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设计说明 前 言
海南省具有中国任何省份都无法复制的生态环境和地域特征。在海南,既可以充分享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又可以随时随地保持与全世界的信息交流,环境优美而信息畅通,是吸引人才、发展能源与软件技术产业的理想胜地,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加之海南省目前的企业低成本运作环境,形成了发展数字信息产业尤其是软件开发与应用产业的巨大优势。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大背景下,以电子信息产业和创意产业为代表的海南绿色产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海南以其生态景观资源魅力和政府服务水平,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lT、创意企业的投资。
位于英州镇东南片区的产业园发展将通过联合全球信息技术领导企业,共建“惠普亚太能源服务外包研究院和惠普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学院建设项目”,建成全球领先的国际能源与软件技术研究及培训中心,提升我国能源产业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应用能力与海南软件产业高端应用人才的规模培养能力,有力地支持海南省乃至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全面发展。
项目概况
海南国际信息产业园是经海南省政府批准设立高科技产业园区。园区位于中国海南省最南端陵水黎族自治县境内,项目北靠英州镇镇区南边为清水湾旅游度假区,距陵水湾海岸约2公里。项目东西长2.9公里,南北长1.9公里,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209.17公顷。 本次规划设计的A02地块为位于园区西北侧,总用地66656.7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2166.9平方米。本次规划区域为整个海南国际信息产业园的启动区,规划产业研发楼11栋,以及配套商业等。可容纳各类科技办公人员约1600人。 其中:
1#楼(总部型研发)2720.2㎡; 9#楼(总部型研发)2720.2㎡; 2#楼(总部型研发)3602.3㎡; 10#楼(总部型研发)2683.2㎡; 3#楼(总部型研发)6359.5㎡; 11#楼(总部型研发)2720.2㎡; 4#楼(总部型研发)2720.2㎡; 12#楼(配套商业)2406㎡;
5#楼(总部型研发)2720.2㎡; 13#楼(配套商业)2971㎡; 6#楼(总部型研发)3602.3㎡; 14#楼(配套商业)240㎡; 7#楼(总部型研发)1801.2㎡; 15#楼(配套商业)379㎡; 8#楼(总部型研发)4521.4㎡;
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008年1月1日); 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 3. 《海南国际信息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4.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
5. 《陵水黎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6. 《陵水海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5-2020); 7. 《陵水县英州镇总体规划》(2004-2020); 8.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9. 其它有关城市建设条例、规范和规定
设计理念
A02地块作为产业园的启动区地块,是整个园区产业开发的示范区,对园区的进一步开发至关重要。以此本次规划方案旨在结合海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通过地景、庭院和切合热带特征的建筑风格,打破传统单一封闭的科研办公形式,营造轻松休闲的办公氛
围。
1#-11#楼为总部型科研办公楼,这类模型是针对目前高科技企业小、精、尖的特点,以及项目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量身定制的。是是围绕大型国际企业研发中心的相关企业研发总部,设计办公单元都有完整独立的办公、会议、接洽和休闲空间。在满足科研办公的基础功能的同时,赋予了足够的度假休闲氛围。12#-15#配套商业楼为产业园提供了充足的商业配套设施,如餐饮、超市,酒吧及零售等。
总体规划布局
A02地块与A04产业办公地块及A03-02配套居住地块相邻,总体规划布局低密度、总部型产业研发办公楼,同时考虑产业办公人员的生活消费,休闲娱乐等需要,在地块西南侧布置部分配套商业,功能上可为整个启动区提供服务。
空间形态
整体空间形态在整体关系保持秩序和内在的逻辑性的同时强调变化。逻辑、秩序等是科学理性的重要特征,作为高科技象征的科研办公建筑,在形态上需要体现出一定的秩序感和逻辑性,同科学理性的精神相契合。同时,作为探求科学真理、发明和创新的场所,其空间形态的塑造也应该是诗意浪漫而富有变化的。
本规划旨在综合其内在的逻辑性,结合热带环境特质,构筑一种独特的,即理性和浪漫共生的空间形态。设计通过像素化整体平面,并将像素化平面与有机的自然构图相结合,梳理出极富科技感,同时又不乏浪漫的总平面空间结构。
绿化景观系统
场地本身的高差变化,及浮岛似的建筑体量,使提升园区生态环境品质、科研环境中真正发挥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课题。绿化带内部布置转折的步行路径,在转折点设置雕塑、喷泉等对景小品,并同水面、铺地、花坛等其它景观要素交织,形成变化多端的空间景
观效果。
交通系统规划 1.动态交通组织 1.1 机动车道路组织
本区内部设置支路,宽度为6m,便于该区的交通组织,与城市外部道路连通,形成环路。机动
车主入口均设与地块紧临的主干道上,同时,内部道路有效串联起各个独立建筑,方便后勤出入及进出车库。 1.2 人行道路组织
结合本区块建筑设计构思,产业办公都设计有独立的车库,在本区步行路径基本与车行流线重合,同时根据总体平面布局,营造步行可及的商业广场和景观广场。 2. 静态交通组织 2.1 机动车停放
本区设置有地面停车位138个,其中包括科研办公停车库停车40个。根据本区具体建筑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机动车停放方式。 2.2 非机动车停放
启动区在设计之初就结合海南独特的热带风情和景观环境,专门设置有自行车道,自行车租借点等,项目内非机动车停车点部分亦作为直行车租借点,结合建筑周边硬地广场设置集中非机动车停车位。
市政公共设施规划
项目内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的主要内容有给水、排水(含雨水、污水)、电力、电讯、燃气、环卫等工程规划。
1 、给水工程 设计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给水系统
本工程从市政管网分别引入DN150给水管,并在用地内形成DN150环状给水管网,供室外消防用水及生活用水。 市政压力能够满足的楼层采用市政直供,其他采用加压供水。 用水定额
办公 50L/人〃班 商业 8L/m2 消防系统
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临时高压系统。
为确保同层二股消火栓出水的充实水柱到达室内任何一点,在本建筑各主要出入口、通道、公共部位等处设置消火栓箱, 室内消火栓的间距不大于30m。
消火栓给水泵控制:火灾时,按动任一消火栓处启泵按钮或消防中心、水泵房处启泵按钮均可启动消防泵并报警。泵启动后,反馈信号至消火栓处和消防控制中心。
2、排水工程 污水系统
最高日排水量按用水量的90%计。
建筑物内底层卫生间采用污水与废水合流系统。
室外采用污水、雨水分流系统;废水排至总体废水管再排至园区中水处理站。 生活排水经化粪池处理达标后再排入区域污水管道。 雨水系统
屋面雨水采用重力流内排水系统,采用87型或侧入式雨水斗。 暴雨公式采用海南省暴雨公式,设计重现期为5年。
3、电力工程 设计依据
建设单位的设计任务书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规划设计说明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