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1 检修填料密封,更换填料。
4.2.1.2 检查轴承及润滑系统,更换润滑油(脂)。 4.2.1.3 清理、检修冷却水系统。 4.2.1.4 清扫、检查阀门。
4.2.1.5 检查及找正联轴器,调整轴向间隙,(带自动平衡盘的泵,先将泵平衡盘和平衡座推上靠住,再调整轴向间隙,可将中间距离调整到小于隔膜式联轴器端面总长0~0.1mm),(弹性块联轴器中间间隙保持在1~2mm)。 4.2.1.6 消除在运行中发现的缺陷和渗漏,及检查和紧固各部螺栓。 4.2.2 中修
4.2.2.1 包括小修内容。
4.2.2.2 检修机械密封,更换零件。
4.2.2.3 解体、清洗检查叶轮、密封环、衬套、轴套、导叶、平衡盘、平衡环、密封用“O”型环及各部磨损、磨蚀、冲蚀程度,予以修复或更换。 4.2.2.4 修理及刮研轴瓦、调整间隙,以及更换轴承。 4.2.2.5 测定叶轮的静平衡。
4.2.2.6 检查各段叶轮轮毂、轴承、平衡盘轮毂、紧固螺母间端面接触情况,测量及校正各段叶轮的间距。
4.2.2.7 测量泵轴及转子部件各部跳动。
4.2.2.8 检查、调整各部间隙。调整转子窜量,并记录单边窜量值。
4.2.2.9 校验进出口管线压力表,入口滤网压差计,校验泵体平衡管线、泵进出口管线、油路管线安全阀。 4.2.2.10 检修电机。 4.2.3 大修。
4.2.3.1 包括大修内容。 4.2.3.2 更换叶轮及导叶。 4.2.3.3 更换泵轴。
4.2.3.4 泵体各段检测、鉴定和做必要的修理。 4.2.3.5 泵体各承压、转动部件做无损探伤。
4.2.3.6 泵的滑销、立销系统除垢涂抹润滑油脂、铅粉或二硫化钼,调整泵的水
平度,检查管道支撑,对泵无附加外力。 4.2.3.7 设备及附属管线除锈防腐。 5 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 5.1 泵体与底座
5.1.1 泵体应无裂纹,液体流道表面铸造光滑、无砂眼和气孔。各段泵体结合面平行度为0.1mm/m,结合面和凸缘无毛刺及碰撞变形。 5.1.2 泵体与叶轮密封环的配合采用H7/h6。
5.1.3底座与基础面应接触严密,底座安装水平度;纵向0.05mm/m;横向0.10mm/m。
5.1.4 有轴向膨胀滑销的泵,滑销和滑销槽应平滑无毛刺。 5.1.5 组装时,拧紧泵体总连接螺杆应对称进行,且用力均匀。 5.2 导叶与衬套
5.2.1 导叶液体流道部分应光滑,型砂处理干净;与衬套配合部位不应有严重的通孔、气蚀等缺陷。
5.2.2 导叶与衬套的配合采用H7/n6或H7/r6。
5.2.3 导叶衬套与叶轮轮毂的直径间隙见表4,间隙应四周均匀。使用磨损极限不超过表中最大值的3倍。
表4 mm
衬套内径 导叶衬套与叶轮轮毂直径间隙 5.3 泵轴
5.3.1 泵轴表面不得有裂纹、伤痕和锈蚀等缺陷,大修或更换泵轴必要时可作探伤检查。轴磨损可用电镀、喷镀、刷镀等方法进行修复。
5.3.2 泵轴与叶轮及轴套配合的轴径公差用h6,与滚动轴承的配合轴颈用j6或k6,与联轴器配合轴颈用js6,轴颈的圆度和圆柱度应不大于其直径公差之半。 5.3.3 轴颈表面粗糙度:装配叶轮与轴套处、滚动轴承处1.6μm,滑动轴承处0.8μm,装配联轴器处3.2μm。
30~60 0.20~0.30 >60~90 0.30~0.42 >90~120 0.42~0.50 5.3.4 以轴承处轴颈为基础,用千分表检查装配叶轮、轴套及联轴器段的径向跳动,应不大于0.03mm
5.3.5 键槽中心线对轴中心线的偏移不得超过0.06mm,歪斜不得超过0.03mm/100mm 5.4 叶轮
5.4.1 叶轮的流体流道内壁应清理光洁,不能有粘砂、毛刺和污垢。流道入口加工面与非加工面衔接处应平滑过渡
5.4.2 叶轮轮毂对轴孔的端面圆跳动应大于表5规定
表5 mm
直径 端面跳动 25~60 0.025 >60~160 0.040 >160~400 0.060 5.4.3 叶轮键槽及平衡盘键槽中心线对轴孔中心线的歪斜应不大0.03mm/100mm 5.4.4 新装叶轮必须作过静平衡,静平衡允差见表6。超过表中数值时用去重法从叶轮两侧切削,切去的厚度应不超过叶轮厚度的1/3,切去部分应与叶轮壁平滑过渡
