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注册计量师考试思考题第二卷及答案
1.什么是测量标准?
答案:测量标准是指“为了定义、实现、保存或复现量的单位或一个或多个量值,用作参考的实物量具、测量仪器、参考物质或测量系统”。 测量标准具有以下四种形式:
(1)实物量具,指使用时以固定形态复现或提供给定量的一个或多个已知值的器具。
(2)测量仪器,指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
(3)参考物质,在我国通常称为标准物质,它用于检定或校准计量器具,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 料赋值。
(4)测量系统,指组装起来以进行特定测量的全套测量仪器和其他设备。测量系统不仅包括上 述实物量具、测量仪器或参考物质,还包括辅助设备以及进行测量所必需的软件。
2.我国测量标准如何分类?
答案:在我国,根据管理的需要将测量标准分为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三类。计量 基准分为基准和副基准;计量标准分为最高等级计量标准和其他等级计量标准;标准物质分为一 级标准物质和二级标准物质。 3.参考标准与工作标准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参考标准是指在给定地区或在给定组织内,通常具有最高计量学特性的测量标准,在 该处所做的测量均从它导出。工作标准是指用于日常校准或核查实物量具、测量仪器或参考物质 的测量标准。日常的检定或校准工作基本上用工作标准。工作标准通常用参考标准检定或校准。 4.量值传递与量值溯源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量值传递是指\通过计量检定或校准,将国家计量基准所复现的计量单位量值逐级传递 给各级计量标准直至工作计量器具的活动\。溯源性是指\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 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与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 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是同一过程的两种不同的表达,其含义就是把每一种 可测量的量从国际计量基准或国家计量基准复现的量值通过检定或校准,从准确度高到低地向下 一级计量标准传递,直到工作计量器具。量值溯源和量值传递互为逆过程。量值传递是自上而下 逐级传递。在每一种量的量值传递关系中,国家计量基准只允许有一个。量值溯源是一种自下而 上的自愿行为,溯源的途径允许逐级或越级送往计量技术机构检定或校准,从而将测量结果与国 家计量基准的量值相联系。
5.计量基准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答案:计量基准是经国家决定承认,在一个国家内作为对有关量的其他测量标准定值的依据。 计量基准是一个国家量值的源头。我国的计量基准是经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批准作为统一全国量 值的最高依据,全国的各级计量标准和工作计量器具的量值都要溯源于计量基准。计量基准可以 进行仲裁检定,所出具的数据能够作为处理计量纠纷的依据并具有法律效力。 6.国家如何进行计量基准的管理? 答案:计量基准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
的需要,统一规 划,组织建立。基础性、通用性的计量基准,建立在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设置或授权的计量技术 机构;专业性强、仅为个别行业所需要或工作条件特殊的计量基准,可以建立在有关部门或者单 位所属的计量技术机构。建立计量基准,可以由相应的计量技术机构向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申报, 受理申报后,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委托专家组对计量技术机构申报的计量基准进行文件资料审查 和现场评审,由专家组出具评审报告,并对专家评审报告进行审核;对审核合格的,批准并颁发 《计量基准证书》,向社会公告。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对计量基准进行定期复核和不定期监督检 查,复核周期一般为 5 年。建立计量基准的计量技术机构应当定期检查计量基准的技术状况,保证计量基准正常运行,按要求使用计量基准进行量值传递。对因某些原因造成计量基准中断量值 传递的,计量技术机构应当向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报告。 7.计量标准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答案:计量标准在我国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中处于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即计量 标准将计量基准所复现的量值,通过检定或者校准的方式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确保工作计量器 具量值的准确可靠和统一,从而使工作计量器具进行测量得到的数据可以溯源到计量基准。计量 标准是将计量基准的量值传递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纽带,是确保量值传递和量值溯 源,实现全国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为了加强计 量标准的管理,规范计量标准的考核工作,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传递的一致性、准 确性,为国民经济发展以及计量监督管理提供公正、准确的检定、校准数据或结果,国家对计量 标准实行考核制度,并纳入行政许可的管理范畴。计量标准中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作为统一本地 区量值的依据,在社会上实施计量监督,具有公证作用。在处理计量纠纷时,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仲裁检定后的数据可以作为仲裁依据,具有法律效力。 8.计量标准如何进行考核与复查? 答案:(一)计量标准的考核
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全国计量标准考核工作,省级计量行政部门负责监督管理 本行政区域内计量标准考核工作。 具体地说:
(1)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组织建立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及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建立 的各项最高等级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地(市)、县级计量行政 部门组织建立的各项最高等级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由上一级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各级地方 计量行政部门组织建立其他等级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由组织建立计量标准的计量行政部门主持 考核。经考核合格,取得《计量标准考核证书》的,由建立该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计量行政部 门颁发《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证书》。
(2)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建立的各项最高等级的计量标准,须经同 级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考核合格,取得《计量标准考核证书》,才能在部门内部开展非 强制检定。
(3)企业、事业单位建立的各项最高计量标准,须经与企业、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同级的计量 行政部门主持考核。考核合格,取得《计量标准考核证书》,才能在单位内部开展非强制检定。
(4)无主管部门的单位建立本单位的各项最高计量标准,应当向该单位工商注册地的计量行政 部门申请考核。考核合格,取得《计量标准考核证书》,才能
在本单位内部开展非强制检定。
(5)承担计量行政部门计量授权任务的单位建立相关计量标准,应当向授权的计量行政部门申 请考核。考核合格,取得《计量标准考核证书》,才能开展授权范围的检定工作。 (二)计量标准的复查 《计量标准考核证书》有效期届满 6 个月前,持证单位应当向主持考核的计量行政部门申请 复查考核。经复查考核合格,准予延长有效期;不合格的,主持考核的计量行政部门应当向申请 复查考核单位发送《计量标准考核结果通知书》。超过《计量标准考核证书》有效期的,应当按 照新建计量标准重新申请考核。
9.计量标准开展量值传递的范围是什么?
