灼烧法:接种环、接种针等。 湿热灭菌

原理:干热可使破坏细胞膜破坏、蛋白质变性和原生质干燥,并可使各种细胞成分发生氧化变质。

应用范围:1)烘箱内热空气灭菌法(150~170℃,1~2hr):金属器械、洗净的玻璃器皿。 2)火焰灼烧法:接种环、接种针等。 二、消毒方法

物理消毒法:机械消毒;热力消毒;辐射消毒 化学消毒法

15.归纳本章名词解释。

79.组成酶:细胞内以相对恒定量存在的酶。其含量不受组织、介质的组成和生长条件的影响。

80.诱导酶:在正常细胞中没有或只有很少量存在,但在酶诱导的过程中,由于诱导物的作用而被大量合成的酶。

81.巴斯德效应:巴斯德发现的有氧氧化抑制糖的无氧酵解的作用。是有氧氧化产生了较多的ATP抑制

了糖酵解的一些酶所致,有利于能源物质的经济利用。 82.末端产物阻遏:是指代谢途径的末端产物(一般指终产物),能够与调节基因编码产生的阻遏物蛋白相结合,形成阻遏物,进行与操纵基因相结合,阻止mRNA聚合酶在DNA模板上的移动,关闭转录过程,使结构基因不能表达出蛋白质产物的一种现象。

83.分解代谢物阻遏:分解代谢物与特定的调控蛋白结合,而能阻遏某些操纵子的基因表达的现象。 84.葡萄糖效应:葡萄糖或某些容易利用的碳源,其分解代谢产物阻遏某些诱导酶体系编码的基因转录的现象。

85.同步生长:培养物中的所有细胞都处于同一生长阶段,能同时分裂的生长形式。 86.生长速率常数:微生物每小时的分裂代数。 87.cfu:菌落形成单位。

88.代时:当微生物处于生长曲线的指数期(对数期)时,细胞分裂一次所需平均时间。

89.生长产量常数:当生长速率常数R等于0时,这时菌体产量达到了最高点,而且菌体产量与营养物质浓度的消耗间呈现出一定的比例关系。

90.生长限制因子:在培养基中,凡处于较低浓度范围内可影响生长速率和菌体产量的某营养物。

91.连续培养:使细胞或细菌生长和繁殖状态长时间维持稳定的培养技术。通常是使发酵罐或生物反应器内的条件(包括营养、pH、代谢产物等)保持连续稳定而实现。

92.单批培养:使细胞或细菌生长和繁殖状态长时间维持一段稳定的培养技术。

93.恒浊器:一种连续培养微生物的装置。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微生物的浓度,通过光电系统观控制培

养液的流速,从而使微生物高密度的以恒定的速度生长。

94.恒化器:一种微生物连续培养器。它以恒定的速度流出培养液,使容器中的微生物生长繁殖始终低于最快生长速度。

95.连续发酵:是指以一定的速度向发酵罐内添加新鲜培养基,同时以相同速度流出培养液,从而使发酵罐内的液量维持恒定的发酵过程。 96.高密度培养:更经济的培养技术。

97.最适生长温度:就是微生物在这个温度下各项代谢途径运作迅速,生长繁殖可以处于对数生长期。 98.专性好氧菌:只在有氧环境中生长繁殖,氧化有机物或无机物的产能代谢过程,以分子氧为最终电子受体,进行有氧呼吸。

99.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中均能生长繁殖的微生物。

100.厌氧菌:是一类在无氧条件下比在有氧环境中生长好的细菌,而不能在空气(18%氧气)和(或)10%二氧化碳浓度下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细菌。

101.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是基态氧接受一个电子形成 的氧自由基。

102.摇瓶培养:一般是液体培养基,接上菌种后,放几粒玻璃球,然后就在摇床上摇,一段时间后菌丝就长成菌球了。

103.巴氏消毒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 104.曲:酒母。

105.灭菌: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芽孢,使之达到无菌保障水平。

106.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

107.防腐:防腐就是通过采取各种手段,保护容易锈蚀的金属物品的,来达到延长其使用寿命的目的。 108.间歇灭菌:各种微生物的营养体在100℃温度下半小时即可被杀死。而其芽孢和孢子在这种条件下却不会失去生活力。

