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广角】
歌词的韵律
----流行歌曲歌词词汇的时代特点探析
杨萌
自建国以来,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流行歌曲也伴着时代的发展,随着自身的前行,在各个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歌词作为流行歌曲重要的一部分,其在词汇、语法、蕴含的感情等方面都有着不小的变化。
“流行歌曲是流行音乐的一个分支,准确的概念为商品歌曲。”在这里我们说的流行歌曲是通俗易懂、流传很广的歌曲,不仅包括商业歌曲,还包括各个时代广为传唱的经典歌曲,如《大中国》、《少年壮志不言愁》、《亚洲雄风》、《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好大一棵树》等。
由于受时代、社会以及自身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流行歌曲在不同时代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据此,我们将流行歌曲分为五十年代,六七十年代,八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纪至今四个阶段,探究流行歌曲歌词的词汇在这四个阶段的发展变化及其社会原因。 一、五十年代歌词的特征
五十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中国人民进入了“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时代,人们成了国家的主人,“在这样的社会下,一切都是阳光的,充满朝气与希望的,”这样的氛围也映染在歌曲中。这时候的歌词是“火红”的,雄壮激昂的进行曲是时代的主旋律,染上政治色彩的音符,抒发着对祖国、领袖、英雄、生活的热爱。流行的歌曲有《东方红》、《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克拉玛依之歌》、《娘子军连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这些歌曲体现的内容主要是歌唱新中
国,歌唱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在歌声中表现出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歌唱新生活中抒发内心的舒畅、欢快。 词汇特点
五十年代歌词所使用的词汇,烙上了浓浓的时代烙印,“政治色彩特别强”。火红的时代烙印与当时词汇发展情况相交汇,极具时代特色。
这个时代的歌词,基本词汇使用非常频繁,如“太阳、解放、家乡、和平、祖国”。基本词汇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率高,这样也能使歌词与人们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当然,歌词中也使用了大量的一般词汇,运用最广泛的要数新词和外来词。外来词主要来源于苏联,像“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等等,而新词主要形成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像“新中国、新生活、翻身,当家做主”。
中规中矩的五十年代歌词,双音节词占据着主要地位,与当时悠扬婉转的曲调相得益彰。而且,无论是双音节词还是多音节词,一般不使用简称,更不会为了音节的和谐,任意删减、改动原有的词汇。例如,当时流行的《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克拉玛依之歌》大都使用双音节词,而且没有音节删减的情况。
“词汇都是带有感情色彩的”,这在五十年代的歌词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中的“我就骄傲地告诉他,这是我的家乡”一句,“骄傲”一词带有明显、饱满的褒义色彩,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语体色彩上,有些歌词的词汇中体现出书面语色彩,例如《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而有些歌词词汇则具有明显的口语色彩,例如《东方红》。 二、六七十年代歌词的特征
“六七十年代是动荡不安的20年”,在这期间,反右派斗争夸大化,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相继而起。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文革,对人们的思想上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依旧狂热,只是这种狂热已是盲目扩张后的结果。在这种盲目的过度冲动的渲染下,五十年代的歌曲已经是“过时、不合时代要求”的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激进歌曲不断涌现出来。
