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排水和海水淡化装置废水排海,因此本工程排水不会对区域水环境造成影响。
(2)温排水环境影响分析
经预测,电厂温水排放的影响范围主要在电厂排水口所在海湾及电厂码头沿线水域,夏季小潮的工况影响范围为最大,电厂排水口及东店渔港一带水域温升达到4℃,0.5℃温升影响范围向北约1km。夏季小潮时电厂一期和二期取水口最大温升和平均温升在0.4℃左右。冬季电厂的排水量较夏季要小,相应的温升范围也比夏季小些,取水口最大温升和平均温升也相应较小。
(3)余氯环境影响分析
经预测,本项目余氯的扩散范围基本停留在排水口附近水域。0.02mg/L以上的浓度范围停留在东店渔港-电厂一带水域,电厂一期、二期取水口处余氯浓度很小,小于0.0001mg/L。
(4)温排水的生态影响分析
经分析,温排水对海洋温升的影响有利有弊,有利的是在水温较低的冬季,中、弱增温区内的海洋生物丰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要高于自然水体。不利影响主要是高增温区会降低受影响区域作为海洋生物的栖息地适宜性,尤其是在夏季高温时,增温可能会造成海洋生物多样性和丰度的下降。 3.2.3声环境影响
电厂运行投产后,设备噪声源对厂界噪声贡献值较大,由于拟建厂环境背景噪声值低,叠加厂界背景值后,昼、夜间各厂界昼间噪声叠加值均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Ⅲ类标准要求。 3.2.4固体废物影响
本项目灰渣及石膏最大年产生量为653800t/a,全部综合利用,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在综合利用不畅时,灰渣及石膏运往一期贮灰场暂存 3.2.5生态环境影响
(1)陆地生态
根据火力发电工程建设的基本工序,项目开工建设阶段,在厂区和施工区整平的基础上采用大开挖的施工工艺,挖掘主厂房、烟囱、冷却塔等主要设施的基础。由于设计施工活动的厂区、施工区占地面积大,挖、填土石方量比较大,而且由大开挖这种施工方式所决定,施工活动对地表生态的影响相当显著。据类似项目的经验,在电
11
厂建设期,施工对环境生态的不利影响多体现在水土流失等方面,且为直接影响。
由于本工程的建设,厂区人为扰动增加,一部分植被将破坏,裸露地面的增加使风蚀增大,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2)水生生态
根据《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SC/T 9110-2007)中关于生物资源损害赔偿和补偿年限(倍数)的确定方法,初步计算本工程建设将造成渔业资源造成一定的损失,需进行增殖放流等生态补偿。
3.3污染防治防治措施与效果
3.3.1 大气污染防治对策
(1)SO2防治对策
本期工程采用成熟的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方案。采用一炉一塔方案,对锅炉烟气进行100%脱硫处理,设计脱硫效率为95%,燃用设计煤种时,SO2排放浓度为74.46mg/m3;燃用校核计煤种时,SO2排放浓度为68.31mg/m3。
(2)烟尘防治对策
本工程采用三室五电场静电除尘器(每台炉配两套静电除尘器),采用高频电源供电,可保证除尘效率不低于99.83%,考虑湿法脱硫系统50%除尘效率,总除尘效率不低于99.91%。燃用设计煤种时,烟尘排放浓度为13.21mg/m3;燃用校核计煤种时,烟尘排放浓度为20.34mg/m3。
(3)NO2防治对策
本期工程在锅炉采用低氮燃烧器的基础上,再采用锅炉烟气脱硝工艺,脱硝方案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工艺(SCR)。目前SCR技术是引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一种脱硝工艺。
每台机组设一套烟气脱硝(SCR)装置,SCR反应器直接布置在省煤器之后空预器之前的烟道上,设置2+1层。两台机组公用一套氨系统,设置2座70 m3的液氨储罐。脱硝效率按80%设计,NOx排放浓度<80mg/Nm3。
(4)无组织粉尘控制措施 ①输煤系统及贮煤场的防尘措施
为防止煤场扬尘,本期工程2座煤场均采用全封闭式圆形煤场贮煤,同时安装喷
12
淋系统。
厂内输煤采用密闭运煤皮带廊道输送,在各转接点、碎煤机室均采取密封措施基础上,安装布袋除尘器。
煤仓间每个煤斗设置一台布袋除尘器;除尘器与相应的运煤皮带或梨煤器联锁。 ②干灰库及灰运输防尘措施
