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4
图2.5
如果T-CON处理集成电路的格式和LVDS信号的格式不对,将出现颜色、层次混乱的图像。
目前的T-CON处理集成电路都可以适应两种格式的LVDS信号,在集成电路上有一个LVDS信号的选择端子(引脚),符号是:SELLVDS或LVDS OPTION,例如CM1682A的23脚 SELLVDS就是输入信号VESA格式及JEIDA格式的选择端子,图2.6所示,此端子悬空或接地是VESA格式,接高电平是JEIDA格式,在维修的过程中,换屏、换板一定要注意此问题(有的液晶电视此选择端子连接于CPU,由CPU控制)。
图2.6所示就是CM1682A的LVDS输入引脚位号,引脚符号位置图;
图中;引脚5、6是一对差分线传输RX0+ RX0-,引脚7、8是一对差分线传输RX1+ RX1-,引脚10、11是一对差分线传输RX2+ RX2-,引脚14、15是一对差分线传输RX3+ RX3-,引脚12、13是一对差分线传输时钟信号RXCLK- RXCLK+。引脚23是LVDS信号的VESA格式、JEIDA格式选择切换引脚。
在维修的过程中;可以用示波器简单的判断LVDS信号的有无(测试图像信号最好用信号发生器产生的图形信号,这样测试可以观察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波形图,由于电视图像信号是动态的,无法得到一个稳定的波形图)。
图2.6
(2)输出信号——液晶屏驱动电路控制信号
液晶屏的“源极驱动电路”及“栅极驱动电路”是直接连接在液晶屏的垂直和水平边缘上。由T-CON电路把各种驱动信号经过接口连接于这两个驱动电路的输入端,驱动这两个电路工作。
图2.7
图2.7所示就是CM1682A输出源极驱动及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的引脚位置。
(A):栅极驱动控制信号:
36脚~58脚是送往栅极驱动电路的栅极驱动信号。38脚是:栅极驱动电路的垂直位移起始信号STV(重复频率是场频),58脚是:栅极驱动电路的垂直位移结束信号STV_R。由上向下位移一场结束后给出此信号。39脚是:栅极驱动电路的垂直位移触发时钟信号CKV(重复频率是行频,就是行同步信号)。 工作时:栅极驱动电路在STV有效时在CKV的触发下,由液晶屏的最上面第一行开始向下逐行位移,当出现STV_R时;一场位移结束,完成一场图像的显示。
36脚的VGOFF和37脚的VGON是把VGHP直流电压形成规定标准(时间标准、幅度标准)液晶屏栅极触发脉冲(VGH)的控制信号。
57脚的OE信号时一个避免同一个触发的VGH脉冲同时触发相邻两根栅极电极线的控制信
号。
33脚的PWRON是控制液晶屏启动的控制信号,这个信号直接控制DC/DC转换芯片TPS65161的9脚(EN)使能控制,可以启动、停止DC/DC转换芯片的工作,当TPS65161处于停止工作状态,液晶屏及驱动电路的所有供电均关断。 (B)源极驱动控制信号:
图2.7中62脚~91脚是送往源极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
62脚是:源极驱动电路的位移起始信号STH(重复频率是行频),63脚是:源极驱动电路的位移结束信号STH_R。
90脚、91脚是:源极驱动电路的位移触发时钟信号CKH(电路图中标注为CLK),此触发信号CKH频率极高,如果是显示1080P高清信号的高清屏;此频率可达60几兆赫兹以上(液晶屏的分辨率越高此CKH信号频率越高)。
STH移位信号进入“源极驱动电路”内部的“移位寄存器”,在CKH时钟信号的触发下逐级移位(按照像素间隔),由移位寄存器输出一行并行的打开锁存器的并行的开关信号,把T-CON电路送来的串行的像素信号(RSDS)存入锁存器电路,使串行的像素信号成为一行一行并行排列的像素信号。
64脚的POL信号时控制一个像素点相邻场信号的极性逐场翻转180度的控制信号,以便满足液晶分子交流驱动的要求。
(3)输出信号——图像数据信号(RSDS)
RSDS(Reduced Swing Differential Signaling),即低摆幅差分信号,是振幅0.2V的差分信号,总的方面看起来,RSDS和LVDS相似都是低电压差分信号,都有很高的传输率及很强的抗干扰能力,但它们的使用方式却截然不同。采用LVDS接口的系统则应用在主控芯片和时序控制器(TCON)之间,而采用RSDS接口的系统应用在时序控制器(TCON)与液晶屏源极驱动电路之间。
这是因为LVDS的传输为连续电流驱动,RSDS的传输为可变电流驱动,RSDS和LVDS相比RSDS具有更低的传输功率、更小的电磁辐射及更适合液晶屏驱动电路数字图像处理的传输率,并且LVDS信号包含RGB数据信号和行场同步信号,而RSDS只含有RGB数据信号,所以目前液晶屏的源极数据信号输入均采用RSDS信号输入。
