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 习题集
4、时点数列分为两种,连续时点数列和非连续性的时点数列。其中非连续时点数列又分为( 间隔相等 ) 和( 间隔不等 )。
5、发展速度小于100%,增长速度应为( 负 ),说明现象的( 发展水平下降 )。 6、时期扩大法只适用于( 时期数列 )指标。
7、用移动平均法对某厂1993-1995年各月的灯泡产量进行修匀,若采用了12月移动平均,则修匀后所得到的新数列较原数据列小( 12 )项。 8、影响现象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长期趋势 )、( 季节变动)、( 循环变动)和(随机变动)。 10、用最小二乘法所配合的趋势线必须满足的最基本条件是(
?)?(y?y2=最小 、
?)?0 )。 ?(y?y二、单项选择
1、把建国以来我国人口数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形成的数列是( )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相对时间数列 D、平均时间数列 2、定基发展速度等其相应各期( )
A、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 B、环比发展速度之和 C、定基发展水平—1 D、环比发展水平连乘积
3、在一个较长时期的时间数列中,对数列数值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长期趋势 B、季节变动 C、循环变动 D、不规则变动
4、对时间间隔不同的连续时点数列来说,序时平均数的计算应采用( )。 A、简单算术平均 B、加权算术平均 C、简单几何平均 D、加权几何平均
5、若对于1988~1992年某地粮食平均产量(公斤)配合的直线方程为Y=523.8+58t,这意味着该地区粮食平均产量每年年平均增加( )。
A、58% B、523.8公斤 C、561.8公斤 D、58公斤
6、在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时,为保证用这一平均发展速度推算最末一期理论发展水平等于这一期的实际水平,应采用( )
A、几何平均法 B、高次方程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 D、加权算术平均法 7、时间数列按指标性质分类,其中( )是基本数列。 A、绝对数时间数列 B、相对数时间数列 C、平均时间数列 D、所有的动态数列 8、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公式为( )
A、只能为 B、 C、只能为 D、第A、B两个答案都对
9、若现象发展表现为增长趋势,则( )
(1)平均发展速度大于1 (2)平均增减速度大于1 (3)平均发展速度大于0 (4)以上答案都不对 三、多项选择题
1、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 )
(1)时间长短应该一致 (2)总体范围应该一致 (3)计算方法应该一致 (4)经济内容应该一致 2、时点数列中,各指标值( )
(1)与时间长短有关 (2)与时间长短无关 (3)可以相加 (4)不能相加 3、下列时间数列中指标数值可直接相加( )
16
《统计学》 习题集
(1)年末人口数 (2)全年工业总产值 (3)年平均职工工资 (4)全年钢铁产量 4、根据按月平均法测定季节变动( )
(1)所得结果之和正好为0 (2)没有考虑长期趋势影响 (3)考虑长期趋势影响 (4)各季节比率之和调整后为1200% 5、用最小二乘法配合趋势直线Yc=a+bt中采用一般计算法和简捷算法( ) (1)a不一定相同,b一定相同 (2)a、b不一定相同 (3)趋势值Yc一定相同 (4)趋势值Yc不一定相同 6、按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大小取决于( )
(1)现象发展的环比发展速度 (2)现象发展的定基发展速度 (3)现象最初、最末水平 (4)现象时期的长短 7、计算和运用平均速度指标时( )
(1)平均速度指标可以单独使用,不用考虑水平指标。 (2)平均速度指标应与水平指标结合使用 (3)应注意各环比发展速度的同质性 (4)(1)、(3)都对 8、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可采用( )
(1)简单算术平均法 (2)几何平均法 (3)高次方程法 (4)加权算术平均法
