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人员规模达到355人,科研总经费达到1.92亿元,技工贸总收入达到16.51亿元;专业性科研院所则整体呈现出规模较小的特点,在职正式职工人数普遍在200人左右,科研总经费普遍低于2000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1.行业共性技术研发机构缺乏
现阶段,在我省技术创新过程中,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缺失已成为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普遍性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科研院所转制后,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创新主体缺失。1999年,我国对原行业的国家级科研机构进行了改革,或转制为企业,或进入国资委,进行企业化管理。这些转制科研院所迫于资产增值保值的压力,忙于生计,无暇顾及行业标准制订、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等公益性工作。二是缺乏对转制科研院所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长期稳定支持。重大技术创新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和长期的积累。但目前转制科研院所承担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主要是通过项目竞标参与,项目完成后研究活动就中止了,研究团队也解散;竞标参与新的项目后,研究团队又不得不改变研究方向,没有形成持续稳定的技术创新支持机制。这种状况使得转制科研院所很难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
2.前沿及高风险技术研究薄弱
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看,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和国内竞争中,前沿和高风险技术研究是探索核心技术、提倡原始创新的源头所在。但总体上看,目前我省在前沿及高风险技术方面的研究还较为薄弱。主要表现为: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在可能发生重大突破的技术方向上,基本上处于跟踪水平,真正由自己科研人员率先提出和开拓的新问题、新技术、新方向很少;很多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许多重要产业技术对外依存度高,先导性战略高技术薄弱,直接影响了产业结构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随着我省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战略前沿与高风险技术领域研究积累不够、能力不强的问题逐步显现,这些问题如果不抓紧解决,将成为制约我省经济长远发展的新瓶颈。
3.缺乏吸引留住高层次人才的一流研发载体
高校、大企业和一流的科研院所是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条件。由于历史原因,我省大院名校、大企业相对较少。虽然经过30多年发展,但仍赶不上上海、广东、江苏、山东等地发展的步伐。2010年,浙江科研物质条件指数在全国只列第30位,而山东、江苏、广东分别位列第7、8、11位。全省研究与开发机构数量仅为99个,居全国第21位,远低于北京(370个、第1位)、山东(229个、第2位)、广东(186个、第3位)、江苏(147个,第9位)和上海(136个、第10位)。此外,全省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建
设和服务相对滞后,创新资源的分布不均衡,都造成了我省对科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承载和吸纳能力严重不足。2010年,我省每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在全国仅为9位,研究与开发机构R&D人员数为5251人,排名第20位,远低于北京(91971人,第1位)、上海(26550人,第3位)、江苏(20085人,第5位)、山东(11179人,第9位)和广东(9488人,第10位)。
鉴于此,加快建立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并将其打造成高级别、高规格、高水平的前瞻性、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全省性创新研发服务机构,已成为当前我省科技创新过程中刻不容缓的任务。
三、 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的构建思路与路径选择 (一)机构性质与定位
根据国内外类似机构建设与发展的经验,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的主要功能定位是:根据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提升主导产业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有效重组和新建各类创新资源,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及前瞻性技术开展研发、转化、推广、投资、孵化、培训等服务的综合性科研机构。
其研发定位为:在研究内容上,以产业前沿、高端、关键或共性技术的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为主。在技术层次上,较省内现有科研机构及创新平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定位更高。
并与其形成错位、互补,构建和培育较为完整的技术创新链,促进研发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套用台湾工研院现任院长李钟熙的话来说,“业界能做的东西尽量躲避,要做业界不能做的东西,难度更高的东西。”
从设立省工研院的目标定位,以及有利于其设立有效的运作机制并实现稳步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建议省工研院性质定为省政府直属的公益二类事业性质的综合性科研机构。下属机构采用混合所有制,既有公益二类、三类事业单位,也有生产经营类(企业类)。
(二)组织形式与架构
通过“整合、改建与新建”的方式,组建实体与虚拟相结合的省工业技术研究院。整个机构采取“小核心、大网络”的组织架构。其中,小核心为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机构类别为公益2类。机构建设分二期进行:
一期建设通过3年的努力,建成下属科研机构(技术研究所等)5个左右,事业编制达到1000人左右。其中,包括整合原有事业编制院所约600人,新建领导管理机构50人,新建前沿技术及技术预见等研究机构编制350人左右。研究网络采取合作共建、特约聘请、研发外包、事务委托等形式,下设分院、技术研究所、实验室、中试基地、孵化器、服务中心等,整体从业人员达到3000人左右。
二期建设计划到2020年,建成下属科研机构10个以上,
从业人员规模超5000人。逐步发展成为集研发、转化、推广、投资、孵化、等服务于一体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工业技术创新研发科研机构,探索并形成一套有助于推动我省技术创新机构发展的独特的管理运行机制。
理事会监督委员会浙江省工研院(公益2类)专家委员会人事、行政、财务、后勤等管理服务部门计划、科研、对外合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技术转移推广服务公司(中心)工业技术经济、技术预见研究所专业技术研究院(所)、中心孵化器、产业化基地整合改建(已有转制院所)XX技术经济研究所XX技术研究院(所)XX技术转移推广公司XX孵化器、产业化基地……择优新建(公开招投标)合作共建(院所、高校、企业、孵化器、产业化基地) XX技术经济研究所XX技术研究院(所)XX技术转移推广公司XX孵化器、产业化基地……XX技术经济研究所XX技术研究院(所)XX技术转移推广公司XX孵化器、产业化基地……图1 浙江省工研院组织架构
(三)领导管理体制
省工研院作为服务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型研发与创新服务机构,应充分体现“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特点。在机构级别上,创新思路,不设行政级别,使机构运行管理上更具灵活性、机动性。在领导管理体制上,实行“三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浙江工业技术研究院构建思路及路径研究-浙江科技厅(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