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射现象特点:
4、光的折射 透镜
5、眼睛——视力的矫正 类型 近视眼 远视眼
特点 来自于远方物体的光成像在视网膜前 来自于远方物体的光成像在视网膜后 矫正方法 戴凹透镜 戴凸透镜 凸透镜 凹透镜
名称 凸透镜 凹透镜 形状 缘薄 缘厚 性质 有实焦点 用,有虚焦点 特点 和虚像 像 中间厚边对光起会聚作用,能成实像中间薄边对光线起发散作只能成虚第二册第二章
1、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时,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研究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时,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参照物可任意选择,所选参照物不同,描述的结果可能不同,通常选地面或地面上的建筑物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a)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b)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位置是否改变,若不变则静止;若变则运动。 (4)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且在相等的时间
内
直线运动 通过的路程相等。
机械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2、速度与平均速度
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1)速度 公式:v = s / t
单位:米/秒(主单位),千米/小时(常用单位)
16
(2)平均速度: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物体通过的距离与通过这段距离所经历的时间之比。 3、力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注意:(1)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也能发生力的作用。
(2)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必须同时存在。
(2)施力物体与受力 施力物体——施加力 力 物体的判断 受力物体——受到力 单位:牛顿(N)。
使物体发生形变
作用效果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大小
力的三要素 方向
作用点
4、力的测量、力的图示
(1)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实验室常用测力计是弹簧秤。
弹簧秤使用时应注意:(1)零点的确定。(2)量程的选择。(3)最小刻度值的判断。
(4)让弹簧自由伸缩。(5)视线与刻度相垂直。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
注意:(1)明确受力物体。(2)选择合适标度。(3)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力只画一个
作用点,只确定一个标度。
5、常见的力
定义: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作用点:重心。外形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1)重力 方向:竖直向下。
大小:重力与质量成正比,G = mg,g = 9.8牛/千克。
表示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
注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重力
质量 17
符号 概念 区别 方向 单位 联系 G m 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竖直向下 牛顿(N) 千克(kg) 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即G = mg 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有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或
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静摩擦力
种类: 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 (2)摩擦力 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改变方法:(1)改变物体间的压力。
(2)改变物体表面粗糙程度。 (3)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相互转变。
注意:(1)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2)静摩擦力可成为物体运动的动力。
6、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指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二力平衡的条件:(a)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b)大小相等;(c)方向相反;(d)同一直线。(或者说合力为零)
(3)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运动速度大小
运动状态 运动方向
注意:只要有一个方向改变,运动状态就发生改变。 7、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地,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即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产生和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物体总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大小与物体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大小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
第三册第一章
18
1、压强
(1)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概念 重力 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压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物体相互接触相互挤压 物体水平放置时F = G 垂直于受力面并指向受力物体 受力物体的受力面 产生条件 地球表面的一切物体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重力与质量成正比G = mg 竖直向下 重心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意义: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压强 公式:p = F / S
单位:1牛/米2 = 1帕斯卡(简称帕)
2、液体压强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浮力
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 方向:竖直向上 F浮 = G空-G液——称量法
(G空、G液分别为物体用弹簧秤称得空中和液体中的力)
浮力 大小 F浮 = F上-F下——压力差法
(F上、F下为液体中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 F浮 =ρ液·g·V排——阿基米德定律: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
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
力 F浮 = G物 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气体或(液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物体全部浸没——悬浮 V物 = V排 物体部分浸没——漂浮 V物>V排
第五册第三章第1-5节
19
1、简单机械
定义: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L1: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五要素 支点:固定不动的点
(1)杠杆 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臂L2: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平衡条件:F1·L1 = F2·L2 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转动
省力杠杆 L1>L2
种类 等臂杠杆 L1=L2
费用杠杆 L1<L2
注意:动力臂、阻力臂的画法:定支点,作二线(画出力的作用线)画力臂。 (2)滑轮 种类 结构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等臂杠杆 实质 特点 能改变力的方向,F = G 不能改变力的大小 S = h 注意点 动力臂为阻力臂能改变力的大小,F = 1/2G 两倍的杠杆 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S = 2h F = 1/nG S= nh (n为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条数) 既能改变力的大小,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注意:滑轮组绕线法则:奇动偶定(与动滑轮相连后的绳子条数n为奇数时,绳子起
点在定滑轮上,n为偶时起点在动滑轮上),先内后外(从里面的小滑轮逐步向外绕线,不得重复与交叉)。
2、功和功率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做功的二个必要因素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定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1)功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浙江省科学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 - 图文(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