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词的本义 与 引申义(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6-1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的含义,义项⑧与本义毫无关系,是假借义。

编——新版《辞源》“编”字有三个义项:① 串联竹简的皮筋或绳子;② 顺次排列,如编列、编排、编印;③ 编结,编织,如编蒲、编竹。“编”是一个形声字,从糸,扁声。“糸”的意义是“细丝也”(见《说文》)。由此可以确定:义项①可能是本义。《汉书·儒林传》:“(孔子)盖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传。”注:“编,所以联次简也。”“韦”是熟牛皮,“韦编”即牛皮绳。根据上述材料,可以认定“编”的本义是义项①,义项②③是引申义。等等。

以字形分析和古代文献材料相结合的方法来探求本义,是比较可靠的方法。有些字难以找到或不能找到古代的文献用例,则主要靠字形分析来确定本义。

当然,探求本义不仅仅运用字形分析和文献材料相结合的方法,还有其他一些方法。清代著名学者段玉裁在这方面曾做出过突出的成绩,他在《说文解字注》中,运用了十余种方法求证本义。例如,通过字的读音来确定本义,就是段氏常用的一种手段。段玉裁指出:“形声相表里”,“声与义同原,故谐声之偏旁多与字义相近”,“义存乎音”,“于声得义”。这些话,就是段氏“以声求义”的理论。由于这一问题十分复杂,所涉甚广,我们不作全面分析。下面,举几个例子,看看段氏对这一理论的运用:

《说文·艸部》:“芋,大叶实根骇人,故谓之芋也。”段玉裁注:“口部曰:?吁,惊也。?毛传曰:?訏,大也。?凡于声字多训大。芋之为物,叶大根实,二者皆堪骇人,故谓之芋。”段氏以“凡于声字多训大”之理,证明了“芋”的本义。 《说文·衣部》:“襛,衣厚皃。”段玉裁注:“凡农声之字,皆训厚。醲,酒厚也;浓,露多也;襛,衣厚皃也。” 《说文·艸部》:“蔈,苕之黄华也。从艸,票声。一曰:末也。”段玉裁注:“金部之镖、木部之标,皆训末。蔈当训?艸末?。禾部曰:?秒,禾芒也。秋分而秒定。?按《淮南子·天文训》作?秋分蔈定?。此蔈为末之证也。” 等等。 3 常用词的本义举例

古汉语常用词很多,这儿举若干例子,说明它们的本义: 斤——本义是“砍斫树木的横刃斧头”,象形字。《说文》:“斤,斫木斧也。”王筠《说文句读》:“斤之刃横,斧之刃纵,其用与钁相似,不与刀锯相似。”《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戒——本义是“戒备”,会意字。《说文》:“戒,警也。从廾持戈,以戒不虞。”“廾”(gǒng)是会意字,由左、右两手组成,意为“涑其两手以有所奉也”(段注),即两手捧物。左、右两手持戈,即“戒”字的构形。《荀子·儒效》:“胜敌而愈戒。”杨倞注:“戒,备也。言胜敌而益戒备。”

表——本义是“裘衣有毛朝外的一面”,篆字从衣从毛会意。《礼记·玉藻》:“表裘不入公门。”郑玄注:“表裘,外衣也。”

策——本义是“马鞭”,形声字。《说文》:“策,马箠也。从竹,朿声。”《战国策·赵策三》:“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

零——本义是“细雨徐徐而下”,形声字。《说文》:“零,徐雨也。从雨,令声。”《诗经·鄘风·定之方中》:“灵雨既零,命彼倌人。”

更——本义是“更改”,篆字从攴,丙声。《说文》:“更,改也。”《论语·子张》:“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质——本义是“抵押品”,篆字从贝,斦声。《战国策·赵策四》:“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句中的“质”义为“人质”。 佞——本义是“巧言善辩”,从女,仁声。《说文》:“佞,巧谄高材也。”徐灏注笺:“佞者巧慧之称,巧慧有邪有正,故佞有美恶。”《论语·公冶长》:“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邢昺疏:“佞是口才捷利之名,本非善恶之称,但为佞有善恶耳。为善捷敏是善佞,……为恶捷敏是恶佞。” 及——本义是“追上抓住”,篆文从又从人会意。《说文》:“及,逮也。”《左传·成公二年》:“丑父寝于轏中,蛇出于其

下,以肱击之,伤而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

脩——本义是“干肉”,形声字。《说文》:“脩,脯也。从肉,攸声。”《正字通》:“脩,肉条割而干之也。”《论语·述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束脩”指用十条干肉扎成的一束。

造——本义是“到”、“去”、“前往”,形声字。《说文》:“造,就也。从辵,告声。”《左传·哀公八年》:“景伯负载,造于莱门。”《世说新语·任诞》:“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然——本义是“燃烧”,形声字。《说文》:“然,烧也。从火,肰声。”《孟子·公孙丑上》:“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趣——此字在古代有二音、二义。 ① 音“七句切”(今音qū),义与“趋”通,为“疾行”、“疾走”之义。《说文》:“趣,疾也。从走,取声。”承培元《广说文问答疏证》:“趣,疾走也。……凡言走之疾速者,皆以趣为正字。”② 音“趋玉切”(今音cù),义为“督促”、“催促”。《礼记·月令》:“乃命有司,趣民收敛。”《史记·陈涉世家》:“(陈王)趣赵兵亟入关。”

构——本义是“架屋”,形声字。《说文》:“构,盖也。从木,冓声。”《玉篇》:“构,架屋也。”《淮南子·氾论》:“筑土构木,以为宫室。”高诱注:“构,架也,谓材木相乘架也。” 集——本义是“群鸟栖止在树上”,会意字,篆字上面是三

个“隹”,下面是“木”。《说文》:“集,群鸟在木上也。”桂馥《说文义证》:“《禽经》:?独鸟曰止,群鸟曰集。?”《诗经·周南·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

探——本义是“探取”,即把手深深地伸进去摸取,形声字。《说文》:“探,远取之也。”《尔雅》:“探,取也。”郭璞注:“探者,摸取也。”《论语·季氏》:“见不善如探汤。” 行(háng)——本义是“四通的道路”,象形字。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行象四达之衢,人之所行也。”《诗经·豳风·七月》:“女执懿筐,遵彼微行。”“微行”指小路。《诗经·周南·卷耳》:“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周行”指大路。 旨——本义是“味美”、“好吃”,是个合体象形字:甲骨文、金文“旨”的上部似匙形,下部是“口”(篆文改为“甘”),以匙送食物入口,表示味美好吃。《说文》:“旨,美也。”《礼记·学记》:“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引——本义是“开弓”,是个合体象形字:左边是“弓”,右边的“丨”表示箭。《说文》:“引,开弓也。从弓、丨。”段玉裁注:“丨亦象矢形。”《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朱熹集注:“引,引弓也。”

天——本义是“人的头顶”,象形字。《说文》:“天,颠也。”“颠,顶也。”王国维《观堂集林》:“古文?天?字本象人形。……本谓人颠顶,故象人形。”《山海经·海外西经》:“刑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词的本义 与 引申义(2)在线全文阅读。

词的本义 与 引申义(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5269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