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X综采工作面施工回撤通道的安全技
术措施
单 位:编 制 人:审 核 人:队 长:编制时间:
XXXXXX
xxxx年x月11日
XXXX综采工作面施工回撤通道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 工作面概况
XXXXXX工作面位于主井筒西冀,上部为XXXX水平工艺巷爆破区(已爆破完毕)及XXX水平采空区。该工作面走向长度1135米,水平布置,两巷中心距25米。
布置有13副ZF6500/20/40型中间液压支架,2副ZFG6800/20/38型过渡支架,1副ZFT15375/20/35端头液压支架,轨道巷布置有1副ZCH10536/19/35型超前液压支架。其中15#中间支架随超前液压支架行走并对北端头进行支护。因本工作面的回撤后期主要由神新公司生产服务中心负责,XXXXXX只负责前期准备工作回撤通道的施工,施工时间定在xxxx年x月17日。 二、作业工序及任务描述:
1、确定施工方案,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并组织学习。做好作业前的危险源辨识。
2、备足施工材料。
3、工作面推至148米时,工作面开始铺网。
4、工作面推进至138.4米时,在回撤通道内138.7米的位置施工一排锚索;推进至136时,在回撤通道内136.3米的位置施工第二排锚索。
5、工作面推至136米处,铺网完成后,在距离绞车硐室口以南1米的地点施工3根锚索。劈煤壁两端倒角,并在两倒角处各施工2根锚索。
6、两端头架设锚索梁、工作面架设工字钢、煤壁施工导向锚杆。 7、施工绞车硐室。
8、施工南巷吊装梁、两巷绞车地锚。 9、收尾工作。
三、施工回撤通道的方案 1、停采线位置的确定:
为了确保工作面安全回撤,减少工作面煤量的损失,同时考虑副井保护煤柱及该工作面回收期间的安全,矿研究确定当工作面回采至148米时,开始施工回撤通道,该工作面最终停在136米处。 2、绞车硐室的确定:
工作面停止后在回撤通道北端头北帮布置一个绞车硐室。(附图说明)
3、北巷吊装硐室确定
北巷距离1#煤门23米处存在一个吊装硐室,计划利用此吊装硐室进行设备吊装。(附图说明) 4、南巷吊装梁确定
转载机上部、皮带运输机电机上部以及南巷55米处施工吊装梁。(附图说明)
5、回撤通道铺网方法:
当工作面推进至148米前,提前调整好工作面“三直两平”。148米至136米段只进刀,不对架顶煤层进行爆破。推进至148米时,采煤机割完顶刀后停在南端头,停电闭锁。由工班长做好敲帮问顶工作后,立即组织人员开始由北向南打锚杆孔,待孔打到一半后,北侧开始组织人员同步进行挂网、上钢带,待全断面孔打完,锚网、钢带上完后,将靠煤壁侧长出的锚网使用铁丝向支架侧拉起,以不影响采煤机割底刀为准,然后人员全部撤出,启动采煤机将剩余的底刀割完,一个支护循环完成。以此类推开始沿工作面煤壁方向铺设下一张单层搭接式金属顶网。
推进到139米时,将工作面采直,并达到规定采高,只推溜不移架,第一刀正常割煤,第二刀将支架与前部刮板输送机的连接头拆开用单体顶前溜前移推进,推移步距0.6米,采掘出3米宽的拆架通道,便于出架。
当通道铺设至136米时,在通道煤壁侧正对液压支架前方距通道底板0.5米处,每隔一副液压支架对应位置,安设形成正方形的4根锚杆,以悬挂导向滑轮出架使用,导向锚杆采用Q235,φ22mm的圆钢制成,长度2.2米。
金属网铺设顺序:先沿工作面铺设第一片单层网,然后继续挂第二片单层网,从第二片网开始与第一片网压茬200毫米,铺第三片网与第二片网压茬200毫米,按此依次铺下去,各网片之间用18#镀锌铁丝连接好。当工作面推进到距停采线3米时,第一片金属网落入采空区并被矸石压实后,液压支架停止前移。 四、巷道布置及支护 1、回撤通道的支护
回撤通道:布置在距+620水平45#煤层西翼1#煤门西帮以西136米位置,宽3m,高3m,采用锚杆、锚索、锚网、钢带、单体配合工字钢联合支护。在回撤通道中距离煤壁以西1.5米处布置一排锚索。
锚杆采用φ18*2200mm等强锚杆,锚杆间、排距均为600mm,锚杆外露长度不得大于50毫米;采用铁托板进行组合支护,铁托板规格:120×120×8mm,锚杆眼角度90°,垂直于顶板。
锚网采用12#镀锌铁丝编制而成,规格10000×1000mm,锚网搭接长度为200mm。
单体采用DW-31.5型单体支柱,单体间距1.75米。
锚索采用直径15.24mm长度为8m的钢铰线,锚索间距为3m。间距为3米,锚索长度8米,锚索托盘尺寸:300×300×12mm。
采用MSK2335树脂药卷端头锚固,锚杆使用3节锚固剂,锚索使用6节锚固剂。
工作面回撤通道完成后,对于回撤通道采用矿用11#工字钢加单体配合锚网钢带辅助支护。工字钢靠近煤壁的一端用单体支设,另一端搭在对应的液压支架正中(工字钢间距1.75米)。其中3#~12#液压支架上方工字钢长4米;2#、13#、14#液压支架上方工字钢长6米。 2、端头和超前支护的形式
