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是工件中实际存在的应力。
这两种应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十分复杂的,受着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成分、形状、热处理工艺等。就其发展过程来说只有两种类型,即热应力和组织应力,作用方向相反时二者抵消,作用方向相同时二者相互迭加。不管是相互抵消还是相互迭加,两个应力应有一个占主导因素,热应力占主导地位时的作用结果是工件心部受拉,表面受压。组织应力占主导地位时的作用结果是工件心部受压表面受拉。 二、热处理应力对淬火裂纹的影响
存在于淬火件不同部位上能引起应力集中的因素(包括冶金缺陷在内),对淬火裂纹的产生都有促进作用,但只有在拉应力场内(尤其是在最大拉应力下)才会表现出来,若在压应力场内并无促裂作用。 淬火冷却速度是一个能影响淬火质量并决定残余应力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个能对淬火裂纹赋于重要乃至决定性影响的因素。为了达到淬火的目的,通常必须加速零件在高温段内的冷却速度,并使之超过钢的临界淬火冷却速度才能得到马氏体组织。
就残余应力而论,这样做由于能增加抵消组织应力作用的热应力值,故能减少工件表面上的拉应力而达到抑制纵裂的目的。其效果将随高温冷却速度的加快而增大。而且,在能淬透的情况下,截面尺寸越大的工件,虽然实际冷却速度更缓,开裂的危险性却反而愈大。这一切都是由于这类钢的热应力随尺寸的增大实际冷却速度减慢,热应力减小,组织应力随尺寸的增大而增加,最后形成以组织应力为主的拉应力作用在工件表面的作用特点造成的。并与冷却愈慢应力愈小的传统观念大相径庭。对这类钢件而言,在正常条件下淬火的高淬透性钢件中只能形成纵裂。
避免淬裂的可有原则是设法尽量减小截面内外马氏体转变的不等时性。仅仅实行马氏体转变区内的缓冷却不足以预防纵裂的形成。一般情况下只能产生在非淬透性件中的弧裂,虽以整体快速冷却为必要的形成条件,可是它的真正形成原因,却不在快速冷却(包括马氏体转变区内)本身,而是淬火件局部位置(由几何结构决定),在高温临界温度区内的冷却速度显著减缓,因而没有淬硬所致。产生在大型非淬透性件中的横断和纵劈,是由以热应力为主要成份的残余拉应力作用在淬火件中心,而在淬火件末淬硬的截面中心处,首先形成裂纹并由内往外扩展而造成的。
为了避免这类裂纹产生,往往使用水--油双液淬火工艺。在此工艺中实施高温段内的快速冷却,目的仅仅在于确保外层金属得到马氏体组织;而从内应力的角度来看,这时快冷有害无益。其次,冷却后期缓冷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降低马氏体相变的膨胀速度和组织应力值,而在于尽量减小截面温差和截面中心部位金属的收缩速度,从而达到减小应力值和最终抑制淬裂的目的。
零件热处理裂纹的分析与对策(1)
哈尔滨第一工具厂(黑龙江 150020) 祝国华 战祥丽
零件在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裂纹是最严重的热处理缺陷之一。这种缺陷通常是无法补救的,零件只能报废,因而它引起了热处理工作者的特别重视。 1.零件热处理裂纹产生的原因
零件在热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内应力(组织应力和热应力),当这些应力超过钢的屈服强度时,会引起零件的变形;当应力更大,超过钢的抗拉强度时,则会造成零件的开裂。