答案:根据计量法律法规的规定,计量标准考核合格,开展量值传递的范围为:
(1)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向社会开展计量检定或校准; (2)部门计量标准在本部门内部开展非强制检定或校准;
(3)企事业单位计量标准在本单位内部开展非强制检定或校准。 如果需要超过规定的范围开展量值传递或者执行强制检定工作,建立计量标准的单位应当向 有关计量行政部门申请计量授权。凡是申请计量授权的计量标准不论是最高计量标准还是其他等 级计量标准,都应当经授权的计量行政部门计量标准考核合格。
10.标准物质如何分级? 答案:从量值传递和经济观点出发,通常将标准物质分为一级和二级两个级别。一级标准物 质采用定义法或其他准确、可靠的方法对其特性量值进行计量,其不确定度达到国内最高水平,主要用于对二级标准物质或其他物质定值,或者用来检定或校准高准确度的仪器设备或评定和研 究标准方法;二级标准物质采用准确、可靠的方法或直接与一级标准物质相比较的方法对其特性 量值进行计量,其不确定度能够满足日常计量工作的需要,主要用来做工作标准使用,用于现场 方法的研究和评定。
11.标准物质的定级条件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标准物质定级的主要根据是标准物质特性量值的稳定性、均匀性和准确性。
一级标准物质的定级条件是:
(1)用绝对测量法或有两种以上不同原理的准确可靠的方法定值。如果只有一种定值方法时,
就要有多个实验室以同等准确可靠的方法定值;
(2)不确定度具有国内最高水平,均匀性在不确定度范围之内; (3)稳定性在一年以上,或达到国际上同等标准物质的先进水平; (4)包装形式符合标准物质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二级标准物质的定级条件是:
(1)用与一级标准物质进行比较测量的方法或一级标准物质的定值方法定值; (2)不确定度和均匀性虽未达到一级标准物质的水平,但能满足一般测量的需要;
(3)稳定性在半年以上,或能满足实际测量的需要; (4)包装形式符合有关标准物质技术规范的要求。
12计量技术机构应具备哪些基本的条件? 答案:计量技术机构应该是一个实体,所建立的管理体系应覆盖机构所进行的全部计量检定、 校准和检测工作,包括在固定的设施内、离开同定设施的场所或在相关的临时或移动的设施中进 行的一工作,并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有相应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不考虑他们的其他职责,他们应具有所需要的权力和资源 来履行包括实施、保持和改进管理体系的职责、识别对管理体系或检定、校准和/或检测程序的 偏离,以及采取预防或减少这些偏离的措施;
(2)有相应的措施,以保证机构负责人和员工的工作质量不受任何内部和外部的不正当的商
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
(3)有文件化的政策和程序,以保护顾客的机密信息和所有权,包括保护电子存储和传输结果 的程序;
(4)有文件化的政策,以避免参与任何可能降低其能力、公正性、诚实性、独立判断力或影响 其职业道德的活动;
(5)规定机构的组织和管理结构,以及质量管理、技术运作和支持服务之间的关系;
(6)规定对检定、校准和检测质量有影响的所有管理、操作、验证和核查人员的职责、权力及 相互关系;
(7)由熟悉检定、校准或检测的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监督人员对从事检定、校准和 检测的人员(包括在培人员)实施有效的监督;
(8)有技术负责人,全面负责技术运作和确保机构运作质量所需的资源; (9)指定一名人员作为质量负责人,不管现有的其他职责,应赋予其在任何时候都能保证与质 量相关的管理体系得到实施、遵循的责任和权力。质量负责人应有直接渠道接触决定政策和资源 的机构负责人;
(10)指定关键管理人员(如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的代理人;
(11)确保机构人员理解他们活动的相互关系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管理体系总体目标的实现 做出贡献;此外,计量机构负责人应确保在机构内部建立适宜的沟通机制,并就与质量管理体系 有效性的事宜进行沟通。 13.计量技术机构如何保证所开展工作的公正性?
