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20课《古诗两首》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4-0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20 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焚、砚”,读准“谦、冕、凿、锤”等易错字,认识“吟”这种诗歌体裁,结合古诗的意境,重点理解“若等闲、粉骨碎身、淡墨痕、满乾坤”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感知古诗所表达的内容。

3.结合课前改写的记叙文《石灰吟》,运用文诗对照的方法,“解诗题-明诗意-悟诗境-诵诗情”, 感悟诗人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怀。

4.依托搜集的背景资料、文本资源,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古诗《墨梅》,感知王冕鄙视流俗的情操。

5. 学习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写法,合作学习古诗,改写《墨梅》为记叙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课前改写的记叙文《石灰吟》,运用文诗对照的方法,“解诗题-明诗意-悟诗境-诵诗情”, 了解古诗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难点:学习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写法,合作学习古诗,改写《墨梅》为记叙文。

三、教学评价

1.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采用指读、录音范读、同位互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是否读正确流利,读出了诗的节奏韵味。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情境体验、诗图、 诗文对照、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诗句,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通过两首诗对照学习、对比朗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读懂诗的意思和意境;借助诗中的诗眼和关键词、资料补充、体会作者的情感。

4.读写一体,将习得到改写古诗的方法,运用实践中。 四、教与学的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古诗相关的背景资料,将《石灰吟》改写成记叙文,制作课件。 2.根据学生前置性学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实效性。 学生准备:完成前置性学习单(见附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 :整体感知—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一)复习古诗导题,识写法。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曾学习过的贺之章的《咏柳》和王安石的《梅花》这两首古诗吗?谁能试着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诵,相机课件出示)

咏柳 (唐)贺之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自由读一读这两首诗,你发现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咏物言志) 今天我们再次踏进古典诗歌的殿堂,学习两首咏物言志的古诗,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受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熏陶。

2.板题齐读 20 古诗两首

3.谁能大声说出这两首诗的名字,并把它的名字写到黑板上。(指名板书诗题)这两位同学的书写真规范,尤其是“吟”和“墨”字,这两个字极难写,同学们写得很规范,请其他同学,像他们这样在田字格里,规范书写两遍,请注意“吟”字右边是个“今”,不要写成“令”,而“墨”字的“土”要拖住上面部分。

4.你对这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有哪些了解? 学生自主交流后,教师相机补充展示资料

于谦,字廷益,明代的名臣,民族英雄,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

民爱戴。正统十四年,英宗被俘,于谦拥立景帝,反动南迁,并率京师群众击退瓦刺军,让千百万人民免受涂炭,局势转危为安。但英宗复位后,于谦却被诬杀。他的诗歌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著有《于忠肃集》。 王冕,字元章,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而成诗人。性孤傲,鄙视权贵,应试不中,过着游历生活,他的诗画皆负盛名,尤善画梅,作诗不拘常法,语言质朴。著有《竹斋集》。 5.从资料中我们不难感受到这两位诗人,虽然生活的年代不同,但内心都是非常有理想、有抱负的人,骨子里透着一股韧劲,今天就让我们分别通过这两首古诗,走进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初读古诗,识字。

(1)大家打开书,自己自由朗读,争取读正确、流利 (2)出示古诗,谁来分别朗读这两首古诗? (3)你认为哪个字,最易读错?

预设:“谦”字,容易和“嫌”、“歉”形近字混淆,“冕”字,是形音字。“锤”字,是翘舌音。

(4)你认为哪些字最容易写错?

预设:“焚、”、“砚”字是本课的两个生字,在规范书写时,要注意生字的间架结构,“焚”字是上下结构的字;“砚”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而“烧”字的斜钩上没有点,左窄右宽。请同学们先描红,再规范书写两遍。

(5)在这两首诗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示大家的?

预设:第一首诗《石灰吟》第四句中的“留”与第二首诗《墨梅》第四句中的“流”,同音不同字,表达的意思大相径庭,请您说说吧!