作用在零件上的应力有两种:压应力和拉应力。淬火时形成的拉应力是引起淬火裂纹的主要原因。但是当钢的塑性较高时,即使有较大的拉应力也不会引起零件的开裂,比如没有发生组织转变的去应力退火,获得较多残留奥氏体的等温淬火等。只有在应力较大,又具备了高硬度、脆性大的组织时,才容易造成零件的开裂。故淬火裂纹的形成必须同时存在两个条件:一是具有脆性组织;二是拉应力超过了此时钢的抗拉强度(当然其他情况也能促使零件裂纹发生,比如原材料缺陷、设计及机械加工不当造成的缺陷等)。 2.关于裂纹的类型
裂纹的分类方法各种各样。按裂纹的方向分,有纵向裂纹、横向裂纹、弧形裂纹和网状裂纹(又称龟裂)等;按裂纹发生的位置分,有表层裂纹(或称表面裂纹)和内部裂纹;按裂纹发生在不同的工序分,有锻造裂纹、焊接裂纹、淬火裂纹、回火裂纹、冷处理裂纹、酸洗裂纹及磨削裂纹等。零件在热处理过程中以淬火裂纹为最多。 3.裂纹的分辨方法
如何区分究竟是淬火裂纹、回火裂纹、锻造裂纹还是磨削裂纹等是很重要的,这样便于准确查找裂纹发生在哪一工序,有利于分析裂纹产生的原因。
第一,注意淬火裂纹和磨削裂纹形态的不同。对于淬火时未发现而在磨削后才发现的裂纹,要区别是淬火裂纹还是磨削裂纹。在裂纹未附着污染物时比较容易,此时注意裂纹的形态,特别是裂纹发展的方向,磨削裂纹是垂直于磨削方向的,呈平行线形态(如图1所示),或呈龟甲状裂纹(如图2所示)。磨削裂纹的深度根浅,而淬火裂纹一般都比较深 比较大,与磨削方同无关,多呈直线刀割状开裂。
图l 平行线状磨削裂纹 图2 龟甲状磨削裂纹 第二,注意裂纹发生的部位。尖锐的凹凸转角处、孔的边缘处、刻印处、打钢印处及机械加工造成的表面缺陷等部位,在这些部位发生的裂纹多属淬火裂纹。
第三,通过观察零件的裂断面来区分是淬火裂纹还是淬火前的锻造裂纹或其他情况造成的裂纹。若裂纹断面呈白色或暗白色或浅红色(水淬时造成的水锈),均可断定为淬火裂纹,若裂纹断面呈深褐色,甚至有氧皮出现,那就不是淬火裂纹,系淬火前就存在的裂纹,是零件经过锻造或压延时形成的裂纹,这些裂纹都会因淬火而被扩大。因淬火裂纹基本上是在MS点以下时形成的,其断面是不会被氧化的。 第四,在显微组织中,淬火裂纹是沿晶界断裂,若不是沿晶界断裂,而是沿晶内断裂,则属于疲劳裂纹。
第五,如果裂纹周围有脱碳层存在,那就不是淬火裂纹,而是淬火前就存在的裂纹,因为淬火裂纹是淬火冷却时产生的,绝不会发生脱碳现象。 4.检查裂纹的方法
检查零件有无裂纹,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是将零件喷砂后用肉眼直接观察,或使用放大镜观察零件的表面即可。当用眼睛或放大镜看不到裂纹时,还可用浸油探伤法检查。即将零件浸入到煤油、汽油等油中,稍后取出零件用棉纱擦拭干净,再涂以石灰粉或其他白粉,如有裂纹,则在白色部分有油渗出。有经验的检查人员还可以用敲击的方法检查出是否有裂纹,即用小锤等轻轻敲击零件,如果发出清晰的金属声音,尾音比较长,即可掣。为没有裂纹;反之,若发出重浊的声名,就出现了裂纹。还可以采用磁力探伤法及荧光探伤法检查零件是否有裂纹。 5.淬火过热与淬火裂纹
零件被加热到高出工艺规定的某一淬火加热温度并在一定的加热时间里,便会造成工件的淬火过热。过热温度会因钢种的不同而不同。工件一旦过热,则奥氏体晶粒粗化,生成的马氏体针也粗大。容易产生马氏体微裂纹。这种马氏体的微裂纹是淬火裂纹的激发源,并发展成为淬火裂纹。过热使钢的性能变坏,强度与塑性大大降低。
生产现场中淬火过热引起的淬火裂纹在工具钢中最为常见,特别是高速工具钢因淬火过热造成工件裂纹的事例最多,这是由于高速钢的淬火加热温度接近其熔点,因此稍有不慎即可引起过热,甚至过烧。某厂在热处理一批W18Cr4V钢制模数为m=12、外径为Φ170mm的盘形齿轮铣刀时,工艺规定的淬火加热温度为1270℃,但由于控温仪表失灵,表指温度比实际炉温低35℃,幸亏操作者发现炉温的变化,立即采取终止生产进行重新测温的措施,避免了大批过热产品的发生,但仍有少量齿轮铣刀出现了过热引起的裂纹,如图3所示。金相检查发现淬火晶粒粗大,裂纹均发生于网状碳化物处,由此可见裂纹系加热温度过高所致。因过热形成的共晶碳化物沿晶界呈网状分布,在晶界上形成一层硬壳使钢产生了很大的脆性,阻碍了钢的塑性变形,在淬火冷却时产生的极大应力作用下引起淬火裂纹。