工作面南端头采用ZFT16765/23/38型端头支架、单排DW-31.5型单体加一字梁进行支护,北端头采用支护由ZCH10536/19/38型超前支架、单排DW-31.5型单体支柱和一字铰接梁进行支护。
1#液压支架上支设两根工字钢,工字钢靠15#液压支架的一端用U卡和原巷道金属棚钢梁固定,另一端搭在1#液压支架前梁上。15#架上方南北两帮架设6米长锚索梁结合原有金属棚加强支护。1#液压支架至煤壁处支设4米长的锚索梁。 3、吊装硐室
吊装硐室:布置距在XXXXXX工作面北巷1#煤门西帮以西23米处,总计长度10米,采用金属支架支护。 4、绞车硐室
绞车硐室:布置在北端头用于回撤拉移支架,采用锚杆、锚网、钢带联合支护,净宽2.5米,净高2.5米,长4.5米,断面为拱形。硐室施工完成后,在硐室内施工4个锚固点,每个锚固点打三根锚杆,锚杆外露长度为0.3米,锚杆规格为¢16×1600mm,锚固剂使用三节。 5、南巷
为风回巷(皮带运输巷)。巷道为锚杆、锚网、锚索、钢带联合支护,巷道净断面为S净=11.94㎡。用于回收胶带输送机、转载机、破碎机。 6、北巷
为进风巷(串车巷),巷道净断面为S净=11.29㎡用于回撤串车、前后溜、采煤机及液压支架。 五、安全技术措施
根据《本质安全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手册》以及作业现场危险源辨识进行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 风险类型 风险评估 风事故可风损险类型 能险失 等性 值 级 工序 危险源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
1.编制安全技术措施 2.危险源辨识 未编制施工回撤通道的相关安全技术措施 现场危险源辨识工作未辨识全面 1.未领自救器或未检查自救器完好情况 因未编制施工回撤通道的安全技术措施,造成防范措施不管 全面、责任不明确、作业人员不掌握事故防范措施,造成盲目作业,导致事故的发生 导致作业人员盲目作业,发现人 危险源不及时,造成人员伤害 人 井下发生灾害时,不能进行自救 其它事故 其它事故 瓦斯事故火灾事故 瓦斯事故火灾事故 顶板事故 其它事故 其它事故 顶板事故 顶板事故 瓦斯事故 瓦斯事故 K2 A6 12 中等 K2 A6 12 中等 一般 L1 B5 5 3.携带自救器 2.自救器不完好 机 发生灾害时,不能进行自救 不能及时发现巷道片帮、顶板人 冒落,发生片帮、顶板冒落造成人员伤害 不能及时发现两巷安全出口不符合规定,人员出入困难;人 工作面发生紧急情况时人员不能迅速撤离 两巷安全出口不符合规定,人环 员出入困难,工作面发生紧急情况时人员不能迅速撤离 人 处理过程中被块煤砸伤 环 巷道片帮及顶板冒落伤人 L1 A6 6 一般 风险 1.未检查顶板、巷帮 I4 C4 16 中等 4.安全出口检查 2.未检查安全出口 3.安全出口宽度过小或一端过大,一端过小;高度不够 4.处理片帮时,人员操作不当或站位不正确 5.顶板及煤帮有离层、鳞皮 J3 C4 12 中等 J3 C4 12 中等 H5 E2 10 中等 H5 E2 10 中等 K2 A6 12 中等 5.气体检查 6.停电闭锁 7.准备工作 8.施工回撤通道 不能及时发现有害气体超限,1.未检查或检查不到位,人 造成缺氧窒息、有害气体中出现错检、漏检 毒、瓦斯燃烧或爆炸 不能实时监控有害气体和氧2.未悬挂沼氧复合仪 人 气浓度,造成缺氧窒息、有害气体中毒、瓦斯燃烧或爆炸 不能准确测定有害气体浓度或不能准确读数,不能及时发3.瓦斯检查仪器故障 机 现有害气体超限,造成作业人员缺氧窒息、有害气体中毒、瓦斯燃烧或爆炸 放炮前未检查工作面气体,不4、未检查瓦斯浓度、假人 能及时发现瓦斯超限,放炮检 时,造成瓦斯爆炸事故 未按照要求对工作面设人员误启动造成人员伤害或人 备进行停电闭锁 是设备损坏 不能按工期完成任务,造成工1.支护材料准备不足 人 作滞后 支护质量达不到要求,造成事2.支护材料不符合要求 人 故发生 3.两端头及两巷的支护人 造成事故发生 质量不符合规程规定 1.未对作业地点的顶板人 造成人员伤害 情况进行检查 2.未严格执行“敲帮问人 造成人员伤害 顶”工作 3.未按措施要求的支护人 造成支护质量不符合要求 方式进行施工 4.顶、底未割平 人 影响挂网质量、工程质量不能
K2 A6 12 中等 瓦斯事故 K2 A6 12 中等 放炮事故 机电事故 其它事故 顶板事故 顶板事故 顶板事故 顶板事故 顶板事故 其它J3 A6 18 重大 J3 D3 K2 E2 K2 E2 9 4 4 中等 一般 一般 K2 A6 12 中等 J3 D3 K2 E2 9 4 中等 一般 K2 A6 12 中等 K2 E2 4 一般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拉回撤通道的安全技术措施剖析 - 图文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