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ional Marine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根据舷外机的使用特性,也公布了更高规格的TC-WII,增加了燃料混溶性、流动性、防锈性和滤清器堵塞限制等要求,但在使用上仍受测试零件及发动机损坏的限制,再加上环保要求的萌发,促使二行程机油出现需要一种品质更高,更具统一性的规格和测试标准的呼声。
其中,美国和欧洲之外,日本摩托车的产量及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因此其二行程机油的品质和规格也对全世界产生影响。1990年4月,日本汽车标准组织JASO制定了其气冷式二行程机油FA,FB,FC的分类;而1992年,NMMA也推出了舷外机油TC-W3最新规格,同时日本方面希望未来的油品规格不再按水冷和气冷分类,因此,各国的相关机构开始合作促成二行程机油的全球规格出现。 新的全球规格将由国际标准组织ISO推出,在JASO的原来架构上,又加强了清净性及抗环粘结的保护,1994年推出的最高规格GD则较FC更为严苛。 此外,1994年NMMA决定以通过两段15匹马力Mercury舷外机的测试,对已获TC-W3认可的油进行再确认。建立包含基础油延伸认证等完整的认证规定,并对新的认证编号标以R字头,以别于先前的3字头。 图表44世界二行程机油规格发展的过程可简述 推出 年代 气冷式规格 组织 水冷式规格 1985 API等 TSC-1 TSC-2 TSC-3 TSC-4 1987 ASTM TA 1988 NMMA TB TC TD TC-WII 1992 JASO FA 1992 NMMA 1994 NMMA 1994 ISO
FB FC TC-W3 Recertified TC-W3 GB GC GD (六)四行程机车引擎油品质规范
在传统上,四行程机车引擎用油均延用一般四行程小汽车机油的规范。但由于近年来API/ILSAC等级油品配方中,常加有摩擦修饰剂的趋势。因摩擦系数过低,会对某些机车的湿式离合器导致离合器片滑动与动能耗损的问题,所以JASO针对四行程机车引擎用油另立新规范(JASO T903-98),这是世界上首次公布的四行程机车引擎用油标准。
JASO四行程机车引擎油系以通过API SE-SJ(SE以上均可)或ACEA A1-A3(A1以上均可)性能规范为基础,再加上硫酸盐灰份、挥发度、消泡性、剪切稳定性与高温高剪切粘度的限制。至于油品中摩擦修饰剂的管制,JASO则于1998年公布以SAE#2摩擦试验机的测试法(JASO T904-98),将四行程机车引擎油分为,高动、静摩擦指数的MA类油与低摩擦指数的MB类油两种。 图表45.几种重要的润滑油测试方法的国际标准 A.润滑油 类测试内容 别 比双毛细管比重瓶法 重 ASTM D941 DIN IP ISO JIS NF (测低粘度样品) 比重计法 双毛细管比重瓶法 (测高粘度样品) D1298 D1481 51757 160 R91 3675 K2249 T60101 黏D445 度 51550 71 3104 K2283 - 动力粘度 Ubbelohde粘度计 (气承液柱型) Vogel-Ossag粘度计 D446 51562(1部份) 71附录3105 B K2283T60100 51561 51366 51372 - - Cannon-Fenske 粘度计 D446 BS/IP U型管式粘度计 D445 绝对粘度 Vogel-Ossag粘度计 (毛细管法) Hoppler粘度计(落球法) 旋转式粘度计 T60100 71附录C K2283 51569 53015 53018 D2983 267 230 T60152 冷起动仿真计 D2602 51377 计算法 D445 51550 71 3104 2909 K2283 K2284 粘度指数(由动力粘度计D2270 算) 粘温关系曲线的斜率m 粘温曲线图表 DIN/ISO2909 226 51563 51563 T60136 D341 T60148 剪切安 定性 注射器法 齿轮试验机法(FZG) D3945 51382 294 351 15 流动倾点(或流动点) 点 D97 D2500 51597 3016 3015 K2269 T60105 闪 点 开杯(克利夫蓝) 闭杯(平斯基-马丁) 闭杯(阿贝-平斯基) D92 D93 51376 51758 36 34 170 2592 2719 K2274 K2265 T60118 M07019 (D3828) 51755 D972 51581 M07011 蒸蒸发倾向(蒸发损失) 发 硫酸盐 灰分 无机元 素量 DIS3987 K2565 51575 K2544 磷 D1091 51363(1部份) 147 187 245 120 110 187 271 308 110 187 308 308 120 铁 钡 51397(1部份) 51391(1,2部) D811 钙 D811 51391(1部份) 51815(2部份) 镁 铅 结焦倾向 康氏残炭值 兰氏残炭值 - 51341 D189 D524 51551 13 14 139 K2270 T60116 4262 T60117 中中和值(颜色指示剂滴定和D974 法) 值 皂化皂化值 值 水 分 51558(1部份) 51559(1部份) DP6618 K2501 T60112 D94 136 DP6219 K2503 T60110 蒸馏法 K.Fischer法 D95 D1744 51582 74 51777(1部份) 336 243 3733 T60113 含硫总含硫量(氧弹法) 量 D129 D1552 D2785 51400(1-9部) DIS4260 T60142 总含硫量(高温法) 总含硫量(燃烧法) T60108 63 T60109 总含硫量(X-射线法) 活性硫含量(金属切削油) D2622 D1662 51364 155 铜片 腐蚀 腐蚀绝缘油中腐蚀性硫 性硫 D130 51759 154 2160 K2513 M07015 D1275 51388 5662 M60131 绝缘油中腐蚀性硫 51353 苯胺 点 51775 D61151787 64 ISO2977 M07021 结构 分析 n-d-m法 组成中碳类型 色谱分离 (芳烃与非芳烃分离) D2238 D2140 D2007 51378 51384 C27225 C27225 D2549 分馏 (减压) 氧化 试验 D1160 51567 汽轮机油氧化试验 高温氧化试验(无催化剂) D943 51587 51352(1部份) (54) 48 DP42632 K2515 T6015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润滑油常规分析项目(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