表6 mm 叶轮外圆直径 静平衡允差g ≤200 3 >200~300 5 >300~400 8 >400~500 10 5.4.5 叶轮与密封环的直径间隙按表7选取,四周间隙应保持均匀。使用磨损极限不超过表7中最大数值的3倍。 5.5 轴套
轴套与密封填料接触的外圆表面应无砂眼、气孔等缺陷,表面粗糙度为1.6μm。
5.6 平衡盘装置
5.6.1 平衡盘与平衡环接触平面的表面粗糙度为1.6μm,接触良好。 5.6.2 平衡盘轮毂与平衡环的直径间隙为0.2-0.6mm。
5.6.3平衡盘与平衡环端面间隙为0.10~0.20mm时,叶轮流道出口应与导叶流道正对。
表7 mm
密封环直径 直径间隙 最小 最大 0.37 0.44 0.50 0.56 密封环直径 直径间隙 最小 最大 0.63 0.68 0.78 0.80 75 75~110 110~140 140~180 5.7 转子
0.25 0.30 0.35 0.40 180~220 220~280 280~340 340~400 0.45 0.50 0.55 0.60 5.7.1 叶轮、平衡盘与轴的配合采用H7/h6。
5.7.2 轴套、间隔套与轴的配合采用H9/h9,轴套、间隔套与轴不能采用同一种材料,以免咬死。
5.7.3 转子予组装,测量各叶轮的间距和总间距,误差均应不超过±1mm;超过时应调整间距套的长度,或修整轮毂长度。
5.7.4 检查:叶轮吸入口处外圆的径向圆跳动,轴套、间隔套、叶轮轮毂径向跳动,平衡盘轮毂径向跳动,平衡盘端面跳动,应不大于表8规定。
表8 mm 外圆直径 叶轮入口径向圆跳动 轴套、间隔套、叶轮轮毂径向跳动 平衡盘轮毂径向外圆跳动 平衡盘端面跳动 0.03 0.04 0.05 0.06 0.05 0.06 0.07 ≤50 0.06 0.04 51~120 0.08 0.06 121~260 261~500 0.09 0.07 0.10 5.7.5 键与键槽侧面应结合紧密,不允许加垫子,键顶部间隙为0.1~0.4mm。 5.7.6 对于转速n≥2950r/min,且流量Q≥150m3/h的多级泵,转子预装后,应作动平衡试验。 5.8 轴承 5.8.1 滚动轴承
5.8.1.1 滚动轴承的滚子与滚道应无坑疤、麻点和锈斑,保持架完好,接触平滑,
转动无杂音。
5.8.1.2 与滚动轴承外圈配合的壳体孔公差用H7。
5.8.1.3 轴承压盖与滚动轴承端面的间隙应不大于0.01mm,在轴的膨胀侧轴承压盖与滚动轴承端面的间隙,应根据两轴承的长度和介质温度,留出足够的间隙。 5.8.1.4拆装滚动轴承使用专用工具或压力机。轴承热装时可用轴承加热器或在100~120℃的机油中加热后装配,严禁用直接火焰加热及用锤直接敲击轴承。 5.8.2 滚动轴承
5.8.2.1 轴承合金与壳体应结合紧密牢固,不能有脱壳及裂纹、气孔等缺陷;表面光洁,无伤痕和凹坑。
5.8.2.2轴瓦与轴承盖的紧力应为0.02~0.04mm;下瓦瓦背与轴承座接触应均匀,接触面积达60%以上。
5.8.2.3 轴颈与下瓦接触角在中部60~90°范围,接触面均匀,涂色检查每平方厘米至少有2~4个色斑。 5.8.2.4 轴承顶间隙可按表9选取
表9 mm
轴承顶间隙 轴直径 >30~50 >50~80 >80~120 >120~180 5.9 轴封 5.9.1 填料密封
5.9.1.1填料衬套和压盖与轴套(或轴)的直径间隙按表10选取,四周应均匀。
表10 mm
轴套或轴直径 直径间隙 ≤75 0.75~1.00 >75~110 1.00~1.50 >110~150 1.50~2.00 转速<1000rpm 0.05~0.11 0.06~0.14 0.08~0.16 0.10~0.20 转速≥1000rpm 0.08~0.14 0.10~0.18 0.12~0.21 0.15~0.25 5.9.1.2填料压盖与填料箱内壁的配合采用H11/d1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多级泵检修规程概要(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