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残水浒》作者一粟生平考述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4-0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残水浒》作者一粟生平考述

摘要:《残水浒》的作者一粟,即安徽歙县程善之,他出生于书香门第,他不仅是同盟会会员,还是南社成员。20世纪初他在扬州任教;辛亥革命中追随孙中山,曾任大元帅府评议;二次革命失败后,重回扬州从事教育;1928年起任《新江苏报》主笔;“九·一八”事变后积极进行抗战宣传;1932年被聘为国难会会员。他青年时便积极进行文学创作活动,作为南社成员,他的诗、词、小说都很有影响。然而关于程善之的生平却很少有人论及,现就其生平做一简单考述。

关键词:程善之;生平;考述

1933年《新江苏报》连载了署名“一粟”的章回小说《残水浒》,此年10月新江苏报馆交予江南印书馆出版单行本。小说是继《荡寇志》、《续水浒传》之后描写梁山泊覆灭的又一部力作。作者在继承《荡寇志》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将梁山内讧作为描写的重点。经查资料,作者一粟即南社社员程善之,他被掌故大师郑逸梅誉为“南社巨子”。程善之是清末民初一位非常活跃的文学家,先后创作了大量小说和诗词。胡朴安曾评他的《残水浒》说:“(程善之)回扬州,写一本《残水浒》,就《水浒》原有之人分为官军派、草寇派两部,以结《水浒》之残局。官军派以卢俊义为首领,草寇派以宋江为首领、吴用则周旋两派之间。就各人之身分性情,写来极其自然,出于《续红楼梦》、《红楼后梦》之上,诚不愧于《水浒》之续。”[1](143)而柳亚子对其小说评论也甚佳,柳亚子在对《倦云忆语》题诗中写道:“浮生六记沈三白,后有作者程倦云。多谢胡郎能拂拭,人间始识此奇文。”[2](1)在附识中柳亚子又云:“胡寄尘兄来函,言将重印《倦云忆语》,索余题词,并谓其书甚佳,今日极受人崇拜之《浮生六记》不能及也。”[3](1)柳亚子将其《倦云忆语》置于《浮生六记》之上,虽有失偏颇,但也足见其小说在当时的影响。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有关程善之的研究非常少见,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以及有关论著中也鲜有提及。本文旨在对程善之的生平的基本情况做一简单的考证,以希对他的研究的深入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一、生平资料概述

关于程善之生平记载,就笔者所见, 最早为1922年上海大东书局出版的《游戏世界》第18期署名蓬壶的《续小说家别传》。《别传》云:

程善之先生,先生以字行,不知何名。民国二、三年在上海《中华民报》主笔政,为小

1

说可与《聊斋》颉顽。成《骈枝余话》一书,名重一时。又尝撰《倦云忆语》一书自述生平悲欢事,其佳不减于冒辟疆之《影梅庵忆语》也。君于小说外精于舆地、历史之学,又通东文,知算术。近则研究佛学,六、七年来,闭门诵经,不复与闻世事矣。本皖南人,世居扬州,故人多以为扬州人云。

[4](13-14)

程善之逝世后,1943年《永安月刊》第52期署名纸帐铜瓶室主的《说林凋谢录》(三)亦有记述:

善之,皖之歙县人,为南社巨子,擅稗官家言。论者谓琴南翁下,罕与抗手。后结束风华,皈依禅悦,乃慎守绮语之戒,不再撰著小说矣。曾刊有《骈枝余话》、《倦云忆语》、《小说丛刊》三书。《余话》如《婴儿》、《醉乡亭长》、《鸥波》、《爪哇客》、《归云》等篇,《忆语》如趋庭、坠欢、师友、梦幻等,《丛刊》如《懊侬》、《玉犀囊》,《健儿语》、《疑雨疑云记》等,均属精心作品,为社会人士所传诵。且有鉴于秦汉以前,《周礼考工记》、《黄帝内经》、《墨子备城门》、<<吕览上农》诸篇,以及散见于管子孙子上者,颇多以美术之文言科学。汉以后,科学衰歇,文实分途,于是文学乃大逊于曩日,因本此旨,拟成《说枪》、《说炮》及《锡兰茶园》共三篇,诵者无不称赏。书法古逸,但彼自视以为陋拙。柳亚子倩之题分湖旧隐图,填成词一阕,托其友朴人代笔一书,然亚子不惬意,必请其亲笔一挥,善之不得已,只得亲自挥毫。自称生平拙于艺事,字尤拙中之拙,春蚓秋蛇,盖巳断巳蛰者,虽纠纷欹戾之生态,亦不可得,一笔一悚惶也,其谦抑有如此。去岁客死昆陵,所遗诗文,不知有人代为蒐辑否?殊可念也。

[5](33)

