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外教育简史笔记(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4-1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903年“葵卯学制”亦称《奏定学堂章程》(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

1905年清廷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

康有为教育思想

1、重视教育作用,倡导建学校育人才

“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 2、提出实行胎教、幼教,重视女子教育 3、主张教学内容德智体美并重,中西兼学

4、主张教学方法采用集体教学、启发式教学,强调实验和实习 梁启超(1873—1929),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梁启超教育思想

1、提出了较为完备科学的国民教育体系 幼稚园教育(5岁以下);小学教育(6—13岁);中学、师范、实业教育(14—21岁);大学教育(22—25岁)

2、提出实施小学义务教育的具体措施

千人以上乡村设一小学,大村镇设若干区,每区设一小学;办学经费由乡镇自筹。

3、高度重视师范教育

三级师范教育体系:寻常师范学校、高等师范学校、师范大学 4、主张民主性科学性的教学方法

反对教学上的“扑教”和“灌输”,倡导“导之以理,抚之以术” 5、主张教育要有正确的目的,做到学以致用

孙中山(1866.11.12—1925.3.12),原名孙文,字德明,号逸仙。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人。是近代中国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中国国民党总理,是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被尊称为国父,夫人宋庆龄女士被尊称为国母。

孙中山教育思想

1、非常重视教育的作用 不论是“先知先觉者”、“后知后觉者”还是“不知不觉者”,若无施予教育,则其“贤才亦无学以自废,以致淹没而不彰”

2、主张先革命后教育,先经济后教育 反对“教育救国论” 3、重视普及教育

主张所有儿童都要接受免费教育 4、关于教与学的一些主张(略)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人,汉族,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曾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人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

世楷模”。

其74年的人生历程,先后经历了清政府时代、南京临时政府时代、北洋政府时代和国民党政府时代,一路经历风雨,始终信守爱国和民主的政治理念,致力于废除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奠定了我国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为我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教育论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

蔡元培教育思想

1、“五育”并重,“养成人的共和健全之人格”

国民无完全人格,“欲国家之隆盛,非但不可得,且有衰亡之虑焉” “五育”并重: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育

使教育科学化、劳动化、艺术化 2、“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原则

教育“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3、“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指导思想

大学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因此,提出了对于学说,将“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4、教育独立的主张

教育事业应当完全交给教育家,使教育保有独立的资格,不受各派政党和各派教会的影响

黄炎培(1878—1965),江苏川沙县(今属上海市)人。黄炎培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他以毕生精力奉献于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为改革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传统教育,建设中国的职业教育,作出过重要贡献。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

1、职业教育的作用与目的

作用—“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目的—为“劳动者文化、业务水平的提高”,“造就新型知识分子”服务。“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2、职业教育的方针

社会化——强调的是职业教育须适应社会需要 (以经济为中心,为社会需要服务)

科学化——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 (专业课程设置、教育教学管理) 3、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

“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4、职业道德教育的思想

“尊重劳动” 、“劳工神圣”、“敬业乐群”;反对劳心劳力分离,注意学和用的联系,主张手脑并用,“要使动手的读书,读书的动手,把读书和做工两下联系起来”,只有手脑两部联合才能产生世界文明。

陶行知(1891—1946)中国人民教育家,民主革命家。原名文浚,后改名知行,又改名行知。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反对“沿袭陈法,异型他国”。推行平民教育。

陶行知教育思想

1、普及民众教育的思想

“今日当局者第一要务,就是要给程度实有不足的民众,施以相当之教育,而养成其国家之主人翁之资格焉”。倡导“科学下嫁运动”、“空中学校”、“工学团”、“小先生制”等

2、关于师范教育改造的思想

改革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师范教育;发动师范学校下乡运动;倡导师范学校设立附属小学;倡导艺友制师范教育

3、生活教育理论

A、“生活即教育”:教育要通过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教育要以服务生活为目的,为生活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以生活作为其内容。

B、“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整个社会的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的场所,因此,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C、“教学做合一”: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陶行知部分名言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人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爱满天下”。

