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200MW太阳能光伏建设项目
第四章 厂址选择与建设条件
第一节 厂址方案
本项目场址选择在xxxxxxxxxxxxxxxxxxxxxxxx。项目占地233300平方米,约350亩,系建设预留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综合分析厂址方案,认为具有以下优势:
1、符合规划:本工程厂址位于XXXXXXXXXXXXXXXXXXXXXX 符合开发区的规划要求。
2、厂址位于XXXXXXXXXXXXX,对项目的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市场的开发、拓展等方面可起到积极的作用;开发区给予各种优惠的投资政策,政府的支持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3、开发区基础设施齐全,生产辅助设施配套条件好。良好的基础,可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有效运转;
项目的厂址选择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能力和长远发展,做到了统筹兼顾、经济合理、优化配臵、节省资源。
一、地理位臵
东营市位于XXXXXXXXXXX
地理位臵为北纬36°55′~38°10′,东经118°07 ′~119°10′。东、北临渤海,。南北最大纵距123公里,东西最大横距74公里,总面积7923平方公里。
二、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
东营市地处中纬度,背陆面海,受亚欧大陆和西太平洋共同影响,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季回暖快,降水少,风
31
山东省工程咨询院
第二节 建设条件
年产200MW太阳能光伏建设项目
速大,气候干燥,有“十春九旱”的特点;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集中,有时受台风侵袭;秋季气温急降,雨量骤减,秋高气爽;冬季雨雪稀少,寒冷干燥。主要气象灾害有霜冻、干热风、大风、冰雹、干旱、涝灾、风暴潮灾等。境内南北气候差异不明显。多年平均气温12.8℃,无霜期长达206天,≥10℃的积温约4300℃,可满足农作物的两年三熟。年平均降水量555.9毫米,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5%,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易形成旱、涝灾害。
2、地形、地貌及地质
东营市地处华北坳陷区之济阳坳陷东端,地层自老至新有太古界泰山岩群,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和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缺失元古界,古生界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古炭统及中生界三叠系。凹陷和凸起自北而南主要有:埕子口凸起(东端)、车镇凹陷(东部)、义和庄凸起(东部)、沾化凹陷(东部)、陈家庄凸起、东营凹陷(东半部)、广饶凸起(部分)等。
地势沿黄河走向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最高高程为28米(大沽高程,下同),东北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为1/8000~1/12000;西部最高高程为11米,东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为1/7000。黄河穿境而过,背河方向近河高、远河低,背河自然比降为1/7000,河滩地高于背河地2~4米,形成“地上悬河”。全市微地貌有5种类型:古河滩高地,占全市总面积的4.15%,主要分布于黄河决口扇面上游;河滩高地,占全市总面积的3.58%,主要分布于黄河河道至大堤之间;微斜平地,占全市总面积的54.54%,是岗、洼过渡地带;浅平洼地,占全市总面积的10.68%,小清河以南主要分布于古河滩高地之间,小清河以北主要分布于微斜平地之中、缓岗之间和黄河故道低洼处;海滩地,占全市总面积的27.05%,与海岸线平行呈带状分布。
3、河流
黄河东营段上起滨州界,自西南向东北贯穿东营市全境,在垦利县东
32
山东省工程咨询院
年产200MW太阳能光伏建设项目
北部注入渤海,全长138公里。黄河水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含沙量大。据利津水文站1950~2001年实测资料,黄河年均径流量332.6亿立方米,最大973.1亿立方米(1964年),最小18.8亿立方米(1997年);最大流量为10400立方米每秒(1958年7月),最小流量为断流干河;年均输沙量8.36亿吨,最大21亿吨(1958年),最小0.15亿吨(1997年)。
90年代以来黄河年径流量减少,经常出现断流。1999年后,黄河水利委员会加大对沿黄地区引水的管理力度,断流现象趋缓,2000~2007年实现不断流。2007年,利津站实测径流量(报汛值)128.31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67%;输沙量1.1亿吨,比多年平均值少17%,属枯水枯沙年份。
全市除黄河外共有骨干排水河道30条。以黄河为分界线,黄河以南属淮河流域,有小清河及其支流淄河、阳河、泥河子、预备河,支脉河及其支流小河子、武家大沟、广蒲河、五干排,广利河及其支流溢洪河、东营河、老广蒲河、五六干合排、六干排,永丰河及其支流三排沟,张镇河、小岛河20条河流;黄河以北属海河流域,有潮河及其支流褚官河、太平河,马新河,沾利河,草桥沟,草桥沟东干流,挑河,神仙沟及其支流新卫东河10条河流。
4、海域
东营市海岸线北起顺江沟河口,南至淄脉沟口,全长350.34公里,约占山东省海岸线的1/9。“0”米至岸线滩涂面积10.19万公顷。负10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4800平方公里。沿岸海底较为平坦,浅海底质泥质粉砂占77.8%,沙质粉砂占22.2%。海水透明度为32~55厘米。海水温度、盐度受大陆气候和黄河径流的影响较大。冬季沿岸有3个月冰期,海水流冰范围为5~10海里,盐度在30‰左右;春季海水温度为12℃~20℃,盐度多为22‰~31‰;夏季海水温度为24℃~28℃,盐度为21‰~30‰;黄河入海口附近常年存在低温低盐水舌。东营海域为半封闭型,大部岸段的潮汐属不规则半日潮,每日2次,每日出现的高低潮差一般为0.2~2米,
