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电压:一般情况下不高于36V 触电原因:电流通过人体达到一定量
家庭电路触电:人体直接或间接与火线接触造成
5、安全用电 触电类型 高压触电 跨步电压触电 高压电弧触电
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第一册第四章第1-3节、第五册第三章第9节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机械能 势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热能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热能
化学能:能够通过化学变化而释放的能
1、能的形式 定义:能够通过原子核反应而释放的能
核能 释取方式 轻核聚变(热核反应)
光能 电能 内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
2、基本规律 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定义:物体内部大量做热运动的粒子具有的能 大小决定因素——物体的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3、内能 做功 外内做功——内能增加
改变方法 热传递 发生条件——物体间存在温度差 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定义: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单位:焦/千克
5、物态变化
(1)物质的状态及转化
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重核裂变(链式反应)
4、燃料的热值 26
(2)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两种方式 定义 发生温度 发生部位 剧烈程度 液体温度 共同点 蒸发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任何温度下 液体表面 缓慢 液体温度往往在下降 一定温度下(沸点) 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剧烈 保持在沸点不变 沸腾 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都是汽化,都要吸热
化学部分
知 识 疏 理
第三册第一章
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及其特征
(1)联系: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是混合物。
(2)区别:溶液是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体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悬浊液是不溶性固体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过后会分层,不均一,不稳定。
乳浊液是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而成,会分层,不稳定,不均一。 2、溶液的电离
电离:物质涉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溶液的电离 1.书写 电离方程式: 2.电荷守恒 3、溶解度
(1)物质溶解性的大小用溶解度来量度。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克).完整理解此概念要抓住四要素: ① 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因为温度不同,溶解度大小不同.
② 标准——“在100克溶剂里(一般指水)”.因为一定温度下,物质溶解的多少与溶剂的量成正比.
③ 状态——“达到饱和状态”.指溶质溶解达到了最大值.
④ 单位——“溶解的质量(克)”.溶解度的单位是克,不是度(°)或千克等.
27
(3)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① 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 ② 温度: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有些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熟石灰。
(4)溶解性等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根据物质在室温(20℃)时的溶解度,将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S表示溶解度)分成四个等级。
20℃,S 大于10克 10~1克 1~0.01克 小于0.01克 溶解性等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溶解度表(会查看). 溶解度曲线代表的意义:
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①点 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交点所示的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②线: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着温度改变而变化的情况.
曲线上面:表示溶液为饱和溶液.
③ 面: 曲线下面: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4、溶质的质量分数 (1)基本公式 (a)溶质的质量分数?m溶质m溶液?m溶质m溶质?m溶剂
(b)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常见计算类型
(a0溶液的稀释和浓缩
溶解度
100?溶解度m浓?A浓%?(m浓?m水)?A稀% m浓——浓溶液质量
m稀——稀溶液质量 A浓%——浓溶液质量分数 A稀%——稀溶液质量分数
(b)相同溶质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
m浓?A浓%?m稀?A稀%?(m浓?m稀)?A混%
(c)溶液体积、质量、密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a)实验仪器:天平、玻璃棒、量筒、药匙、烧杯(胶头滴管)
28
(b)实验步骤:①计算 ②称重 ③溶解
第四册第一章
1、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物质之间的联系和比较:
2、物质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
夸克
(2)在原子中有如下关系: ①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②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③ 元素的种类由原子核内质子数目决定 ④ 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⑤ 元素的化合价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第四册第二章
1、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29
2、 氢气、一氧化碳和碳
氢气、一氧化碳和(碳)性质的比较 H2 物理性质 可燃性 还原性 有无毒性 无毒性 ① 无色无味气体 ② 难溶于水 ③ 密度比空气小 CO ① 无色无味气体 ② 难溶于水 ③ 密度比空气略小 有剧毒 C 黑色固体 化学性质 无毒性 3、 化学用语 1.表示某一种元素 (1)元素符号表达的意义
2.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3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浙江省科学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 - 图文(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