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存交错影响的矛盾状况。
三、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呈现如上结果,据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社会方面的因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
越来越多,影响其思想认识形成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群体利益分配的差别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一方面感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另一方面看到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倾向产生疑虑;一方面在学校接受正面教育,另一方面看到某些消极腐败现象又感到无所适从。在价值判断与选择上有关心与冷漠相容,希望与困惑并存,进取与彷徨相伴,认同与失落交错的心态。
2.社会不良思潮的渗透侵蚀。上一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苏东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反复曲折、潮起潮落,激烈地冲击着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少数大学生心目中发生动摇。同时,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未放弃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高校是他们争夺的重要阵地,他们通过各种传媒渠道,利用各种机会,将西方资产阶级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传播进来。个别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各种思潮和信息传媒的影响下,迷失了自我。
3、社会用人机制产生的影响。在招聘会上,诱人的优越条件后的要求却只是:英语熟练,达到某某级别;计算机操作熟练,获得某某证书等等,使得部分大学生认为,只要学习计算机和英语,
- 6 -
就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而无须去学其他的东西,不需要社会实践,不需要理论培养,不需要思想政治教育。
(二)学校方面的因素
一个时期以来,由于种种缘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表现出程度不同的不能完全应对新形势发展需要情形,而适应新时代的科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目前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又往往存在着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的情况。此外,缺乏从根本上解决深层次问题的有效机制,这一切,均不利于当代大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形成。
(三)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
大学生自身特点是影响其思想政治状况的内在因素。由于大学
生身心发展的不确定性,当代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明显的弱点。当代大学生虽大多成长在改革开放的重大变革时期,但长期的安宁生活和繁重的学习压力却使其产生了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距离感,对于社会的理解趋于表面、幻想或停留于理论,对社会的实质内涵理解不够,造成了虽身处变革,但又“雾里看花”,形成了追求虚华,不尚务实的心理特征。同时,大学生由于其年龄、知识构造、社会阅历以及法律常识等方面的欠缺,在价值观念形成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某些错误观点的影响,造成一部分人政治上的迷惑,甚至造成少数人完全从个人私利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从而产生了一些错误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进而也影响到了当代大学生主流政治倾向的正常发展。
四、建议
(一)与时俱进,务实创新,把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武装学生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
- 7 -
调查表明,部分大学生中还存在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行为,某些模糊观点甚至错误观点依旧存在。大学生涉世较浅,对社会生活缺乏深刻理解,不少大学生对腐败现象产生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基础认识肤浅,在对中央反腐斗争成效的期望值往往偏高。要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特别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坚定大学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要以贯彻中央16号文件为契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经常分析大学生思想状况和政治教育工作状况,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规划,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二)在大学生中加大党员发展力度,并正确引导他们端正入党
动机
在大学生中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使党组织在青
年大学生中吸引更多的新成员,这对我国在知识经济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当然,必须要纠正部分同学入党目的的功利性倾向,通过教育引导,使之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等,自觉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三)加强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
从根本上说,德育总是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把握教育对象的思想发展规律,发挥“超前预防”功能的。高校德育要更立足于时代高度,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开展多层次、递进性、动态化的教育,以“三个主义”和“四个统一”的德育目标为导向,在承认价值追求多样化的前提下,用高层次的价值目标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价值追求,进一步强化其社会责任意识。
- 8 -
9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大学生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报告(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