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赵坡煤矿核实文字(6)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4-2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浮沉试验

粒煤经浮选后,~1.5比重级精煤灰分:煤12下为7.8~8.2%,煤14为4.1%。粉煤经浮选后,~1.5比重级精煤灰分:煤12下为8.29~12.90%,为优质动力及民用燃料。

(3)可选性

按±0.1含量法,煤12下采用1.7或1.8分选比重级为易选或极易选煤,煤14采用1.8分选比重级为极易选煤。按中煤含量法,煤12下、煤14均为易选煤。

三、煤的成因、变质作用类型及工业分类

根据钻孔煤芯煤样测试成果,结合区域性煤质特征,本井田煤的成因类型属腐植煤。以区域热变质作用为主。

表2-4 赵坡煤矿资源勘探阶段各煤层主要煤质指标一览表 平均测试成果(%) 灰份 (%) 挥发分 (%) 全硫 (%) 热值 (Mj/kg) Ymax(mm) 原煤 精煤 原煤 精煤 原煤 精煤 原煤 精煤 精煤 煤9 12.99 5.72 40.98 42.87 3.02 1.85 28.48 18.15 气煤 煤12下 16.24 7.16 40.53 40.49 1.62 1.06 27.93 13.90 气煤 煤14 9.98 3.49 45.40 45.32 3.64 2.39 30.75 20.23 气煤 煤15上 16.52 5.06 45.12 45.83 3.44 2.31 28.95 20.11 气煤 煤16 8.40 2.54 44.96 44.86 3.40 2.60 31.35 23.31 气肥煤 煤17 10.20 2.60 44.82 45.47 3.23 2.13 31.04 24.53 气肥煤 工业牌号 据《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结合现有资料情况,按精煤可燃基挥发分(V,daf)和胶质层最大厚度(Ymax)二项指标,确定煤9、煤12下煤14和煤15

为气煤,煤16、煤17为气肥煤(表2-4)。 四、煤质及工业用途综合评价

(1)原煤平均灰分8.40~16.52%,各煤层经1.4比重液洗选后,精煤灰分一般不

超过10.0%,为良好的动力用煤。

(2)原煤平均全硫1.62~3.64%。除煤12下平均为中硫分以外,其余各煤层平均为高硫分。硫酸盐硫含量甚少。脱硫系数23.53~38.74%。煤层中的黄铁矿呈分散状、薄膜状及浸染状。

26

(3)除煤12下为低磷煤层以外,其余各煤层均为特低磷煤层。 (4)各煤层均为高挥发分、强粘结性煤层。

(5)煤9、煤12下和煤15上为中高热值煤,而煤14、煤16和煤17则为高热值煤。 (6)各煤层结焦性较好,成焦率高。洗精煤可作为良好的配焦或炼焦用煤。 (7)尽管各煤层均为高油煤,但同时由于粘结性强、丝质组及硫含量较高,故不宜使用低温干馏法或氢化法炼油。

(8)煤12下及煤14为易选煤层 四、其它有益矿产

稀散元素锗、镓、铀、钍、砷在各煤层、煤层夹矸和顶底板岩石中的含量均较低。据《矿产工业参考手册》(1972),都达不到各自在煤矿中的最低可采品位,尚无开采利用价值。

第四节 开采技术条件

一、水文地质 1、地表水系

小黑河由东向西流经井田中部,于赵坡村附近汇入北沙河。属季节性河流。1991年7月14日因夜降大雨,曾一度出现过洪水,河水水面宽度3.20m(1991年7月15日),自1978年以来,由于上游修建玉林水库,致使小黑河一直无水,河道被农户开荒。河床沉积物以细砂、粉砂为主,河水对第四系上含水层段潜水有补给作用,由于第四系中下部隔水层段的阻隔,与基岩没有直接的补给关系。

2、含水层

(1)第四系含水砂层

第四系厚度42.48~82.33m,平均63.69m,由东南向西北厚度逐渐增加。含水砂层与隔水粘土层相互交替出现,砂层透镜体较发育,岩性变化较大。按砂层数量、砂层连续程度、粘土含量高低等因素可将第四系划分为上、中、下三段,其中上段和下段为含水层段。

上含水层段平均厚度在40.00m,左右,由粘土、砂质粘土、粘土质砂和砂层组成,共含砂层2~7层,砂层累计厚度5~25m,一般厚度15~18m,砂层约占本段地层厚度的一半,粒度以中、细砂为主,成分则以石英、长石为主,粘土含量较低。砂层连续性较好,结构松散,含水丰富,透水性强,接受地表水和大气降水垂向渗入补给,补给、