2.再读诗,注意读出节奏。这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读的时候要注意断句,这也是有规律的,先看一看,再读一读。指导读出诗的节奏、重音、韵味,采取老师范读、同位互相读等方式读好这两首古诗。

(出示课件)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墨梅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3.感知古诗内容

(1)请同学们用心品读这两首古诗,结合自己的理解,尝试说一说,这两首古诗主要写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2)教师相机点拨

——《石灰吟》主要展现石灰的哪个特点?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从“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这几个词感受石灰的坚强,不服输的精神。从“全不怕、在人间”两个词语感受到石灰的乐于奉献的精神。)

——尝试再谈第一首诗的主要内容。

(山石在深山里不怕铁锤的打击,不怕烈火的焚烧,成为石灰,为人类造福。)

——《墨梅》主要展现梅花的哪个特点?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淡墨痕、不要人夸、只流”等词语体现梅花的开放在寒冷的冬季,可

依然把宜人的芳香留给人间)

——尝试再交流第二首诗的主要内容。

(梅花傲放于寒冬中,可把芳香无私地奉献给人类)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文诗对照,诵读《石灰吟》,感知“抗争”。 1.谁能说一说,我们以前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师总结并相机板书:解诗题-明诗意-悟诗境-诵诗情)

2.我们都知道,运用这种方法学习古诗需要我们借助许多资料,才能完成,非常不便,今天,我们只需借助一篇文章,就能感悟到这首古诗的真谛。

3.这是老师根据搜集的《石灰吟》的背景资料,改写的一篇记叙文,相信它能很直观地帮你了解这首古诗。

(1)出示老师课前改写的记叙文。 (2)

凛然碎身留清白 ——改写《石灰吟》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 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唱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那年,于谦刚好12岁。 12 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于谦经过发愤苦学,步入仕途。他的一生,为官清廉,关心民间疾苦,为人刚正不阿,不 向权贵低头。因此,朝中一批阴险的家伙恨死了他。他们密谋策划,等待时机,一心想除掉于谦。正统十四年,英宗被俘,于谦拥立景帝,反动南迁,并率京师群众 击退瓦刺军,让千百万人民免受涂炭,局势转危为安。但英宗复位后,那批阴险的 家伙挑唆皇帝,于谦却被诬杀。于谦虽然离开了,但他那不畏权贵的品格和清白高洁的节操永留人间,后人永远崇敬他、怀念他,而这首《石灰吟》也因于谦而被传 诵不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 首句中“千锤万击”告诉我们石头历经磨难,在开采过程中经受了千万次的锤打敲凿。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是讲石头还要经过熊熊大火的煅烧,然而面对炙 人的大火,石头全然不惧,只当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石灰的诞生注定了它的自我牺牲、自我奉献,“粉骨碎身”是讲石灰被人们粉碎从而广泛应用于生产和建设中。石灰由石成灰全然不怕,目的只有一个——“要 留清白在人间”。这“清白”既是指石灰装点人间的亮丽风景,又是指石灰不怕牺 牲、乐于奉献的高洁品格。 不难看出,整首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作者借石灰表达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 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你看石灰的道路由“千锤万击”到“烈火焚烧”再到“粉 骨碎身”,最终“留下清白”,这不就是于谦敢于向权贵抗争的真实写照吗? (2)学生自由读,谈自己的收获。 4.文诗对照,学习古诗 (1) 解诗题。

①对照改写的记叙文,想一想,怎样理解“吟”字,哪一句话的哪一个词对“吟”字做了最恰当的解读?

(从第一自然段中的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唱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这句话中明白“吟”是“吟唱”的意思。)

②老师相机补充解释:“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一种体裁。 ——你还知道哪些含“吟”的古诗?

相机积累:《游子吟》、《边城吟》、《蚕妇吟》、《插花吟》等 ③结合科学课上所学的科学知识,交流对石灰的了解。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第20课《古诗两首》在线全文阅读。

第20课《古诗两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6790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