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看不见”的。 (学以致用)
1.如下左图所示,手冷时对手“哈气”,手会暖和。这是通过 方式来增加内能的。
2.如上中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会看到棉花燃烧,这个现象说明 。
3.如上右图所示,瓶内装有少量的水,水上方有水蒸气,塞紧瓶塞,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发现塞子从瓶口跳起,同时瓶口出现大量“白雾”,这个现象说明了物体对外做功内能 。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例和两个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做功和热传递均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区别是:做功与物体的宏观运动有关,是“看的见”的,热传递则与物体的微观运动有关,是“看不见”的。)
专题三:比热容 ? 知识点聚焦
1. 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的符号用 表示,它的单位是 ,单位的符号是 。
2.它是反映物质吸热或放热 的物理量,它是物质本身的一种___ _________。
? 实验设计:利用酒精灯、烧杯、温度计、水、食用油等来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 探究二:比热容
(典题探究)例6、如图甲所示是教科书上提供的“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实验方法是: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相同的食用油和水加热,在吸收热量相同时,通过比较它们温度升高的多少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大小。小雨经过分析思考,将实验装置加以改进,如图乙所示。
6
⑴实验中采用的主要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与图甲的实验装置相比,图乙的优点是:更容易控制__________ 相同。 ⑶图乙的实验操作中存在一处错误:没有控制_________ 相同。
⑷图甲的实验物体吸热多少用_________表示,用到了物理中的________法,使水和食用油升高到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越长的表示吸热能力越_________,比热容越____________。
⑸图乙改正错误以后继续实验,加热相同的时间,温度升高越多的表示吸热能力越_________,比热容越___________。
(技巧归纳)方法一:初温、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升高较高的物质比热容小。方法二:初温、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升高一样的温度,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大。
(学以致用)
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C.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 D.物体的比热容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
2.如下图所示,夏天在海边玩耍,为什么感觉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是凉的?
3.如下图所示,汽车司机用水来给发动机“降温”,是什么缘故?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方案的设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认识到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反馈练习2、3是利用比热容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生活的物理,社会的物理”。)
? 探究二:热量的计算
7
(典题探究)例7、太阳能热水器内装100kg的水,阳光照射一天后,水温从20 ℃升高50℃,则热水器内的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技巧归纳】:明确升高与升高到或降低与降低到的含义。
(设计意图:练习使用吸热放热公式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分析、计算的能力。) 【达标检测】
1.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__ 的性质;一辆汽车的水箱中装有10kg水,如果这些水的温度都升高了50℃,则它吸收的热量是__ _J[ c水=4.2×10J/(kg·℃)]。
2.下列所描述的场景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冬天人们搓手取暖 B.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感觉到热 C.古代的人钻木取火 D.加剧的温室效应使得多年的积雪融化了
3. 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
3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温度升高的比乙液体温度升高的多 4.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
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5.下列现象中,支持分子间存在引力的证据是( )
A.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黏在一起 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C.磁铁能吸引大头针 D.破镜不能重圆
6.用图甲所示装置“比较不同液体吸热升温特点”.在两个相同烧杯中分别加入初温、体积相同的水和食盐水,用相同酒精灯加热直到沸腾.
8
⑴分别测量出水和食盐水的沸点,发现食盐水的沸点比水高.其中水沸腾时温度计的局部放大图如乙图所示,水的沸点为 ℃.
⑵实验中加热食盐水到沸腾需要的时间长,说明食盐水吸收的热量比水要 (选填“多”或“少”).
⑶能否仅由“加热食盐水到沸腾需要的时间长”得出食盐水比热容大的结论? 【盘点收获】
【家庭作业】
市复习丛书《第十三单元:内能》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教学程序一改过去考改考的枯燥复习模式,通过以实验为线带出全章知识,学生在这样的复习课中一直保持很高的积极性,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本章知识。
2.通过实验设计让知识瞬间再现,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印象非常深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9
3.在学习中教师要积极深入各个小组,及时了解学生的复习情况,适时进行点拨,并对每个小组的复习情况进行简单的记录,进行总结反馈。
4.整个复习流程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
5.在复习每一个专题时,尽量让学生总结技巧方法,学生如果总结不出的话,老师根据调研情况,协调好小组间的交流。
附:课堂检测答案
1.比热容大 2. 1×106
2.D 3.D 4.C 5.A 6. ⑵多 ⑶不能;实验中没有保持二者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
⑴98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3章内能复习课教案剖析(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