《续小说家别传》和《说林凋谢录》(三)这两则民国时期的记述,是目前所见对程善之生平的最早记录,在《游戏世界》杂志第14、15期曾载有王锦南的《小说家别传》,而《续小说家别传》则出现于第18期,作者署名蓬壶,现查各种资料难以确定蓬壶的身份,但可以确定的是其亦为民国时一位了解文学圈掌故之人。纸帐铜瓶室主即郑逸梅,他偏重写人物掌故,名家轶事,郑逸梅、程善之同为南社成员,他的记述应该准确无误。

现代学者对程善之的关注不多,对他的生平的记述相对比较简略,今摘选如下:

关于程善之的生年,在马良春、李福田总主编的《中国文学大辞典》,周家珍主编的《20世纪中华人物名字号辞典》以及徐为民主编的《中国近现代人物别名词典》中都没有记载。而徐友春主编的《民国人物大辞典》中记为:“程善之,名庆余,安徽歙县人,1880年(清光绪六年)生。”[6](1150)王广西、周观武主编的《中国近现代文学艺术辞典》与戎毓明主编的《安徽人物大辞典》亦持相同观点。而对程善之出生年月日记述最为详细的则是肖维奇,顾一平著的《南社中的扬州人》,其记载为:“1880年11月29日(清光绪六年十月二十七日)出自侧室叶氏。”[7](15)

2

关于程善之的字号,周家珍在《20世纪中华人物名字号辞典》中记载:“程善之,安徽歙县人,南社社友。曾任《新江苏报》主笔,国难会议会员等职。著有《倦云忆语》、《骈枝余话》、《印度宗教史论略》等。字:行安、庆余;别号:尘邨:笔名:善之、善之生。”[8](125)陈玉莹在《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全编增订本)》中记述更详尽:“程善之(1880—1942)安徽歙县人。字行安、庆余,别号尘盫(有《尘盫见闻录》,见《小说月报》广告),笔名善之(见1904《安徽俗话报》,后又见《国民》、《女子世界》等)、善之生(著《女革命军首领吴淑卿》),室名沤和室(有《沤和室诗文存》)。南社社友。自云10岁学书史,14岁学击剑,16岁能谈兵。30岁后皈依禅悦。执教扬州有年。曾为《新江苏报》主笔,又曾为国难会议会员。工韵语。著有《倦云忆语》、《骈枝余话》,《印度宗教史论略》、《四十年闻见录》等。” [9](1218-1219)

《歙县志》里记载:“程善之(1880~1942),又名庆余,槐塘人,寓居扬州??14岁学击剑,16岁补博士弟子员,旋邀同人结社讲学,研究历代政治,后加入同盟会、南社。辛亥革命时,执笔于《中华民报》。民国2年(1913),讨袁之役,任孙中山秘书,嗣归扬州从教??民国8年,组织扬州学界声援北京五四运动。民国15年,与弟子包叔明创办《新江苏报》,任主笔。民国21年春,被聘为国难会议会员。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报社迁泰县。民国27年春,在武进县遭日伪清乡检查,受刺激后病逝。” [10](1370)

综上所述,我们可知程善之,字庆余、行安,号小斋,别署一粟,亦号尘盫、尘邨,笔名有善之、善之生,斋名沤和室;对其生平,可概述为三个阶段。

二、早年经历

清光绪六年十月二十七日(1880年11月29日)程善之出生于南京①,曾在南京、秣陵短暂居住过,小时曾跟李叟学习武术,后寓居扬州②。

程善之幼时身体极弱多病,但早慧,自言三岁时开始识字,习《三字经》、《千家诗》、《千字文》等。六岁入私塾。由于家庭文化氛围的影响,他非经史不能寓目,十六岁补博士弟子员,十七岁结婚,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七月程善之的父亲程桓生去世(《歙县志》载程桓生生于1819年,卒于1897年;次亦

①据程善之《倦云忆语.趋庭》中称“余生时在金陵陈姓古屋中”,参见程善之《倦云忆语》,1930,第1页。 ②据小说《儿时》、《倦云忆语·趋庭》整理,参见程善之《倦云忆语》,1930。

3

见于《南社丛刻》第19集13页《许母郑太夫人哀文》中有“善之年十八而孤,十九始与世接”之句)。此后不久,他加入了同盟会,追随孙中山进行革命。他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豪迈之气在他的诗作中都有所体现。如1907年创作的《丁未寄子实①辽东》写道:“籯书囊剑踏山河,白面书生绝塞过。黑海伐冰通铁勒,黄云横地望沙陀。东西辽水征尘急,左右贤王候骑多。为问北平豪太守,近来射虎意如何?” [11](111)豪迈之气溢于言表,面对革命的形势,意气风发的形象跃然纸上。