27

排泄条件良好,属孔隙型潜水~承压水,是当地主要的生活和农业用水水源,井田内民井,机井广泛分布。井田内共实施抽水试验三次,最大单位涌水量3.082l/s.m。60年代测得水位(检3、32号孔)在+42m左右,84年为+32m(检2),88年为+36m(武所屯村水井1988年12月10日资料),水质类型HCO3-Ca.结合水位由北东而南西逐渐变低的区域性变化规律,目前赵坡井田内的第四系水位更低。

第四系下含水层段仅发育于井田东南部92、96、19-11、33号孔一带,平均厚度在5m左右,补给条件差,富水性较弱。

(2)上侏罗统砂砾岩含水层

平均残厚129.31m,残厚由东南而西北逐渐增加。由紫红色粉砂岩、细砂岩和砾岩组成。砾岩一般分为两层,平均累计厚度在35m左右,砾石成分以石英为主,石灰岩次之,砾径一般3~5cm,大者可达10cm,分选性较差,以泥质胶结为主。钙质胶结次之。井田内共人6个钻孔漏水,漏水量1.12~6.86m3/h。共实施抽水试验三次,最大单位涌水量0.733l/s.m。60年代测得恢复水位(检3、33号孔)在+43~+45m左右,84年则为26.34(检2)。水质类型HCO3-NaCa。

预计井筒穿越此层砂砾岩时,涌水量可达250m3/h。井筒掘进时虽先采用了地面注浆技术,但掘进通过此层砾岩时,涌水量仍高达50m3/h,通过后仍有38m3/h的稳定涌水。随后又实施井壁注浆,才使井筒涌水量降至17m3/h,恢复掘进。

由于在赵坡~武所屯井田内,三灰、五灰与上侏罗统砾岩可构成一个统一的含水岩组,受矿井排水影响(赵坡矿1989年3月2日9101面,武所屯矿1989年10月11日12309面三灰突水),上侏罗统砾岩含水层 静止水位已大幅度急剧下降,目前水位已降至-40.89m(武所屯矿90-3号孔1998年3月24日观测数据)

(3)太原组三灰含水层

厚度6.10(27-7号孔)~9.18m(17号孔),平均7.94m,裂隙不发育,4个钻孔出现过漏水,最大漏水量7.2m/h。实施抽水试验4次,最大单位涌水量0.037l/s.m,水质类型为HCO3-NaCa型。60年代测得恢复水位+4.68m(检3号孔)~+45.25m(33号孔),84年则为+28.90m(检2号孔)。

1989年3月2日18时,9101面推进至30m处,顶板初次来压。20时,面后顶板三灰突水,并逐步加大,至22时突水量增至270m3/h。3月5日5时淹没大巷,15日淹至井筒-10.59m。根据有关专家“只能排疏、不能堵的”意见,自3月17日开始组织强排,至4月12日恢复生产。从此对该突水点的长期观测工作也同时展开,实测数据详见表2-5。

3

28

表2-5 赵坡煤矿9101 面三灰突水点长期观测资料表

年 月 1989 1990 1991 1992 1 2 3 4 300 303 279 5 6 7 292 8 9 10 11 312 278 7.1 12 314.5 278 255 止测 301 302 304.5 306 307 309 300 295 286 279 277 315 311 306 280 282 284 275 272 268.5 265 260 262 263.5 69.7 45.2 57.3 36.9 225 180 140 100.8 95.9 103 受矿井排水影响,三灰静止水位已大幅度下降,武所屯生建煤矿90-1号长期观测孔1993年2 月10 测得其三灰的静止水位为-87.21m,且自同年3月份至今,此观测孔内一直无水。由此可见,三灰富水性不强,下距煤12下平均56.18m,正常情况下对开采煤12下无甚影响,但局部地段可能因次级构造的作用,特别是小断层破碎带会给三灰水涌入工作面提供良好的通道,矿井应适当加大排水能力,确保安全生产。

(4)太原组五灰含水层

太原组五灰厚度1.10(25-3号孔)~2.80m(23-8号孔),平均2.18m。裂隙不发育,未出现过钻孔漏水。五灰的隐伏露头区位于东邻武所屯生建煤矿,与上侏罗统砾岩水力联系密切,因此,可将上侏罗统砾岩、三灰和五灰视为统一的含水岩组。1960年于106号孔实施抽水试验,测得单位涌水量0.02881/s.m,恢复水位标高+44.01m,1990年8月30日武所屯煤矿于90-1号长期观测得静止水位-101.24m。目前其静止水位则更低。五灰水在本井田的涌水形式为沿裂隙出水,先大后小,出水点基本上能跟着下山迎头一起走。正常情况下对开采煤9、煤12下无甚影响。