9、最小二乘法中采用简捷法计算1981—1990年工农总产值t的设置可为( 1、3 ) (1)
(2)
(3)
(4)
10、在移动平均中,设移动n年则( )
(1)当n为偶数时,移动后所得新数列较原数列首尾各缺n/2 项。
(2)当n为奇数时,移动后所得新数列较原数列首尾缺 (N-1)/2项。 (3)当n为偶数时,移动后所得新数列较原数列首尾缺n项。 (4)当n为奇数时,移动后所得新数列较原数列首尾缺n 项。
四、问答题
1、时间数列与变量数列有何不同?(教材第120-121页和第51页) 2、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各有什么特点?(教材第121页) 3、增长百分之一绝对值的意义?(教材第131页)
PART7:指数 复习作业题 《第一套》 一、填空题
1、指数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 相对数 ) 。 2、指数按指数化指标性质的不同有( 数量指标) 指数和( 质量指标 ) 指数。
17
《统计学》 习题集
3、在只有两个因素构成的总额指标中,必然有一个因素是( 质量指标 ) 则另一具因素是(数量指标) 。 4、编制指标的一般原则是:在编制数量指标指标时,应将( 质量指标 )作为同度量因素并把它固定在( 基期 ) ;编制质量指标数时,应将( 数量指标 )作为同度量因素并把它固定在(报告期)。 5、指数体系中的数量对等关系表现为:总额指标等于各构成因素指数的( 乘积 ) ,总额指标指标相应的绝对增减量于各构成因素指数绝对增减量( 之和 ) 。 6、在我国零售物价指数的编制中,固定权数W是经过调整计算的。编制物价指数的公式是
kpkw?? ) 。 w?p7、同度量因素在综合指标中起 ( 同度量) 和( 权数 ) 的作用。
8、利用平均指数法编制指数时,已知数量指标个体指数及相关基期总额,编制数量指标指数的表达式是( kq??kqp?qpq0000 ) 。在 中( q0p0 ) 是权数。
9、在编制指标数列时,只有( 定基指数数列 ) 数列中的权数才是不变权数。
10、个体指数可表现( 单个事物 ) 的数量变动,总指数表明( 复杂现象总体)的数量变动。 二、简答题
1、什么是同度量因素?它有何作用?(教材第155页) 2、简述指数分析的作用。(教材第153页) 三、单选择题
1、若利用同样多的成本费用增产10%,则单位成本费用( ) A、降低 B、增加 C、不变 D、不一定
2、一消费者用同样多的钱所购商品减少20%,该类商品物价( ) A、降低20% B、降低80%
C、上涨20% D、上涨25% 3、在编制多种商品销量指数时( )
A、只要计量单位调为相同后,销量可以相加 B、若各种商品计量单位相同,销量可以直接相加; C、即使各种商品的计量单位相同,销量也不能直接相加 4、编制总平均指标指数时,其中的数量指标( )
A、可以直接相加 B、不能直接相加 C、引进同度量因素后可以相加 5、在总平均工资额的变动分析中( )
A、总平均工资额相当于质量指标 B、人数结构相当于数量指标 C、各组工资水平相当于总额指标
6、某厂生产费用今年比去年增加了12.5%,产量增长了8%,则单位成本( ) A、降低了4.5% B、增长了4.5% C、增长了21. 5% D、增长了4.2%。 四、多选题
1、某企业去年三种不同产品的实际产量为计划产量的106%,这个数是( ) A、个体指数 B、综合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 D、静态指数 E、动态指数 F、质量指标指数
2、去年某地区工业总产值为乙地工业总产值的125%,这个相对数是( ) A、产量指数 B、静态指数 C、动态指数 D、个体指数
18
《统计学》 习题集
E、总指数 F、质量指标指数 J、数量指标指数
3、某商店第四季度商品销售量为第三度的125%,这个相对数是( ) A、综合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 C、质量指标指数 D、比较相对数
4、利用指数体系分析总额指标的变动原因时,其主要步骤是( )
A、计算总额指标相对、绝对变化程度 B、分析构成总额指标因素的变动对其产生的影响程度 C、写出联系式并作文字分析说明 5、在分析总平均劳动生产率变化时( )
A、搞清楚劳动生产率的经济含义数学表达式 B、理解表达式中有关总额指标、因素指标 C、在其影响因素中,各组劳动生产率相当于数量指标因素,各组人数相当于质量因素 D、其指数的分子、分母都是平均指标,这是总平均指标指数与一般总额指标数的区别。
《第二套》 一、简答题