1903年至1910年,他任教于扬州府中学堂。教学之余,他潜心于经史子集,无不研有心得,而会其通。在学校,他与包绶伯齐名,程善之于史学,包绶伯于经学各有所长,其时,程主张民主共和;包则主张君主立宪。他教授历史,维新派和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等新思想对他很有影响。他“尝以醉心改革之论,为清吏所侦” [12](378),后在朋友洪可亭、徐佩芳的帮助下,没有受到清吏的迫害。他还与同乡(皖人)汪菊卣、凌蕉庵同倡党议,积极进行推翻清廷的舆论准备。

1904年《安徽俗话报》第15期11-14页和18期1-3页载有程善之的《明太祖朱元璋传》,这是现今能看到的他的最早作品。不幸的是,1905年秋,程善之之妻孙氏病逝。这在程善之作于1912年的词作《西平乐慢·感旧》可见,其序中记述“亡室孙氏,殁已七载,墓草离离,韶华似梦”之句,由1912年上推七年正好为1905年。

程善之于1910年与柳亚子、胡怀深、高天梅等同在商务印书馆编辑《小说月报》[13](167),其时他的《尘盫见闻录》出版(见《小说月报》广告)。1911年振汉学社石印本《女革命军首领吴淑卿义侠传》出版,作者署“善之生”(即程善之),此书据当时时事所写,分2集16章[14](183)。

辛亥革命后,32岁的程善之应《中华民报》邓孟硕(家彦)之邀,出任编辑,他同胡朴安、胡寄尘同在《中华民报》共事,对此郑逸梅记载:“当时《中华民报》的编辑阵容很壮大,且大都是南社社友。如总编辑兼编电报是汪洋,编外埠新闻是刘民畏、殷人庵,编本埠新闻是管际安,翻译是陈无我,编附刊是胡寄尘、程善之,胡朴安任社论。”[15](120)

由于与南社成员交往密切,程善之于1912年夏加入了南社,入社号为348。

①子实即南社社员汪洋。

4

1912年10月17日和1913年3月16日,程善之与姚石子、高天梅、胡朴安、胡寄尘一同参加了在上海愚园举行的南社第七、第八两次的雅集。

1913年7月,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程善之任孙中山大元帅府评议。在全国人民一片反袁声浪中,程善之于7月30日在《中华民报》发表了《讨袁贼檄》,痛斥袁世凯为共和之敌、国民之贼[16](108)。

程善之的早年经历,诚如他后来在诗作《春日杂感》中所说:“我生始束发,便思万里行。富贵非所恋,抗怀在功名。十岁学书史,耻以文章鸣。十四学击剑,十六能谈兵。二十负奇节,目空一世人。尔来十余年,踯躅终无成。材力日苦弱,意气徒纵横。优游幸卒岁,已有妻孥情。生不五鼎食,死不五鼎烹。吁嗟明镜中,搔首令人惊。”[17](112)

三、归隐扬州

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败后,程善之回到扬州,在美汉中学等校任教,继续其教育事业。二次革命失败对程善之的打击很大,他在《革命后感事和怀霜作即次其韵》(其八)中写道:“大江东逝海西流,莽莽风云转瞬收。空见夫人夸匕首,那堪壮士惜颅头。弈棋到底翻成局,筑室无因问道周。还我中原干净土,微尘世界任悠悠。” [18](114)诗中将他茫然若失的情怀表露无遗。对于这段经历,胡朴安在其《南社诗话》中亦有记载:“中华民国元年,(程善之)与余同事于《中华民报》,议论极相得,二次革命失败,报事停刊,善之回扬州,执教于扬州中学。大江南北青年,受其陶溶者极多,著《中国哲学史》之冯友兰,即其入室弟

[19](143)子也。”不久,他喜好上了佛学,皈依禅悦,在他给胡朴安的信里曾说:“自

民国二年别后,弟以老母俞衰,未能更出,无已就馆近地,以供菽水。授课之暇,学佛承欢。两事而已。”[20](143)回扬州后他又婚娶,并于1914年生子广武①。

归隐扬州后,程善之虽喜好佛学,但也积极进行文学创作,1914年他的《小说丛刊》、《骈枝余话》由江南印刷厂出版;他的《清代割地谈》也收入了胡寄尘编的《满清野史续编》;这一年的《小说月报》第3期刊载了他的小说《掠卖馀谈》和《虎头裔孙》;《地学杂志》第6期刊有他介绍宗教的《萨满教》小文。1915

① 《南社中的扬州人》一书记述:“程善之有一子,名广武,字揖左,1934年2月5日病故,年仅21岁。”(见肖维奇,顾一平著.南社中的扬州人.扬州:邗江印刷厂,1991.第112页)从这段话可推知,程善之之子应出生于1914年。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残水浒》作者一粟生平考述在线全文阅读。

《残水浒》作者一粟生平考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8118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