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 4.系统性与循序渐进性原则 5.巩固性原则
6.量力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1776—1841)
赫尔巴特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最大贡献:《普通教育》、第一所教育研究所、“形式阶段理论”、“教育性教学” 等。
论管理
他认为在教学之前,如果不把儿童粗野倔强的性格压下去,那么教学便无法进行。(措施:惩罚性威胁、监督、命令和禁止、惩罚、权威和爱等)
论教学
1、“教育性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
2、“多方面兴趣说”:他认为认为人具有多方面的兴趣,教学的直接目的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
3、教学阶段(形式阶段理论) ⑴明了:就是向学生明确地讲述新的教材 ⑵联想:就是通过教师和学生谈话,使学生把新旧观念联合起来 ⑶系统:就是学生在新旧观念联系的基础上,去寻找结论、定义和规律 ⑷方法:就是把已学得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培养学生有逻辑地、创造性思维的技能
齐勒、莱恩的五段教学法 ⑴预备:提出问题,说明目的 ⑵提示:揭示新课程,讲解新教材 ⑶联结:比较新旧的联系,形成新知识 ⑷总括:抽象概括,使知识系统化 ⑸应用:把知识应用于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十九世纪四十年代) 论教育的本质及作用
本质:教育的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永恒性 作用: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促进人的发展的作用 论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即人的体力与智力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与运用 人的片面发展:旧式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 人的畸形发展:工厂手工劳动造成人的畸形发展 全面发展的教育:智育、体育、德育和综合技术教育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方法)。
西方现代教育
杜威的教育思想(1859-1952)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他的思想在美国以至世界许多国家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被誉为“创立美国教育学的首要人物”。
教育理论
1、教育即生活
他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没有教育就不可能有生活。
2、学校即社会
他认为学校应办成一个小型社会,社会有什么,学校也应俱全。 3、从做中学
他认为儿童应该从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教学应该从儿童的经验和生活出发,使学校在工作中采取与校外从事活动的类似形式。
教学理论
1、“思维五步” 疑难的情景
确定疑难究竟在什么地方 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
推断每个阶段所含的结果,推断哪一种假设能够解决问题 通过试验、验证或修正假设 2、“教学五步” 提供情景,激发兴趣 提供素材,激励思维 观察思考,提出假设 比较分析,理出线索 应用检验,得出结论
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1888-1939)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 论集体教育
集体的特征:目标、组织、纪律、舆论
“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和为了集体而进行教育” 平行教育原则 前景教育原则
尊重和要求相统一原则 论纪律教育
他认为纪律和纪律教育是组建集体、发展集体、完善集体,顺利进行集体教育的必要条件,而集体的发展又会更好地推动纪律的形成。
凯洛夫的教育思想(1893-1978)
苏联教育家。四、五十年代苏维埃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主编的《教育学》(1939,教科书),系统地总结了苏联二、三十年代的教育经验,批判地吸收了教育史上进步教育家的思想。
全书包括总论、教学论、德育论和学校管理论 4个方面。其主要特点是重视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认为“学校的首要任务, 就是授予学生以自然、 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深刻而确实的普通知识”,形成学生的技能、技巧,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人生观;肯定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凯洛夫1956年访问过中国。他的《教育学》曾被译为中文。他的教育思想曾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的教育发生过较大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1919-1970)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论教育
1、关于教育目的: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2、关于智育:包括给学生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形成科学世界、发展智力等方面。 3、关于体育:他说:“对健康的关注,这是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工作。孩子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知识的巩固和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要看他们是否乐观愉快,朝气蓬勃。”
4、关于美育:他指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建全的有力源泉”, 5、关于劳动教育:他明确指出:“劳动以外的教育和没有劳动的教育是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的。”
论教学
1、关于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2、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赞科夫的教育思想(1901-1977)
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实验教学论实验室”改名为“教学与发展问题实验室”;《教学与发展》
教学与发展的思想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他认为,“教学的结构好比是?因?,而学生的发展好比是?果?,这种因果关系是重要的。
“发展”的三个主要方面。他说:\这就是: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怎样使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他指出,为使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要做到;1. 让死的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自己的活的体系;2.使直接法与间接法互相配合;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4、用启发式的方法讲解基本概念;5.不断地用多方面的知识丰富学生的智慧,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6.以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崇高的理想去鼓舞学生学习,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学习,使学生感到认识新事物的乐趣,体验克服学习中困难的喜悦,以教师的教学艺术和自身和学习行动去感染,吸引学生学习,而不是以考试,分数等作为督促学生学习的主要用段;7.要注意因材施教,要和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8.教师要加强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博览各方面的知识,使教学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
新的教学论原则
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难度”:指“克服困难”和“学生的努力”,但难度要适合“最近发展区”, 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速度”指教学要跟上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不等于“开快车”、“赶进度” 3.理论知识的主导作用原则
“教学应让学生在尽可能深刻地理解概念、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要尽量地发挥理论知识在教学中的认识作用
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让学生学会学习”
5.使所有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发展上尽他自己的最大的可能性取得最大的成果”
巴班斯基的教育思想(1926-1987)
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副院长,是苏联颇有影响的教育学家。他致力于大面积克服留级现象的研究和实践,他的《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书影响很大。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何谓“最优化”?
即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方法、形式和教学环境条件的基础上,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以保证教学过程从一定标准看是最有效的作用。
“最优化”的标准是什么?
1、在获得知识、技能、能力、品德、个性等方面取得最大的可能效果;2、师生为取得一定效果只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3、师生在规定时间内为达到一定效果只耗费最少的必要精力;4、在规定时间内达到一定效果只花费最少的经费。
(即效果指标、时间指标、精力指标、经费指标) 如何达到“最优化”?
1、明确教学任务;2、精选教学内容;3、优选教学方法;4、确定教学形式;5、把握教学进度;6、反馈教学效果。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外教育简史笔记(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