“六七十年代的主流歌曲,都充满着强烈的政治意味。”对领袖的过分崇拜,应运而生了“毛主席语录歌”,“如《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等”;出自民间的造反派歌曲,也是这个时期特有的产物,“《革命歌曲大家唱》、《革命造反歌》、《文攻武卫之歌》等”;当然,还有不得不提的号称“八亿人民八台戏”的“样板戏”,样板戏是国家当时唯一允许出现的文艺作品,虽然它们并不是歌曲,但却非常流行,“当时样板戏的传唱程度可谓登峰造极”。毫无疑问,这些歌曲的歌词所使用的词汇与五十年代相比肯定会有很大的不同。 词汇特点
六七十年代歌词词汇也主要使用双音节词,配合着当时激昂的乐调,营造出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但为了使音律和谐,形式整齐,这个时期出现了词汇的简称,而且,这些词汇的简称并不都是符合规律的,例如“烧毁那蒋家王朝,把美帝赶出去,赶出去”中的“美帝”,如果没有历史背景的衬托,很少有人会联想到美国帝国主义。
“这个年代歌曲形式多样,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的使用也比较复杂。”“毛主席语录歌”的歌词就是毛泽东主席的语录,语录大多是简短的文章摘句,或警句,或口号,理论色彩较强,因此,使用了大量
的一般词汇,这些一般词汇也主要是新词和外来词;“造反派歌曲”的歌词铺陈直抒,基本词汇所占比重较大;至于样板戏,不同剧目、不同选段的唱词,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的使用情况不同。《红灯记》中《都有一颗洪亮的心》选段,全部使用基本词汇,而《智取威虎山》的《打虎上山》选段,使用了大量的一般词汇。
“激昂是六七十年代歌曲的特点”,这不仅与乐调,而且与词汇息息相关。歌词选用的词汇大都带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渲染出主动、踊跃的氛围。“迎着黎明走,高唱国际歌,建立起新中国”,选用了“迎着、高唱、建立”,这三个词语展现出浓厚的褒义色彩。
在语体色彩方面,“毛主席语录歌”是在简短文章摘句、警句、口号的基础上谱曲而成,词汇的书面语色彩浓厚,如“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至于造反派歌曲使用的词汇,只有一小部分带有书面语色彩,大部分歌词带有强烈的口语色彩,例如“党是我的亲爹娘,谁要敢说党不好,马上叫他见阎王!”以及“社会主义就是好,就是好!”等,基本上是生活口语直接转化为歌词;当时最流行的样板戏所使用的词汇,情况不一。《沙家浜〃智斗》、《智取威虎山〃提起宋老三》中词汇,口语色彩强烈,《智取威虎山》中的《打虎上山》唱词,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
三、八九十年代歌词的特征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之风迅速吹遍祖国大地,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国家经济擂起了改革开放的大鼓,更重要的是,人们思想上吹起了改革和开放的号角,“打破了过去那种单调、统一的带有个人崇拜和违背人性的生活方式和思
维模式,精神和文化生活日趋多样化,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
在拨乱反正的新时期,社会平稳,生活逐渐富足,人民又看到了新的希望,像《走进新时代》、《春天的故事》、《改革颂》等充满热情与希望的歌曲广为传唱;人们个性意识的不断增强,个性化成为潮流,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港台和欧美流行歌曲大量传入中国大陆,在这些影响下,“中国出现了纯粹的非政治色彩的歌曲”[13],如《万水千山总是情》、《少年壮志不言愁》、《走过咖啡屋》、《大约在冬季》、《爱》、《大海》等等。 词汇特点
带有政治色彩的抒情歌曲,形式整齐、规范,歌词优美,有很强的文化价值,与六七十年代干硬的口号式歌词形成鲜明的对比。歌词中使用了大量的一般词汇,占主要成分的仍是新词,例如“改革开放、特色社会、继往开来”等。
纯粹的无政治色彩的歌曲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的“新生命”,歌词词汇远离政治,向内心情感靠拢,“新鲜的”基本词汇组成“新生命”的血肉。之所以说,基本词汇是“新鲜的”,是因为这些词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早已存在,也经常使用,但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被正大光明地运用到歌词中,像“未怕罡风吹散了热爱,万水千山总是情”、“芳香的咖啡飘满小屋,对你的情感依然如故”、“想带你一起看大海,说声,我爱你”等等。
而且,歌词中也有不少一般词汇,出现了外来词、方言词、古语词,有一些歌词中直接插入了英语。港台歌曲大量传入中国大陆,其中出现了很多方言词。此时,歌词出现复古倾向,很多歌词中运用了古语词,甚至有一些歌词直接是古诗词,如“昨日向那东流水,离我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杨萌的论文(科研广角)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