图3 m=12、外径为Φ170mm的W18Cr4V钢盘形齿轮铣刀上的裂纹
防止零件因淬火过热而产生裂纹的主要措施是:①工艺员要制定正确合理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方法。如对一些大规格碳化物偏析较严重的高速钢刀具,应采取高速钢下限的淬火加热温度,为保证加热充分,可适当延长加热时间,对一些带尖角的零件应离炉内加热体远一些,在盐浴炉中工件距电极盼距离不得小于50mm,以免引起尖角过热。②对测温仪表和控温仪表要定期检查校对和维修,保证仪表始终在运转正常的条件下使用。仪表员要保证测温、定温、调温时准确无误。③淬火工要随时观察炉温的情况,发现炉温有异常变化时,及时找工艺员或仪表员等有关人员解决,必要时立即停产,重新测温,待炉温恢复正常后再进行生产。④设备要保证工艺要求。
零件热处理裂纹的分析与对策(2)
哈尔滨第一工具厂(黑龙江 150020) 祝国华 战祥丽
6. 加热速度过快、加热不均匀与淬火裂纹
零件加热速度过快和加热不均匀会使应力增加,尤其是合金元素较多、导热性较差和尺寸较大的高合金钢工件,在淬火加热前若不进行充分的预热,则在淬火时会因加热速度过快和加热不均而很可能导致产生裂纹。生产中高速钢工件多采用550~600℃和850~900℃的两段预热,以减缓高速钢工件的加热速度,并使其得到充分均匀地加热,从而减少加热时的应力,同时也可缩短高速钢工件的高温加热时间。因炉渣的温度一般都比较高,工件一旦接触到炉渣使工件局部温度升高,淬火工在工作前要对盐浴炉进行认真清氧捞渣,将炉底的残渣必须捞净。电阻炉的电阻丝布置要均匀合理,以保证炉内温度均匀一致,避免引起工件加热不均匀。 7. 淬火冷却速度与淬火裂纹
零件产生淬火裂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发生的时间来说,多是在淬火冷却过程中发生的。更具体的讲,裂纹是发生在零件冷至钢的马氏体转变点Ms至Mf点之间的冷速过大,此期间热应力与组织应力会达到最大值,很容易造成零件淬火裂纹发生。
裂纹能否产生取决于淬火时热应力与组织应力的和是正(拉应力)还是负(组织应力)。若两者之和为正则可能发生裂纹,若为负则不会发生裂纹。零件从奥氏体化温度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急冷,导致产生热应力,使外层受压,内层受拉,这对防止淬火裂纹将起着有效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奥氏体区域快速冷却对防止淬火裂纹发生是有利的。与此相反,在马氏体区域内的冷却与相变应力有关,在此区域内冷却速度越大,则相变应力越大,表面层的拉应力越大,因而容易导致淬火裂纹的发生。 在实际生产中,对不同的钢材和具体的零件采用双液淬火、分级淬火和等温淬火等,其目的就是为了在马氏体转变区域内缓冷,尽量使零件内外层同时发生组织转变,力求使组织应力达到最小值,以避免裂纹的发生。表1是某工具厂生产的高速钢制弧形键槽铣刀(钢的化学成分相同),由于采用的冷却方式不同则产生裂纹的数量和百分率也不同。
8. 清洗过早引起的淬火裂纹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5CrMnMo淬火裂纹的研究(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