(5)太原组八、九灰含水层

八灰厚度1.20(22号孔)~5.21m(7号孔),平均2.47m,九灰厚度0.80(103号孔)~2.35m(27-1号孔),平均1.70m,两者平均间距在11m左右,分别构成煤14、煤15上的顶板。裂隙不发育,且往往被方解石所充填,未出现过钻孔露水。107号孔八、九灰混合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0681/s.m。经武所屯生建煤矿统计,八灰基本无水,仅偶尔在断裂带出水,水量2~3m/h;全矿井九灰总涌水量为5~20 m/h。综上所述八灰、九灰厚度小,裂隙不发育,为弱含水层,局部地段可通过构造裂隙进入采场,单点最大出水量在20 m3/h左右,且逐渐减小,对矿井充水影响不大。

(6)太原组十灰含水层

十灰为上下两层即十上灰和十下灰,两者间隔一层薄泥岩。十下灰厚度3.10~7.78m,平均4.84m,构成煤16的直接顶板。局部裂隙较发育,有溶蚀现象,多为泥质及方解石充填。曾有2个钻孔发生漏水,最大漏失量7.2 m3/h。共实施四次抽水试验,最大单位涌水量0.3471/s.m,水质类型为SO4-NaCa~Cl-NaCa。井田内十灰埋藏较深,无隐伏露

3

3

29

头,补给条件差,SO4含量及矿化度较高,说明径流不畅,以静储量为主。目前全矿井总涌水量在240 m3/h左右,其中十灰涌水量150 m3/h,占总涌水量的60%。

(7)本缓组十二、十四灰含水层

十二灰厚度1.90(检2)~7.60m(23-8),平均5.36m;十四灰厚度5.30(27-1)~12.35m(25-1),平均9.73m,两者平均间距在8m左右。十四灰与奥灰的间距变化在13.85(25-1)~20.72m(21-14),平均17.29m,而在断层及裂隙发育地段,间距更小甚至出现对接,从而使两者水力联系密切或成为统一的含水层组。井田内无抽水试验资料,仅在25-1号孔测得十二灰静止水位为+25.58m(1980年11月11日)。1998年3月24日,武所屯生建煤矿延深皮带下山发生十二灰突水,流量急剧增至150 m3/h,数日后稳定在60m3/h。由此可见,不能轻视十二灰水对矿井生产的影响。

十二灰平均上距煤16为25.94m,煤17为18.8m。临界突水系数值取1.5、底板采动破坏深度取7m(与本矿煤12下底板采动破坏深度相同),十二灰静止水位按+25.58m计算求得:开采煤16、煤17的安全水头分别为284.1m和177m。因此正常情况下,在回采标高-260m以下的煤16时,将会受到十二灰水的威胁;而回采煤17则在全井田内均将受到十二灰水的威胁。建议对十二、十四灰进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填补其水文地质资料的空白,确保生产安全。

(8)中奥陶统石灰岩含水层

井田内最大揭露厚度116.73m,揭露段上部为棕色、灰色、深灰色厚层状微晶灰岩夹豹皮状灰岩,岩溶裂隙不发育,下部(指距顶界面30m以下)为灰色、浅灰色白云质石灰岩夹泥灰岩,岩溶裂隙发育,发育较多的小溶洞及半闭合状裂隙,裂隙最大宽度可达3cm,部分被方解石充填,2个钻孔在此层位出现漏水。实施抽水试验3次,最大单位涌水量2.7171/s.m.水质类型为SO4-NaCa。区域资料表明,奥灰上段的富水性与其埋藏深度有关,由浅至深富水性明显减弱。赵坡井田之奥灰上段在滕县背斜二级储水构造水动力系统中位于径流~补给区,水交替迟缓,早期地下水被缓慢更新、淋滤作用缓慢进行,为半封闭区段。1980年10月14日留庄井田29-1号孔测得其静止水位+25.33m。

奥灰与煤17平均间距59.16m,埋藏较浅,水头压力较小,上段裂隙不发育,富水性较差。因此在正常区段奥灰水不会以底鼓形式直接进入采场,但由于断层错动,可形成侧向补给条件或奥灰水垂向上升通道,使奥灰与十四灰产生水力联系而成为统一的含水岩组。因此,为确保煤16、煤17的安全开采,今后应加强煤系底部岩层岩性与厚度的探测分析,查明断层与裂隙向深部延深发育情况及其导水特征,预防断层附近及裂隙密集带或隔水层较薄区发生奥灰突水,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3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赵坡煤矿核实文字(6)在线全文阅读。

赵坡煤矿核实文字(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1274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