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5高中历史 1.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学案(09版人民必修2)(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4-2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解析:选C。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众多商人把商品贩卖到苏州,表明了苏州成为当时重要的商品集散地。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白圭,用人也……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与:出售)……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经商之事),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吕不韦者,阳翟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在唐前期一百多年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社会经济呈现全面繁荣……元稹《估客乐》一诗生动描述了唐前期商人贩运的商品:“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

——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材料三 (宋时开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卖蒲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脯腊之类……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帽子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四 “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统一和社会相对安定。”“(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中国古代商业概貌的发展和特点》、

(明)谢肇潮《五杂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白圭的经商理念。据材料一、四,分别概括战国时期和明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2)材料二与材料三中的商品种类有何变化? (3)据材料四,比较“富室之称雄者”的不同之处。 (4)据材料二、四,概括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条件。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第(1)问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一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等归纳总结。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吕不韦者,阳翟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及材料四中徽州、山西两地出现著名商帮的史实分别概括两个时期商业发展特点。第(2)问要根据两则材料的关键信息分析作答。第(3)问可从商品种类及经营理念等方面进行对比。第(4)问可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归纳总结。

答案:(1)理念: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掌握经商时机,当机立断;讲究经商计谋策略。特点:战国出现大商人;明代出现商帮(或出现徽商和晋商)。

(2)变化:由奢侈品到日用品。

(3)不同:经营的商品有所不同;徽商奢侈,晋商节俭。 (4)条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农业发展(或经济发展)。

练习

一、选择题 1.《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由是观之,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

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岂所谓?素封?者邪?非也?”该材料反映出 ( )

A.战国到西汉前期商品经济活跃 B.巨商地位很高,超过了王侯 C.司马迁具有重农抑商思想

D.西汉政府据此实行了盐铁专卖

解析:选A。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解答本题关键在于理解材料反映的是战国到西汉前期商品经济繁荣,经商致富者比比皆是,富可敌国。故应选A。

2.国家发改委、国家物价局等多次发布条文,要求商品销售要实行明码标价。这一行为在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

- 6 -

C.汉朝 D.明清时期 解析:选B。秦朝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3.下图是西汉长安城的城市布局复原图。对此图所反映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有( )

①商业活动在城市边缘进行,城市商业功能有待增强 ②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的空间限制 ③政府设置专职机构市署管理城市的商业活动 ④城市皇家宫室占地面积较多,城市政治功能突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C。 考查对图文材料信息的分析能力。从图左上角的东西市,可知①②正确。从图中带“宫”字的建筑区域可知④正确。图中文字并没有专职机构市署管理城市的商业活动,且市署出现于唐朝,故③错误。因此C正确。

4.下列对“草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出现于南北朝时期 ② 政府对草市未实行行政管理 ③草市在唐代逐渐演变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④宋代的“草市”已有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草市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在唐代逐渐演变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宋代的草市已具备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所以①③④正确。《南齐书》中提及“草市尉”一职,说明政府对于这种草市也实行行政管理,所以②说法不正确。答案为B项。

5.唐初《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晚唐《夜看扬州市》描述:“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两者相互矛盾,所以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 B.前者比后者具有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没有“夜市” C.文学作品缺乏可信度,不能证明唐代出现“夜市” D.两则材料时间不同,唐代后期可能已经存在“夜市”

解析:选D。考查唐代商业的发展。第一段材料来自于《唐六典》,是唐初政府的法令,而后段材料来自晚唐诗人的诗作,文学艺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故初唐的法令不适应晚唐商品经济的发展,D项 正确。

6.南宋洪迈所著的《容斋随笔》中记载:“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从中可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①政府设置官员管理商业 ②商业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③南方经济发展 ④城市商业繁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C。材料“盐铁转运使”“判官”可反映出①政府设置官员管理商业,“扬一益二”“商贾如织”反映出了③④;唐朝商业虽然发展较快,但并未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故排除②。选择

- 7 -

C项。

7.(2014·北京质检)春秋末期,范蠡弃官从商,因在陶邑经商被称为“陶朱公”。当时的陶邑,已成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的著名经济都会。上述材料可说明( )

A.当时商人的地位得以提高

B.便利的交通有利于商业中心形成 C.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D.当时商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题干现象的分析能力。根据题干中陶邑“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分析,说明该地交通便利,商业发达,故B项正确。其余选项不符合题干意思。

8.苏州全晋会馆(右图)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山塘街古运河西岸,是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旅苏晋商集资创建的一处神庙与会馆相结合的古建筑群,也是祭神灵(关公)、联桑梓(故乡)的重要场所。与此相关的信息正确的有( )

①当时苏州运河流域经济繁盛,商铺众多 ②晋商注重联络乡谊 ③晋商在当时实力雄厚 ④全晋会馆是从事汇兑、存款、放款的场所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B。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可采取排除法。汇兑、存款、放款的场所应该是柜坊或钱庄,而不是会馆。排除含④的选项即可。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以前的传统城市与王权、宗教和安全密不可分……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而现代城市则建立在以交换经济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手段之上。

——摘编自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

材料二 古代以来的城市有三种类型:“消费者城市”、“生产者城市”与“商人城市”。所谓“消费者城市”类似于“君侯城市”,指的是城市的居民直接或间接地依赖宫廷及其他大家的购买力维生……定居在那儿的工匠及商人的经济机会主要也得看城里大消费者——即“坐食者”(Rentier)的购买力而定。这些大消费者的类型非常多…… 他们可能是官员,也可能是庄园领主或政治上有力量者。

相反地,下列的城市则可称为“生产者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人口的增加以及他们的购买力是取决于——如埃森(Essen)或波洪姆(Bochum)(都位于德国鲁尔区)——建于当地的工厂、制造场或销售企业而定。在亚洲、西洋上古、中古的此类城市则依赖当地的手工业,它们将产品运销外地市场。当地市场的大消费者是企业家;至于工人及艺匠则是大众消费者。另外一些大消费者则来自商人与当地地主,他们本身则由城市生产行为间接维持。

我们还可另外再区分出一种“商人城市”,在这种城市里,大消费者的购买力是来自下列几种收益:(一)转运外地产品至当地市场零售,例如中世纪时的毛料商;(二)转售当地产品——或者至少是当地制造者所得之产品——至外地,例如汉撒同盟的城镇(德国北部的海港城市结盟);(三)转售外地产品至另一地区,不管在此过程中是否有在当地交易,即所谓“中继商业城”。

——摘编自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城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社会城市的主要功能,并一一列举中国明清时期与之相符的典型城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西方在古代社会出现了三种相同职能城市的原因。

- 8 -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外城市的发展。第(1)问从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古代以来的城市有三种类型:“消费者城市”、“生产者城市”与“商人城市”。据此回答“主要功能”。从这些城市的功能入手,联系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状况回答“典型城市”。第(2)问从“消费者城市”、“生产者城市”与“商人城市”含义入手,从农耕时代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的特点入手分析回答。

答案:(1)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北京(或京师等);

“消费者城市”:北京(或京师等);“生产者城市”:景德镇(或棉纺织中心松江府;或制纸中心宣州;或丝织中心湖州);“商人城市”:广州(或苏州、杭州等)。

(2)“消费者城市”出现的相同原因:都以自然经济为基础;权力集中;购买力强。

“生产者城市”出现的相同原因:都以手工业发展为基础;大众消费与高消费相对集中。 “商人城市”出现的相同原因:都以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商品交换为基础;都是交通枢纽。

- 9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5高中历史 1.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学案(09版人民必修2)(2)在线全文阅读。

2015高中历史 1.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学案(09版人民必修2)(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0854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