答案:计量技术机构公正性地位的确立,既是由其自身的性质所决定,更需要依靠自身的管 理和行为规范来保证。机构要保证其公正性,就必须确保其组织结构的独立性(以保证对结果判断 的独立性)、经济利益的无关性(不以盈利为目的)以及人员的良好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计量技术 机构的公正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保证计量技术机构的检定、校准和检测工作的质 量不受任何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和诱惑的影响。根据此要求,机构应采取多种措施,如公正性声明、 工作人员守则、职业道德规范等措施,保证其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工作质量不受任何内部和外部的 商务、财务和其他压力的影响,例如工作人员不得收受客户的贿赂或酬金而将不合格判为合格, 工作人员不应追求完成产值指标而不顾质量等。上级或本机构的行政领导不应由于种种原因而干 预测量的数据及由此得出的结论,因此行政领导应发布不干预检定、校准和检测工作、充分保证 其公正性的声明,并切实贯彻执行。公正性声明一般应反映在质量手册中。第二是保证计量技术 机构不参与任何影响公正性或职业道德的活动。根据此条要求,机构应制定文件化的政策和程序, 以避免参与任何可能削弱其能力、公
正性、诚实性、独立判断力或影响其职业道德的活动。例如 不参与顾客产品的经销、推销、推荐、监制活动等。
14.计量技术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案: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计量技术机构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化的载体。计量技术 机构应将其政策、制度、计划、程序和作业指导书制定成文件,并达到确保机构的检定、校准和 检测结果质量管理所需要的程度。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总体目标、 质量手册、形成文件的程序和记录、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作业指导书、表 格、质量计划、规范、外来文件、记录等。其中,程序文件的范围应覆盖 JJF1069《法定计量检 定机构考核规范》或有关标准的要求,其详略程度应取决于工作的复杂程度、使用的方法以及开 展相应工作所涉及的人员技能和培训。
15.为保证检定、校准和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计量技术机构应具有哪些必须的资源? 答案:决定计量技术机构检定、校准和检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的资源有人员、设施和环境条 件、测量设备以及检定、校准和检测方法等。计量技术机构应提供所开展的检定、校准和检测项 目一览表(包括诸如项目名称、量程或测量范围、测量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以及 执行的规程、标准、规范或规则等),确定并提供履行其检定、校准和检测任务,以及建立和改进 管理体系所需要的资源。 (1)人员
(1)人员计量技术机构应根据工作的需要配备足够的管理、监督、检定、校准和检测人员。每 个检定、校准项目的检定、校准人员不得少于 2 人。检测项目中,每个检测参数或试验项目的实 验人员不得少于 2 人。机构应使用长期正式职工或合同制职工。在使用合同制职工和编外技术人 员及关键的支持人员时,机构应确保这些人员是胜任的且受到监督,并依据机构的管理体系要求
工作。机构配备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与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等服务项目直接相关的人员, 应经过必要的培训,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检定、校准和检测人员应 按有关的规定经考核合格,并被授权后持证件上岗。对检测报告所含意见和解释负责的人员,除 了具备相应的资格、培训、经验以及所进行的检测方面的足够知识外,还需具有: ①制造被检测计量器具、定量包装商品等所用的相应技术知识、已使用或拟使用方法的知识,
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或降级等方面的知识; ②法规、规程和标准中阐明的通用要求的知识; ③对所发现的与计量器具、定量包装商品等正常使用的偏离所产生影响程度的了解。为了使 人员达到所需的要求,计量技术机构应制定对人员的教育、培训和技能目标。应有确定培训需求 和提供人员培训的政策和程序。培训计划应与机构当前和预期的任务相适应。应评价这些活动的 有效性。对与检定、校准和检测有关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关键支持人员,计量技术机构应明 确规定有关人员的职责、所需要的专业知识、经验、资格和培训内容。计量技术机构还应授权专 门人员进行特殊类型的抽样、检定、校准和检测;签发检定证书、校准证书和检测报告;提出意见和解释以及操作特殊类型的设备。机构应保留所有技术人员的有关授权、能力、教育和专业资 格、培训、技能和经验的记录,并包括授权和能力确认的日期。这些信息应易于获取。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一级注册计量师考试思考题第二卷及答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