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1、结合课文注释,了解羊公其人,作者面对羊公碑的态度如何。泪沾襟。 2、首联看似闲笔,但到了颔联我们就明白它不是闲笔了,你能说说在尾联中这闲笔更大的妙处吗?
诗人因观览旧迹而登临此山,因旧迹而伤怀,因历史触动内心,又由历史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由羊公所言的“湮灭无闻”,想到自己不就是这众多贤者中的一个吗?
3、赏析颈联的妙处。 颈联写眺望所见。“水落”、“天寒”简洁形象地把羊公碑所处的背景环境描绘出来。“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显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到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五、课堂讨论
1、这首诗的结尾似乎与我们常见的诗歌结尾不同,最后诗人似乎仍在叙事,诗人仅仅在叙事吗?
自己像羊公那样有才华,但自己却不被重用,抒发内心的忧伤和感慨。
2、这首诗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它的内容,会是哪四个字? 怀古伤今(吊古伤今)。 六、拓展探究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1、“人世几回伤往事”与“从今四海为家日”相互映照,看似平常之语的交汇,却如天顶之上炸响的惊雷,在遥远的天际久久回响。谈谈你的认识。
尽管现今河山一统,四海一家,可是有谁又能保证那令人悲伤的往事不再重演呢? 2、结合全诗,试析“山形依旧枕寒流”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索。
从字面上看是冷峻无情,实则反映出的是诗人对李唐王朝“四海为家日”表面繁荣所掩盖的深深危机的深深忧思。 七、学习小结
咏物言志诗的主题有哪些?
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八、当堂练习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11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九、预习作业
选取张九龄《望月怀远》,读一读品一品,试着分析其主题。
第七学时
学习目标:
1、学习《长安晚秋》《商山早行》,了解思乡怀远题材诗歌的特点,读懂诗歌,学会鉴赏。
2、鉴赏归纳思乡怀远诗歌的主题。 学习内容: 一、检查预习 二、思乡怀远诗
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 三、学法指导
鉴赏这类诗歌,首先需明确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其次,这类诗在感情的抒发上有何特点;再次,诗人是怎样把思乡的感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 四、诵读,初步感知
长安晚秋 赵嘏
云雾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依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1、学生默读诗歌,结合课文注释疏通诗歌内容。再学生朗诵。
2、关注典故,鲈鱼正美——司马冏执政、张翰辞官回家,表达思乡之情。南冠楚囚——晋侯、钟仪(楚国俘虏),南,楚地;“南冠”代囚徒或战俘。 3、“凄凉”二字有什么作用?
诗中“凄凉”二字既属客观,也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4、再读课文,思考:“紫菊”、“红莲”对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令人想起“采菊东篱下”,
12
油然而起归隐之心。 五、课堂讨论
1、试分析颔联两句诗的妙处。 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独具匠心。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做了饶有情韵的烘托。它的妙处在于它选景典型、韵味清远的缘故。
2、试分析诗歌尾联如何传达诗人情怀的?
抒写胸怀。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也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钟仪事,“戴南冠学楚囚”而“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六、拓展探究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①征铎:车行时发声的铃。 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是诗人的安家之地。 1、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之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此诗颔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什么特点?
还有“月”“板桥霜”,月尚未落,板桥结霜,可见其早。 由名词连缀成句,一字一景,收到了蒙太奇的效果。 2、“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 七、学习小结
咏物言志诗的主题有哪些?
羁旅愁思;思念亲友;征人思乡;闺中怀人。 八、当堂练习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①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
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本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②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评价。请你找出来,并作简要的分析。 “行人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乡思。 九、作业布置
13
品读P38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试着分析其主题。
1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唐诗宋词选读》题材分类教学(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