1、什么是复杂经济现象总体,它有什么特征?(教材第152页) 2、简述因素分析的步骤。(教材第178页)
3、如何进行总平均指标变动分析?(教材第182页) 三、单选题
1、下列指标中属动态指数的是( )
A表明两厂劳动生产率的比值 B表明某地区工业产量历年动态的指标 C表明某厂产值计划完成程度的指标 D表明某单位职工结构情况 2、指出下列指数中属于总指数( )
A某地区1993年工业总产值与1992年工业总产值对比为121% B某地区某种矿产量同过去比为103% C某种商品价格上涨17% D某种产品产量增长24% 3、商品销售额指数的因素是:
甲、单位商品售价乙、商品零售量。总成本指数的因素是:丙、生产量丁、单位成本。指出其中的质量指标(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E甲丁 4、若销量增长5%,零售价上涨4%,则商品销售额增长( )
A、100% B、20% C、1% D、9.2%
5、1991年销售额为1200万元,1993年增至2500万元,物价上涨了5%,则销量指数为( ) A、198.4% B、98.4% C、105% D、5% 6、某公司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10%,产值增加了20%,本公司的人数( ) A、增加10% B、增加5% C、增加2% D、增加9%
7、某企业各产品成本平均上升了8%,产量增加了3%,其生产费用( ) A、降低5% B、增加11% C、增加24% D、增加了11.24% 四、多选题
1、 表示( )
A、各种销量的总变动 B、表示各销量的平均变动 C、由于销量变化引起销售额变动程度 D、表明价格总变动
19
《统计学》 习题集
2、在包含平均指标的工资总额指标变化原因分析时,其因素包括( ) A、工人人数 B、总平均工资 C、各组工人结构 D、各组工资水平
3、反映某地区工业产量1993年比1992年增加21%,这个指标是( ) A、动态相对数 B、产量指数
C、总指数 D、表示工业产值相应增加21% 4、对下列指标变化原因能用指数分析方法的有( )
A、单位成本的变动对总成本的影响 B、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对产值影响 C、商品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 D、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单位成本的影响 5、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数的有( )
A、各种商品销售价格变动程度的相对数 B、劳动生产率变动程度相对数 C、生产量增长程度 D、播种面积变动程度相对数 E、单位面积产量变动程度相对数 五、填空题、 2、编制总指数的方法有( 综合指数 ) 和( 平均数指数 ) 。 3、已知商品收购价格上幅程度,又取得报告期收购额,其收购价格总指数的计算用( 平均数指数 )。 4、当已知报告期质量指标,基期质量指标,报告期数量指标,基期数量指标,要反映质量指标的变动用( 综合指数 )方法。
6、包含了平均指标的总额指标变化原因的分析,实际上是要进行( 总平均指标变动 ) 因素分析。
PART8:抽样调查 复习作业题 第一套 一、填空题
1、随机抽样中所采用的随机柚样方法有( 重复抽样 ) 和( 不重复抽样 ) 。 2、说明全及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叫做( 总体指标 ), 3、抽样平均数的抽样平均误差,在重复抽样时的计算公式是( ?x??2n ) ,在不重复抽样时的
计算公式是( ?x??2n(1?n。 ) )
N4、对于简单随机重复柚样,若其它条件不变,当误差范围缩小一半,抽样单位数必须增加到 ( 4倍 ) ,若扩大一倍,则抽样单位数应为原来的( 0.25 ) 。 二、单项选择题
1、随机抽样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是( )。 A、准确性原则 B、随机性原则 C、代表性原则 D、可靠性原则 2、抽样总体中的单位也可称为( )。 A、样本 B、子样 C、样本单位 D、总体单位 3、抽样调查中( )。
A、既有登记性误差,也有代表性误差 B、只有登记性误差,没有代表性误差 C、没有登记性误差,只有代表性误差 4、抽样误差的大小
A、既可以避免,也可控制 B、不可控制,也不能避免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