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推断古文词义的四种方法
作者:田产东 田产权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7年第09期
近年来,随着高考对古文难度的加大,考查方式的近一步开放,对古文词义的理解益发显得重要,因为古词义的理解是理解通篇的基石,是整体感悟的通道。因此,在日常教学和高三备考中,在让学生进行古文知识储备的同时,亦需探求一条简捷、高效、准确的古文推断之法。
一、在语法关系中推断古词义及其活用
古词语在不同的语法关系中,具有不同的词性,其意义也就不同,具体到某一个特定的语境中,一个词就意味着充当了一个固定的句子成分,占据着固定的位置,具有确定的词性,因而我们可以从它的语法关系中确定它的词性,推导出它的含义及活用。一般来说,词在句中充当的成分、占据的位置、确定的词性以及彼此间的关系应当是这样的:
从上面的结构示意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词在句中充当的句子成分、占据的位置、词性以及成分之间彼此的关系:
(1)句子成分以谓语为中心,主语是谓语的陈述对象,也就是谓语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宾语是谓语支配的对象,也就是谓语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定语是修饰主宾的,状语是修饰谓语的。
(2)主语、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3)一个相对完整的古文语句,是以谓语为支撑点的,有了谓语,句子的含义才能表达清楚、完整,也就是说,谓语在句中必不可少,确定了谓语,其它成分及其词性也就容易了。 例:①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②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③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④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 ⑤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在①中“列”和“驰”为动词,是“涌起”和“来来往往”之意,其陈述对象是“雄州”和“俊采”,因此“雾”和“星”处在主谓之间的状语位置,是名词活用为状语“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例②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梓泽”是名词,“丘墟”因此是谓语,名词用作动词“成为荒丘废墟”。例③中“病者”是名词,“全”显然是谓语,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例④中“长”后有名词短语“吾女与汝女”,“长”因此是动词“使……长大”。例⑤中“空明”和“流光”前分别有动词“击”和“溯”,“空明”和“流光”因而活用为名词作宾语,分别是“清澈的水流”和“流动波光的水面”。 二、抓住关键词语确定词义
我们说,在古文语句中谓语是必不可少的,缺少谓语语句便表达不清,语意不完整,找准了谓语,语句的结构、词语的含义也就迎刃而解。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在句中作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的掌握来确定谓语,进而了解其它词语的含义。那么哪些词与动词、形容词密切相关呢?
(1)副词、能愿动词和“所”字
副词、能愿动词和“所”字后面一般接动词(形容词接在副词后),常见的副词有“不”、“皆”、“遂”等,能愿动词常用的有“欲”、“能”、“可能”等。“所”字通常和后面的动词或动词短语构成“所”字短语。
例:①胜地不常,盛筵难再/相如张目斥之,左右皆靡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③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例①中“常”、“靡”前分别有副词“不”、“皆”,所以作动词,分别是“常存”、“退却”之意。例②中“之”、“水”前有能愿动词“欲”和“能”,所以它们是动词,分别是“到、去”、“游水”之意。例③中“近”前有“所”字,所以用作动词“靠近、占有”。 (2)介词“于”、“以”、“乎”
“于”、“以”、“乎”作介词,并以介宾短语的形式出现在句尾时,这是古文状语后置的现象,或者是作谓语的补语,紧承它们前面的一定有一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作谓语。 例: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②柱以白璧,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晶/名之以其能 ③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推断古文词义的四种方法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