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站场
1.全线枢纽(地区)概况(名称、范围、总图布置、总图审批情况、各主要站
及联络线、迂回线、衔接线)
2.既有线车站数目、性质、规模、布置形式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改) 3.新建与改建车站的数目、性质、规模及布置形式
4.新建与改建接轨站、区段站、编组站、集装箱中心站主要客运站及其它大站
简述
(六)电气化 1.牵引网供电方式
2.外部电源情况及对牵引变电所的供电方案
3.牵引变电所、开闭所、分区所、AT所的分布及牵引变压器类型和容量 4.电力调度所及调度管理自动化系统 5.需要功率及用电量
6.接触导线及接触网悬挂类型
7.既有牵引供电设施的利用和改建简况 8.维护管理简述
9.受电气化影响的电力线路的处理
10.路外(内)易燃、易爆品库及油、气管道的电磁干扰防护 (七)机务设备
1.机车交路(改建铁路含既有机车交路) 2.既有机务设备分布、性质及规模简述 3.设计机务设备分布、性质及规模简述 4.救援设备分布 (八)车辆、动车组设备
1.既有车辆设备分布、性质及规模 2.设计车辆设备分布、性质及规模
3.车辆安全防范预警系统及车号识别系统设置 4.动车组设备分布、性质及规模
·16 ·
(九)给水排水
1.给水站设置和生活供水站、点数量(改建铁路含既有和新建) 2.既有给排水设施利用及改建简况 3.旅客列车卸污站的设置及卸污方式 4.水源、水处理及污水处理、排除方案 5.主要给排水构筑物、设备选择 (十)通信
1.通信网构成原则(含相关工程) 2.通信线路类型及容量选择
3.通信网构成及主要通信系统的选择(包括传输及接入、数据通信、电话交换、
移动通信系统、站间行车电话及其它专用通信系统、站或场通信系统、会议电视电话、应急通信等系统的概述)
4.既有通信线路、设备利用及改建简况(改) 5.路外通信、广播及其它设施的电磁干扰防护 (十一)信号 1.信号系统的选择
2.接轨站信号设备改建原则
3.既有信号设备利用及改建概况(改) (十二)信息
1.系统构成概述(以铁路信息化规划为基础,提出信息系统的构成及主要功能) 2.系统设置简况(各站、段、所信息系统的类型,各系统处理中心设备简况) 3.系统主要软硬件配置原则(各应用系统处理中心设备、网络设备、安全平台、
系统软件的配置、选型原则)
4.既有信息系统的利用和改建简况(改) (十三)防灾安全监控
1.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构成概述 2.系统设置概况 (十四)电力
·17·
1.供电负荷的分布及电源概况 2.供电原则及供电方案
3.既有供电设备利用及改建简况(改) (十五)综合检测与维修 1.设计原则 2.主要设计内容 (十六)房屋建筑
1.机构设置的意见及定员总数、每正线公里定员数 2.房屋配置原则、房屋建筑面积总量及每正线公里房屋面积 3.站房建筑设计初步意见 4.暖通空调卫生设备设计原则 八、土地利用
(一)铁路用地设计原则及全线用地总数、平均每公里用地数及占用地类说明 (二)铁路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以及符合国家供地政策的说明
(三)占用耕地、补充耕地(含复垦)方案可行性及资金保障的说明
九、地质灾害危害性、地震安全性、压覆矿产资源、防洪影响等评估(或评价)简述
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 (一)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二)工程建设引起的生态变化
(三)控制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及水土保持的原则 1.控制污染的原则
2.保护生态环境及水土保持的原则 十一、节约能源
(一)主要耗能点的分布与能耗分析 (二)节约能源措施 十二、相关工程
·18 ·
十三、外部协作条件 十四、建设工期 (一)建设总工期 (二)工期总体安排意见 十五、估算、资金筹措 (一)估算
1.主要工程数量(含用地、拆迁概数)
2.估算总额及每正线公里指标(附总估算汇总表) (二)资金筹措 1.资金来源
2.资金筹措方案的建议
十六、建设及经营管理体制(合资铁路列) 十七、经济评价 (一)基础资料 (二)财务评价 (三)国民经济评价 (四)结论 十八、研究结论
十九、省(市)、自治区、军区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含环境特殊敏感区主管部门的意见)
二十、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附件
一、设计文件及电子文件组成、分发单位及份数总表(装订在说明书目录之前) 二、线路技术资料汇总表(含主要工程数量,装订在线路平纵断面示意图之后) 三、图纸目录 附图
一、线路地理位置图(装订在说明书目录之后) 二、线路平纵断面示意图(装订在线路地理位置图之后)
·19·
三、线路平纵断面缩图(选择适当比例,图幅长度不宜超过3米) 四、枢纽(地区)总布置示意图(装订在站场正文内) 五、车站分布及区间通过能力图(装订在运输组织正文内)
第二篇 经济与运量
说明 一、概述
(一)研究依据、范围及研究年度
(二)预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议书)审批意见的主要内容及执行情况 (三)路网构成 (四)远景年输送能力
(五)线路的地理位置及在国民经济与路网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吸引范围内经济概况 (一)吸引范围的确定
(二)行政区划、面积、人口及产值 (三)资源分布及开发情况 (四)工农业现状及发展 (五)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 三、货运量
(一)预测方法及依据
(二)改建铁路现状货运量分析(区段货流密度构成的特点,近几年货运量增减趋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客运专线铁路、城际铁路要对既有通道货运量增减趋势进行分析)(改)(客)
(三)地方运量
1.主要品名和产、运、销分析 2.主要站货物发到运量说明 (四)通过运量 1.货流径路的选择
·20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铁路建设项目预可研、可研、设计文件编制办法[铁道部152号文](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