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05年6月对碘盐生产加工、分装批发层次的监测中,全监测年度总的批质量合格率是94.9%。因此,就全省而言碘盐的各项监测指标都达到了碘缺乏病消除标准。特别是合格碘盐食用率,在已经进行的五次监测中第一次达到并超过90%。这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所取得的结果,为今后的防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此次监测和常规碘盐监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①非碘盐问题。本次监测中非碘盐率总体仅占2.8%,但在个别监测点问题仍较突出,非碘盐率达到或超过10%的有两处,分别是寒亭25.0%,即墨10.0%。这些地方地处沿海,是山东的盐业生产基地所在地,大大小小的盐场的非碘盐,对碘盐市场形成了冲击,这对于产盐量占全国1/3的山东来说是今后防治碘缺乏病要花大气力解决好的问题。 ②碘盐合格率问题。此次监测发现碘盐合格率小于或等于90%的监测点有3处,这3处监测点同样地处沿海产盐区。他们的碘盐合格率分别是寒亭86.7%,招远87.5%和昌邑90%。除此之外,在碘盐生产加工、分装批发层次监测中,2004年下半年的批质量合格率为89.2%,未能达到不低于90%的国家要求。上述结果的出现分析其原因,一是加碘单位未能严格要求把好加碘质量关,出现盐碘浓度不匀,使碘盐合格率下降;其二可能是畜牧用盐冲击食用碘盐所造成的。因此,需要加碘单位严把加碘质量关,监测单位及时检测并及时反馈、通报信息,同时还需要社会各部门通力合作,加强从碘盐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食用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监测,使碘缺乏的危害早日消除,并得
6
到可持续控制。
4、2 尿碘及甲肿率 全省继续保持在碘缺乏病消除标准要求范围内 但部分监测点甲肿率较高
尿碘是反应个体以及群体碘营养状况最直观的指标。本次监测的360份8~10岁在校学生的尿碘含量中位数是227.7μg /L,这是自1999年第三次碘缺乏病监测以来,在校学生尿碘含量中位数连续三次稳定在200μg~300μg /L之间。本次监测尿碘含量小于20μg /L的样品为0,小于50μg /L的样品占2.5%,小于100μg /L的样品占10.3%。30个监测点中尿碘含量(中位数)最低为116.8μg /L,最高300.6μg /L。这些结果说明目前我省人群的碘营养水平已经达到了碘缺乏病消除标准(尿碘中位数≥100μg /L,<20μg /L的样品不超过10%)。但同时发现尿碘含量中位数等于或大于300μg /L的样品(117份)占32.5%,其中大于500μg /L(46份)的占12.8%,大于800(14份)的占3.9%。在全省已停止服用碘油丸防治碘缺乏病数年的情况下,尿中碘的主要来源应该来自于盐碘,这种等于或大于300μg /L的尿碘浓度是否会对肌体造成“高碘危害”还需进一步观察论证。
甲状腺肿大是碘缺乏儿童肌体的主要体征,因此甲肿率的高低是群体碘营养状况的体现。我省继2002年第四次监测时甲肿率降至(触诊)3.3%和(B超检查)1.6%,达到碘缺乏病消除标准(<5%)后,在本次1200名8~10岁学生中,甲肿率分别是触诊4.4%,B超检查3.4%,继续稳定地保持在国家标准所允许的范围内。表明我省近几
7
年所采取的强化以食盐加碘为主的防治措施是卓有成效的,也是今后必须坚持的。我们也注意到,这次的甲肿率虽然触诊法和B超法都在5%以内,但较2002年却有了一定的升高。在30个监测点中,触诊甲肿率有18个点大于或等于5%,其中甲肿率12.5%和10%的各一个,7.5%的有5个。B超甲肿率大于或等于5%的点11个,其中12.5%和10%各一个,7.5%的有6个。这些甲肿率较高的监测点,大部分是内陆或经济不甚发达地区,监测结果告诉我们,碘缺乏状态在一些地方并没有完完全全被控制,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进一步加大防治力度,严防碘缺乏病病情出现波动或反弹。另外,碘以外的因素如家庭经济状况、饮食习惯等等也应成为我们下一步防治工作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4、4 需要加强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长效机制
在监测工作中我们还发现一些不能用数字表达的情况,如在消除碘缺乏病遏制非碘盐过程中,仅依靠卫生、盐业的努力是比较脆弱的,她需要政府常抓不懈的指导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来完成。健康教育需要教育部门积极的参与。防治专业队伍的人员流失、专业素质的有待提高需要卫生主管部门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经费的不足需要政府统筹考虑等。某个或某些问题的不理顺往往会导致防治措施的搁浅,因此,加强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制定和落实,是落实消除碘缺乏病的关键措施所在。 5 结论
通过近40年以食盐加碘为主的防治碘缺乏病综合措施的落实,
8
特别是自1995年在全省实行食盐加碘以来,我省的碘缺乏病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继1998年达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后,本次监测碘盐覆盖率97.2%,碘盐合格率97.1%,合格碘盐食用率94.3%;8~10岁在校学生甲肿率触诊法和B超法分别为4.4%、3.4%;8~10岁在校学生尿碘中位数227.7μg /L,未发现尿碘含量小于20μg /L的样品。这些指标均达到了国家碘缺乏病消除标准。表明我省目前处于良好的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状态。但监测中同时发现了一些影响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因素,需要社会各界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共同参与、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使我省继续保持在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状态。
(参与此次监测的还有14个碘缺乏市和30个被监测县(市、区)防治碘缺乏病的行政管理及防治专业人员)
参考文献
[1] 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碘缺乏病消除标准. GB16006
-1995.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年7月1日实施. [2]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食用盐. GB5461-2000.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年10月1日实施.
[3]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碘离子的测
定.GB/T13025.7-1999.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年12月1日实施.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尿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
法.WS/T107-1999.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年7月1日实施.
[5] 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儿童少年甲状腺容积的正常
值.GB16398-1996.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年12月1日实施.
[6] 骆效宏,王玲芳,郭晓尉,等.山东省碘缺乏病监测报告.2002年中国碘缺
乏病监测.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9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山东省2005年碘缺乏病防治现状(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