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重形式、轻内容。大部分成员一般不主动参与设计组织生活的内容,基本上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开展的活动不能满足不同年龄和不同工作背景下的成员,活动没有吸引力。
二是重传统、轻创新。组织生活形式较单一,内容较单调,缺乏新意。活动还是习惯于读文件、学章程、聚餐联谊等老一套,或从面上布置工作,活动局面始终打不开。
三是重动机、轻效果。有些基层组织开展活动喜欢做表面文章,活动的开展只是给上级组织看,或是为了应付写总结,没有实际意义。活动出席率不高,有的即使参加了活动,也缺乏热情。
对策:群策群力,打破一直以来依赖少数几个人策划组织的局面,尽量多地使不同的成员参与活动策划和组织。可以采取分片活动的形式,促进相邻的几个基层组织联合搞活动,使活动形式更加多元化,活动内容更加丰富。
四、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经验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可以分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基层活动几个方面。思想建设是核心,组织建设是基础,制度建设是保障,基层组织能够持续开展活动是党派保持活力的必要条件。下面以北京市民盟基层组织近年来的工作情况为例,总结一下当前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中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1. 思想建设是核心
新一代民主党派成员大都年纪轻、学历高、见识广,具有接受新事物快、眼界开阔、思想活跃的特点,有主动履行参政党职能的要求和积极性,善于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但是,缺少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经历,对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从感性认知到接受程度上与老一代相比尚有一定差距,政治把握能力较弱,对如何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缺乏应有的知识准备和操作训练。
思想建设是民主党派成员提高政治把握能力的前提,是基层组织在多党合作制度中发挥职能的根本。北京市民盟十分重视基层组织的思想建设,已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工作机制,包括在各级领导班子中建立理论学习制度、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政治交接工作加强盟史学习、结合时代精神学习身边的榜样、通过盟讯和网站等扩大主流思想宣传力度等。
例如,民盟北京大学委员会采取多种形式学习理论和中央重要文件,不断提高盟员的政治理论水平。班子成员身体力行,在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过程中,每位委员都撰写了学习心得。2008年委员会集体学习了中共十七大报告,加深了对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理解,也撰写了学习心得。这些学习体会先后在《北大盟讯》上刊出,以推动基层委员会的盟员学习。通过理论学习,班子成员提高了政策水平;通过思想层面的交流,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
民盟中国农业大学委员会积极动员全体盟员参与学校党委统战部和民盟北京市委组织的各项学习、培训、形势讲座等,及时传达上级
精神,与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对于入盟积极分子,及时进行组织谈话。组织老盟员与新盟员座谈,进行民盟传统教育。
民盟西城区委多年来每当有重要文件出台,都组织区委班子成员、区委委员和支部主委集体学习,部署各个支部组织盟员进行学习讨论,并在《西城盟讯》、《西城民盟简讯》及西城民盟网站上进行宣传和学习交流。在每年区委委员和支部主委参加的暑期培训班上,理论和时事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拥有1800多名盟员、50多个支部的区级组织来说,统一思想认识、坚持正确方向是一切工作的前提。
民盟北京中医药大学委员会坚持每年雷打不动的3次会议:一是由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盟员传达“两会”精神:二是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对一年来的学习工作、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社会实践服务等工作做出全面总结:三是每年庆祝国庆节、中秋节和教师节时举行一次座谈会,大家畅谈一年来工作学习和各方面的收获。通过这些活动,盟员相互交流了思想,明确了下一阶段盟务工作的方向。
民盟中科院委员会充分利用盟中央、盟市委及中科院京区党委提供的有利条件,围绕盟中央和盟市委各个阶段理论学习的要点、盟务工作的主题和中科院的中心工作,组织盟员特别是在职盟员开展学习培训和交流。“两会精神传达与学习会”已成为委员会每年的学习例会。参加学习的人员从原来的委员会委员,扩大到骨干盟员,使学习与交流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根据近年发展新盟员工作中年龄趋于年轻和“海归”人员增加的情况,委员会要求各支部加强对他们入盟前的
培养,并通过各种活动给他们提供学习机会,通过这些活动加深他们对盟组织的了解。
2. 组织建设是基础
人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民主党派如何组织成员投身于多党合作事业,组织建设是关键。组织建设包括领导班子建设、凝聚组织力量、发展新盟员、培养后备干部等,发展合格的新成员、不断培养后备干部是组织得以可持续发展、履行职能的关键。
民盟北京中医药大学委员会在组织发展方面坚持稳步发展的方针,培养高学历、高素质的年轻同志入盟。而且,不仅注重学历的,更加注重人品。在后备干部培养方面,经过考察,把政治上坚定、学历高、人品好的盟员选拔为后备干部,把他们列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中层干部的培养对象。每年派2名同志参加北京市社会主义学院、朝阳区社会主义学院有关统一战线的理论学习,以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
民盟中科院委员会将做细做实作为近年来组织发展工作的一个着力点。从2008年开始,委员会建立了明确发展对象、落实到人的培养计划,并将计划名单提早报院党委备案。对于没有提出申请的代表性或优秀的人物及有意愿并符合入盟条件的优秀青年不仅保持长期联系,而且还邀请他们参加盟的活动;对已经提出申请的同志,安排他们参加盟组织的各项学习和活动,有的支部安排专人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培养。
民盟北工大委员会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组织发展工作,把组织发展工作与加强盟的建设和参政议政的需要结合起来,严格按照发展程序,把优秀人士吸收到盟内来,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吸纳政治素质好、作风正派、学有专长、富有生气的中青年同志加入组织,进一步提高了盟组织的整体素质。同时,将组织工作重心下移,将以往全体盟员一起聚集搞活动的模式,改为将组织结构切分成三到四个分支部,单独收取盟费、设计工作项目、建立联系方法、结合实际独立开展工作,以期收到调动不同工作性质的盟员主动参与活动、增进集体意识和政治责任感的效果和影响。以点带面、重点突破,通过“工作重点”和“实践落点”两个点的设计运行,找准工作方向努力实践,通过具体活动突破民主党派工作方向游移、政党组织性质彰显不足的瓶颈,争取通过一两个有闪光点的工作项目,调动盟员积极参与学校整体建设。
民盟西城区委对支部提出了“重发展,力推荐,有活动”的要求,并专门多次召开了组织工作扩大会议。针对各支部老龄化程度偏高的情况,提高盟员的忧患意识、增强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盟员积极向盟组织推荐优秀人才,新盟员的发展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后备干部队伍不断有新生力量的补充。西城区与宣武区合并后,建立了更加完善的组织管理机制,除了坚持并扩大原有的专门委员会,每名区委委员还负责联系2个支部,力争使全区各支部都能活动起来,并在工作中不断丰富形式以利于广大盟员找到自身参与盟务工作的契合点。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