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符合排泄的概念。粪便主要是不能消化和吸收的食物残渣,它的排出不经过血液循环,也不是人体的代谢产物,不属于排泄的范畴,被称为排遗。 答案:D
【例3】肾小球内流动的液体是( ) A.尿液 B.原尿 C.血液 D.血浆
解析:肾动脉在肾脏内反复分支,最后形成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又分出数十条毛细血管,盘绕弯曲而成一个血管球,也就是肾小球。血管内流动的是血液。所以肾小球内流动的也是血液。 答案:C
二、尿液的形成
生: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从哪儿来的,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师:尿来源于血液。肾小球是个毛细血管球,能够滤过血液。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成分都有一部分从肾小球经肾小囊壁滤过到肾小囊的囊腔里。滤过到肾小囊腔内的液体被称为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后就形成终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尿液。
师:当原尿形成后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绝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又被肾小管重吸收,送回到围绕在其周围的毛细血管里。剩下的废物,如尿酸、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则由肾小管流出,形成终尿。 生:终尿和原尿中水的含量差不多,但尿酸和尿素却为什么差那么多呢?
师:原尿中的绝大部分水被肾小管重吸收,使尿液里的水分大大减少,而尿酸和尿素不被重吸收,因此,尿酸和尿素被浓缩,浓度大大增加。 例题精讲
【例1】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却只有1.5升左右,这是因为有( )
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膀胱的贮尿作用
D.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分泌作用
解析:尿液的形成经过了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健康的成年人,每天经肾小球滤出的原尿约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却只有1.5升左右,这是因为原尿流经肾小管时,百分之九十九的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又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 答案:B
【例2】下列物质中,正常情况下的尿液中所含有的是( ) A.血细胞 B.尿素 C.葡萄糖 D.大分子蛋白质
解析:尿液的形成经过了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正常情况下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被肾小球滤过,所以尿中不会含有这两种物质。而葡萄糖在正常的情况下,会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所以尿液中也不会有。尿素是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需要被排出体外。因此,只有尿素在正常的尿液中存在。 答案:B 练一练
1.泌尿系统按顺序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 A.输尿管、肾脏、膀胱、尿道 B.肾脏、输尿管、尿道、膀胱 C.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D.膀胱、尿道、输尿管、肾脏 2.尿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 ) A.肾小球有滤过作用 B.肾小球有重吸收作用 C.膀胱有贮尿作用 D.尿的生成是间歇的
3.正常情况下,原尿中不应含有( ) A.葡萄糖和无机盐 B.血细胞和葡萄糖
C.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D.无机盐和葡萄糖
4.下列物质既不能滤过也不能被重吸收的是( ) A.葡萄糖 B.血浆中的蛋白质 C.水和无机盐 D.尿素和尿酸
5.尿的形成过程是( )
①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③肾小管的分泌作用 ④以上都有 A.①③ B.④ C.②③ D.①②
6.某人验尿时发现其中有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你认为它的病变部位应该是( ) A.肾小体 B.肾小囊 C.肾小球 D.肾小管
7.尿液形成的最终部位是( )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输尿管
第四章 合理用脑 高效学习
第一节 信息的获取 一、视觉的形成 名师指津 读、想、看
崔老师在办公室正阅读《生物中考指导》,这时听到学生的“报告”声,为了看清是哪位
学生,他急忙戴上眼镜,你认为崔老师的眼睛可能是什么问题?如果他戴着眼镜在看书,听到“报告”声立即摘下眼镜,那崔老师的眼睛又可能是什么问题?
生:如果崔老师是急忙戴上眼镜看人的话,我觉得他患有近视眼。相反,如果他急忙摘下眼镜看人的话,他可能患有远视眼。
师:眼睛为什么会近视或远视?我们首先来认识眼睛的构造和视觉的形成。 (学生观察眼球的结构图,认识眼睛的构造,同时分析视觉是如何形成的)
生甲:我们人的眼睛和照相机差不多。角膜、晶状体等和照相机的镜头差不多,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脉络膜如同照相机的暗箱,视网膜和胶卷类似,有感光作用。
生乙:照相机可以通过调节焦距来把远近不同的物体清晰地摄下来,我们的眼睛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生丙:眼睛睫状体内有肌肉,它的收缩或舒张可以使晶状体的曲度发生改变,晶状体曲度变化了,外界远近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眼的折光系统折射后形成的最清晰物像,总会恰好落在视网膜上。晶状体曲度改变,代替了照相机焦距的调节。 生丁:既然这样,怎么还会形成近视眼呢?
师: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曲度会变小,而看近处物体时,曲度会变大。如果我们总是看近处的物体,睫状体内的肌肉就容易疲劳,不能有效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晶状体曲度就会过大,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曲度改变不过来,所以会使清晰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我们看起来就不清晰了。
生甲:可是有的人很小就带近视眼镜,那是怎么回事? 生乙:我知道,是遗传,先天性的。
师:有这样的现象。如果天生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也会看不清远处的物体的。这样的情况就很难恢复了。大部分近视眼都是用眼不注意造成的,时间久了,也会形成眼球的不可逆变长或晶状体曲度不能变小。像这样的话,配戴近视镜是矫正视力的好方法。 生:我听说用激光切除角膜也能治近视眼,是吗?
师:不是切除,而是切掉一部分。不过,激光治疗有一定的危险。最简单和保险的方法还是配戴近视眼镜。不过,同学们只要注意用眼卫生,近视眼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例题精讲
【例1】人们把胶卷比喻为自动相机,下列具有胶卷功能的结构是( ) A.脉络膜 B.视网膜
C.虹膜 D.角膜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视觉形成过程的理解。外界物体反射过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视神经传入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从而产生了视觉。照相机的胶卷也是形成清晰物像的部位,也具有感光作用。 答案:B
【例2】下列对青少年预防近视的要求,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不看电视,不用电脑 B.保持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 C.坚持认真做眼保健操 D.保持良好的看书习惯
解析:青少年发生近视,多数是由于看书、写字时距离眼很近,或光线较差、姿势不适宜,或用眼时间过长等,使睫状肌持续收缩,造成晶状体凸度过大而形成“假性近视”,只要及时注意用眼卫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还是可以恢复正常视力的。读书写字姿势正确、坚持认真做眼保健操、保持良好的看书习惯,如不在强光下或弱光的地方看书,不要躺、卧、走路时看书等可以预防近视的发生。看电视、用电脑不是近视发生的必然因素,看电视用电脑只要注意用眼卫生,如不要近距离长时间观看或使用,也不会患近视眼的。 答案:A
【例3】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4-1所示。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一种透明液体相当于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解析:正常的眼,在一定距离内,看近物或远物,由于晶状体的曲度的相应的变化,能使物像清晰地投射到视网膜上。而近视眼,由于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过来的光线,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视眼,由于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近处物体反射过来的光线,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本题的模型中,反射过来的光线形成的清晰物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冀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名师导学案(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