RSDS信号有9对差分输出线对(RGB各3对),图2.8所示就是CM1682A输出的RSDS信号的引脚位置。
基色数据信号R输出:70、71脚是R0N、R0P线对,76、77脚是R1N、R1P线对,78、79脚是R2N、R2P线对。
基色数据信号G输出:82、83脚是G0N、G0P线对,85、86脚是G1N、G1P线对,87、88脚是G2N、G2P线对。
基色数据信号B输出:95、96脚是B0N、B0P线对,97、98脚是B1N、B1P线对,99、100脚是B2N、B2P线对。
(注:CM1682A是具有8bit 信号处理功能的T-CON芯片,此电路原理只应用了6bit信号处理,在原理图上引脚位置错开一个位置)
图2.8
(4)电源供电及接地:
由于CM1682A内部电路功能多,有输出/输入接口电路、逻辑处理电路,所以结合处理信号的不同特点,采用了不同的供电电压(VDD)供电,一般接口电路有一定的幅度变化所以采用较高的电压供电;“2.5V”(原理图的VDD25)供电,逻辑处理电路只要能反映“高电平”和“低电平”一般采用较低的电压供电;“1.8V”(原理图VDD18)供电,另外一方面CM1682A内部的功能处理单元电路多、电路复杂,为了防止各单元电路之间相互干扰,各个单元电路均采用单独供电、单独接地的方式,所以集成电路的供电及接地引脚非常的多(这也是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的特点),图2.9所示是CM1682A的供电及接地引脚图。
2.5V的VDD供电“VDD25”是由T-CON板电路上的DC/DC转换电路的TPS65161的4脚18脚及DP9、LP6组成的串联开关电源电路把12V电源降压产生,原理图DC/DC电源部分VDD25电压输出。1.8V的VDD供电“VDD18”是由VDD25经由三端降压稳压电路UP5降压形成。
图2.9
二、伽马校正电压的产生及EC5575(HX8915、AS15)缓冲电路:
由于液晶屏的透光度和所加的控制电压是一个严重不成比例的非线性关系,如果直接把不经过校正的像素信号加到液晶屏的源极驱动电极,产生的图像是灰度等级出现严重失真的
非常难看的图像,为了使重现图的灰度不出现失真,我们对所加的像素信号幅度的变化要进行预失真处理,这个对像素信号的幅度进行预失真处理的过程称为:伽马(Gamma)校正。伽马校正的过程是这样的:在源极驱动电路中,当像素信号经过一系列处理成为一行一行数字的像素信号,在行同步脉冲控制下由输出锁存器进入D/A变化电路还原成模拟信号的过程中(图2.1源极驱动电路框图所示)根据还原的像素所携带的亮度份量的信息(亮度的大小),由专门的伽马电压发生电路产生的经过校正的(按液晶屏透过率反向校正)电压幅度变化等级值非线性变化的伽马电压进行相应的赋值,使液晶屏重现的图像的灰度忠实于原图像的灰度。下面分析的就是这个伽马电压产生电路。
伽马电压是一系列非线性变化的电压,产生伽马电压目前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采用专门的可编程伽马电压生成芯片,在程序的控制下产生一系列符合液晶屏透光度特性的非线性变化的电压。
另一种是利用电阻分压,产生一系列符合液晶屏透光度特性的非线性变化的电压,我们这里介绍的T-CON电路就是利用一系列精密设定的电阻产生的伽马电压。 伽马电压产生电路的组成;
伽马电压的产生主要由基准电源D1(VREF)、电阻分压电路R71~R89、缓冲U6(HX8915)三部分组成:图2.10所示;
图2.10
VDA(18V)电压经过基准稳压电路降压稳压后变成12.5V的伽马基准电压VREF,这个基准电压进入由R71~R89组成的伽马电压分压电路,产生一系列符合液晶屏透光度特性的非线性变化的电压(14级差),这一系列电压经过缓冲电路U6缓冲并产生液晶屏公共电极电压VCOM,一并送入液晶屏接口CN1 CN2,由液晶屏周边的源极驱动电路在对该系列电压的每一级进行16等分,最后形成对源极驱动电路处理的像素信号进行赋值(伽马校正)的伽马电压。 电路分析:
1, 基准电压VREF产生电路;这个电路是一个由精密基准电源控制器D1(KA431)、电 R53、R54、R55、R56分压电路及VDA供电组成的稳压电源电路。D1(KA431)一般作为开关电源稳压电路的基准电源比较控制元件,在这里按照图2.11的连接方法;只要改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奇美”32寸液晶屏逻辑板(TCON)电路分析及故障检修(一、电路原(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