陈鹤琴(1892-1982)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浙江省上虞县百官镇人。1911年2月(清宣统三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同年秋转入北京清华学堂(1928年改名清华大学)。1914年(民国3年)8月毕业。同年考取公费(“庚款”)留学美国,与陶行知同行,就读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1、教育理念

旧教育:“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陶的批判) 活教育:“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陈的倡导) 陶陈的主张:“发现小孩”、“了解小孩”、“解放小孩”、“信仰小孩”、“变成小孩”, 才能教育小孩。

2、论幼儿教育

A、论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儿童是振兴中华的希望,儿童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关系到我们伟大祖国的命运”

B、论幼儿教育的课程内容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C、论幼儿教育的课程结构(五指活动理论)

(1)健康活动:饮食、睡眠、早操、游戏、户外活动、散步等。

(2)社会活动:朝夕会、周会、纪念日、集会、每天的谈话、政治常识等。 (3)科学活动: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研究自然、认识环境等。

(4)艺术活动:音乐(唱歌、节奏、欣赏)、图画、手工等。 (5)语文活动:故事、儿歌、谜语、读法等。 杨贤江的教育思想(1895-1931) (1)教育本质论

教育起源于人类实际生活的需要 教育属于上层建筑领域 (2)对改良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

(3)关于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的思想 (4)关于教师的思想 (5)关于青年教育的思想

毛泽东的教育思想(1893-1976) (1)关于教育的性质和功能 (2)关于教育的目的和方针 (3)关于教与学

(4)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旧中国的教育改革

新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古希腊古罗马的教育 封建社会的教育

古希腊的教育 1、斯巴达的教育 目的:培养武士

内容:五项竞技(赛跑、跳越、角力、掷铁饼和投标枪) 特点:军事教育 2、雅典的教育

目的:培养强健的武士、合格的公民、有教养的商人和善辩的政治家 内容:德、智、体、美、军事 特点:和谐教育

古罗马的教育(略)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雅典,公元前469-前399) 目的:造就治国人才 内容:美德、知识、强体 方法:“产婆术”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雅典,公元前427-前347) 目的:培养哲学家和军人

体系:0一3岁在育儿所里受到照顾 ;3一6岁在游乐场内进行故事、游戏、唱歌等活动;6岁以后进入初等学校接受初级课程; 17一20岁接受军事教育并学习文化科目,主要有算术、几何、天文、音乐;20一30岁进行10年科学教育,着重发展思维能力,30岁以后学习5年,主要研究哲学等(金字塔型教育体系)

方法:“问答法”,强调反思,训练思维能力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希腊,公元前384-前322) 目的:人的理性发展 内容:身体、德行、智慧

阶段:幼儿教育(7岁前)体育;青春发动期教育(7-14)德育;成人教育(14-21)智育

方法:练习与实践

昆体良的教育思想(西班牙,35-96)罗马教育家 目的:培养演说家

贡献:最早提出分班教学的初步设想;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主张各科学习齐头并进;反对体罚;发表教育专著《雄辩术原理》等

西方近代教育的发展

17—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 教育理论(“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诞生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

西方近代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1592—1670)

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是人类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最大贡献:《大教学论》、“班级授课制”

论教育的目的与作用

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的永生作准备 论普及教育

他认为一切人都能接受共同的教育。要求让一切儿童,不分贫富、贵贱、男女,不管住在城市或乡村,都能在国语学校里,接受共同的初等教育

论学校体系

1.幼年期(零岁至6岁),母育学校 2.少年期(6岁至12岁),国语学校 3.青年期(12岁至18岁),拉丁语学校 4.成年期(18岁至24岁), 大学 论班级授课制

夸美纽斯对近代教育学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他所确立的班级教学制度及其理论。

1.应有一定的目标

2.每个班级应有固定的课本

3.一切科目都用同一的方法去教导 4.全班的学生在同时做同样的功课 5.每种科目应该与相关的事项一道教授 6.教学时应经常保持学生的注意 论教学原则

1.自然适应性原则 2.直观性原则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外教育简史笔记(2)在线全文阅读。

中外教育简史笔记(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9665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