109.D值:杀灭水中90%的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

110.Z值:是指灭菌时间减少到原来的1/10所需升高的温度或在相同灭菌时间内,杀灭99%的微生物所需提高的温度。

111.商业灭菌:将病原菌、产毒菌及在食品上造成食品腐败的微生物杀死,罐头内允许残留有微生物或芽孢,不过,在常温无冷藏状况的商业贮运过程中,在一定的保质期内,不引起食品腐败变质。

第七章

1.历史上证明核酸是遗传是遗传物质基础的经典实验有几个?实验者是谁?试举其中一例加以说明。

(一)经典转化实验

最早进行转化(transformation)实验的是F.Griffith,他以

Streptococcuspneumoniae(肺炎链球菌,旧称“肺炎双球菌”)作为研究对象。S.pneumoniae是一种球形细菌,常成双或成链排列,可使人患肺炎,也可使小鼠患败血症而死亡。S.pneumoniae有许多不同的菌株,有荚膜者是致病性的,它的菌落表面光滑(smooth),所以称S型;有的不形成荚膜,无致病性,菌落

外观粗糙(rough),故称R型。Griffith共进行了以下几组实验:(1)动物试验

(2)细菌培养试验

(3)S型菌的无细胞抽提液试验

这些实验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在其细胞内可能存在一种转化物质,它能通过某种方式进入R型细胞,并使R型细胞获得稳定的遗传性状。 1944年,O.T.Avery、C.M.MacLeod和M.McCarty从热死的S型S.pneumoniae中提纯了可能作为转化因子的各种成分,并在离体条件下进行了转化实验: (1)从活的S菌中抽提各种细胞成分(DNA,蛋白质,荚膜多糖等) (2)对各组分进行转化试验

从上述结果中可知,只有S型细菌的DNA才能将S.pneumoniae的R型转化为S型。而且,DNA纯度越高,转化效率也越高,直到只取用纯DNA的6×10-8g的量时,仍有转化能力。这就说明,S型菌株转移给R型菌株的,决不是某一遗传性状(在这里是荚膜多糖)的本身,而是以DNA为物质基础的遗传因子。

2.什么是影印平板培养法?它有何理论与实际应用?

影印培养法就是一种通过盖章的方式能达到在一系列培养皿的相同位置上出现相同的遗传型菌落的接种和培养方法。它证明了微生物的抗药性是在未接触药物前自发产生的,这一突变与相应的药物环境不相干是自发的。

利用影印平板法,可从非选择性条件下生长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到只有在选择性条件下才能分离到的相应突变株。

实际应用:育种等方面,证明证明突变的自发性和不对应性。

3.简述诱变育种的基本环节。关键是什么?何故?

诱变 出发菌株 多数个体死亡

多数未变 少数存活 少数突变 少数正变 多数幅度大 少数适宜投产

存活率

突变率

正变率

“高 产率”

投产率

多数负变

多数幅度小

多数不宜投产

工作关键:①选择简便有效的诱变剂②挑选优良的出发菌株③处理单孢子悬液④选用最适诱变剂量⑤充分利用复合处理的协同效应⑥利用和创造形态,生理和产量相关指标⑦设计和采用高效的筛选方案方法。⑧创造新型筛选方法。

4.试述用Ames法检测致癌剂的理论依据、方法概要和优点。

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在基本培养基的平板上不能生长,如发生回复突变成原养型后能生长。方法大致是在含待测可疑“三致”物(例如黄曲霉毒素、二甲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江南大学食品微生物复习题 - 图文(8)在线全文阅读。

江南大学食品微生物复习题 - 图文(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6239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