33
山东省工程咨询院
年产200MW太阳能光伏建设项目
大潮多发生于3~4月和7~11月,潮位最高超过5米。易发生风暴潮灾,近百年来发生潮位高于3.5米的风暴潮灾7次。近海在黄河及其它河流作用下,含盐度低,含氧量高,有机质多,饵料丰富,适宜多种鱼虾类索饵、繁殖、洄游。
三、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全市土地总面积1188.49万亩,人均占有土地6.72亩,是山东省人均占有土地的2.6倍。其中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等农用土地共561.43万亩,占总面积的47.24%;居民点、工矿及交通等建设用地166.36万亩,占总面积的14.00%;水域及未利用土地460.70万亩,占总面积的38.76%。1855~1985年,黄河平均每年淤地造陆3~4万亩;1985年后,因黄河来水量减少,造陆速度趋缓。
2、水资源
年平均水资源量5.3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4.47亿立方米,多集中在夏季,大部分排入海洋,利用率较低。地下淡水资源为0.85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小清河以南地区,其北为咸水区。黄河是境内主要客水水源,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58亿立方米,年际间丰枯变化较大,近几年年均引水量10亿立方米左右,2007年全年共引黄河水8.3亿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水2.42亿立方米,基本满足了区域工农业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需要。小清河多年平均入境径流量为5.82亿立方米,支脉河多年平均入境流量为2.82亿立方米。
2007年,东营市总供水量94624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84534万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10090万立方米。
3、矿产资源
主要有石油、天然气、卤水、煤、地热、粘土、贝壳等。至2007年底,胜利油田共发现不同类型油气田75个,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7.25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256.23亿立方米,其中约85%集中在东营市
34
山东省工程咨询院
年产200MW太阳能光伏建设项目
境内。沿海浅层卤水储量2亿多立方米,深层盐矿、卤水资源主要分布在东营凹陷地带,推算储量达1000多亿吨。煤的发育面积约63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广饶县东北部、河口区西部,因埋藏较深,尚未开发利用。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渤海湾南新户、太平、义和、孤岛、五号桩地区及广饶、利津部分地区,地热异常区1150平方公里,热水资源总量逾1.27×1010立方米,热能储量超过3.83×1015千焦耳,折合标准煤1.30×108吨。
四、社会经济状况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东营市上下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勇克时艰,积极应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扎实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国民经济保持了健康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协调发展。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0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80亿元,增长1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8亿元,增长2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亿元,增长23.1%;地方财政收入70.95亿元,增长18%;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32.8亿元,比年初增加188.3亿元,贷款余额695.9亿元,比年初增加100.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300元,增长14.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00元,增长12.5%;外经外贸平稳发展,实现进出口总值41.2亿美元,增长55.3%,其中出口19.7亿美元,增长40.7%;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8亿美元,增长1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继续下降。
五、交通条件
处在东北经济区至中原经济区和京、津、塘经济区至山东半岛经济区的交汇点上,是黄河经济协作带和环渤海经济圈的结合部。东营港、广利港、飞机场和规划建设中的黄东大铁路、环渤海高速路和均近在迟迟,距济南、青岛、天津、北京分别为2、3、4、5小时的路程。
35
山东省工程咨询院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光伏项目可行性报告(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