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混凝土运输:混凝土在现场运输工具采用混凝土吊斗.混凝土自搅拌机卸出后,应采用塔吊及时吊运到浇筑地点。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变化以及产生初凝等现象。 如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有离
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灌前进行二次拌合。
⑥混凝土浇筑的一般要求
a)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如超过2m时必须采取措施.应采用串筒、导管、溜槽或在
模板侧面开门子洞(生口)。
b)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插入式振动器
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0m.
c)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0m. d)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初凝
条件的时间确定.
e)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初凝前修整完毕。 f) 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12小时内应浇水养护。混凝土浇水养护日期一般不少于7天,掺用有
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 3)施工注意事项避免工程质量通病: (1)蜂窝。产生原因:振捣不实、漏振、漏浆。 预防措施:按规定使用和移动振动器.中途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振捣.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砂浆,才能使接缝严密,防止侧板吊脚。 (2)露筋.产生原因: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或垫块脱
落。
预防措施: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混凝土施工缝表面应凿毛,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 (3)麻面。产生原因: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湿润不
够;漏涂隔离剂。
预防措施:模板应平整光滑,安装前要把粘浆清除干
净.并满涂隔离剂,浇捣前对模板要浇水润湿。
(4)孔洞。产生原因: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
卡住或漏振。
预防措施: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如粱柱接头)应分次下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厚度;按照规程使用振动器。 (5)缝隙及夹渣。产生原因:施工缝未按规定进行清
理和浇浆,特别是柱头和梯板脚。
预防措施:浇注前对柱头,施工缝,梯板脚等部位重新
检查,清理杂物,泥砂,木屑。
(6)钢筋混凝土柱底部缺陷(烂脚).产生原因:模板下。缝隙不严密,导致漏水泥浆;或建筑前没有先浇灌足
够50mm厚以上水泥浆。
预防措施:模板缝隙宽度超过2.5mm应予以填塞严密。
特别防止侧板吊脚。
(7)粱柱结点处(接头)断面尺寸偏差过大.产生原因:柱头模板刚度差,或把安装柱头模板放在楼层模板安装
的最后阶段,缺乏质量控制和监督。
预防措施:安装粱板模板前,先安装柔柱接头模板,并检查其断面尺寸.垂直度.刚度,符合要求才允许接驳粱模
板。
(8)混凝土表面不规则裂缝.产生原因:一般是淋水保养不及时湿润不足,水分蒸发过快或厚大构件温差收缩,
没有执行有关规定。
(9)缺棱掉角.产生的原因:投料不准确,搅拌不均
匀,出现局部强度低;或拆模板方法不当。
预防措施:指定专人监控投料,投料计准确;搅拌时间要足够;拆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应在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方能拆除。拆除时对构件棱角应予以保
护。
(10)钢筋保护层垫块脆裂。产生的原因:垫块强度低
于构件强度;沉臵钢筋笼时冲力过大。
预防措施:垫块不得低于构件强度,并能抵御钢筋放臵时的冲击力;当承托较大的粱钢筋时,垫块中应加钢筋或铁
丝增强;垫块制作完毕应浇水养护。
(11)混凝土缺陷的处理麻面:先用清水对表面冲刷干
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平。
蜂窝、露筋:先凿除孔洞周围疏松软弱的混凝土,然后用压力水或钢丝刷洗刷干净,对小的蜂窝孔洞用1:2或1:
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对大的蜂窝露筋孔洞处理。
孔洞:凿去松软的混凝土,用压力水或钢丝刷洗刷干净,支模后,先涂纯水泥浆,再用比厚混凝土高一级的细石混凝
土填捣。如孔洞较深,可用压力灌浆法。
裂缝:视裂缝宽度,深度不同,一般将表面凿成V型缝
较严重时,可用埋管压力灌浆.
来源:考试大-结构工程师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砖混结构施工方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