除尘干灰采用正压浓相料封泵输送系统,本期工程设3个干灰库,干灰库顶均设布袋除尘装置,灰库出口有干灰调湿装置;综合外运干灰采用密封灌车运输,运灰道路采取定期喷水、限制车速、及时清扫等措施。
(5)备用灰场的粉尘污染防治对策
①粉煤灰在外运前必须调湿,运灰汽车需封闭,以防止粉煤灰的散落和二次扬尘。 ②运输过程中防止飞灰主要通过使用封闭式专用车辆、运灰车辆出厂前进行表面冲洗、运灰道路加强喷洒次数和清扫等措施来实现。
③贮灰场分区分块运行,减小堆灰过程的工作面。
④运到灰场的调湿灰要及时摊铺碾压,调湿灰运到灰场后及时碾压,使灰面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硬壳层;经试验表明,如硬壳层不被破坏,具有较强的抗风蚀能力。
⑤设置洒水系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洒水,保证灰面含水量,增大灰粒间的凝聚力,防止飞灰污染。
⑥风速大于8m/s时停止灰场作业。 3.3.2废水治理对策
厂区排水采取清污分流方式,分别设置生活污水排水系统、工业废水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及温排水排放系统。
二期工程一般工业废水包括化学水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化学酸碱废水、污水处理站排水、脱销冲洗水、除灰循环冷却水系统排水、燃油泵房产生的含油废水、电解海水装置排水、码头冲洗废水、输煤系统除尘及冲洗排水、脱硫废水、地面及车辆冲洗水以及海水淡化装置排水。
其中含油废水隔油后与化学酸碱废水、污水处理站排水、脱销冲洗水、除灰循环冷却水系统排水、电解海水装置排水以及地面及车辆冲洗水一同排入工业废水处理站进行中和、絮凝沉淀处理,处理后全部回用作杂用水,不排放。
码头冲洗废水及输煤系统除尘及冲洗排水排入煤水处理装置中处理,处理后全部
13
回用于输煤系统,不排放。
脱硫废水排入脱硫废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处理后全部回用作干灰调湿,不排放。 海水淡化装置排水直接与温排水一并排入大海。 3.3.3固废治理对策
(1)灰渣与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
本期工程采用灰、渣分除系统,干排灰、干排渣。除灰、渣系统方案均考虑综合利用的要求。本工程灰渣及石膏最大年产生量为653800t/a。灰渣、脱硫石膏全部综合利用,建设方已与签订了灰渣及脱硫石膏综合利用协议。仅在干灰综合利用不畅的情况下,多余的灰渣用密闭罐车运至灰场碾压堆放。
本期两台炉共设3座贮灰库,其中1座原灰库、1座粗灰库、1座细灰库。每座灰库有效容积均为3000m3。每座粗、细灰库的底部设3个排灰口,可直接装密封罐车外运综合利用。综合利用不畅时则通过湿式搅拌机调湿至含水率约为20%,装自卸汽车运至贮灰场。
(2)依托灰场
本期工程建成后,全厂灰渣及石膏全年产生量合计约112.72万吨/年,因此该灰场库容可满足全厂灰渣及石膏存储2.75年。
本工程依托一期灰场,该灰场长约750米,长约200米,占地15公顷。灰场灰堤标高8.3米,堆灰高度按15.7米设计,库容为310.268万立方米。灰场采用高压旋喷柱防渗工艺,灰场边界距离居民集中区大于500米,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相关防渗及卫生防护距离要求。
现有工程全厂灰渣产生量约36.48万t/a,脱硫石膏产生量约10.86万t/a,灰渣和脱硫石膏均全部出售给福建省建材进出口公司综合利用,因此该灰场未启用,仅在灰场内围出一块作应急灰场。 3.3.4噪声治理设施
对噪声的防治首先从声源上进行控制,其次从传播途径上进行控制,另外在厂区总平面布置中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强噪声源集中布置在远离人群的地方,加强绿化,充分利用植物的降噪作用。
具体如下:
(1)对声源进行控制,是降低电厂噪声最有效的方法。在设备选型、订货时,向
14
厂家提出对设备的噪声要求,同类设备优先选择噪声较低的设备。
(2)厂房隔声
本期工程发电机、汽轮机、励磁机、磨煤机、空压机、脱硫系统氧化风机、各类泵均布置在主厂房、锅炉房、空压机房等厂房构筑物内,厂房建筑设计中,对噪声比较大的车间的门窗选用吸声性能较好的材料,汽机间和锅炉房等声源集中的车间要进行降噪设计,采用隔音门窗、吸声材料,用密封条密封防噪。电厂主厂房亦选用隔声性能较好的材料,以降低厂界噪声。隔声效果可达到20 dB(A)。
(3)对汽轮发电机组、磨煤机、碎煤机等加装隔音罩。
(4)在送风机吸风口、空压机送风口等处安装消声器,以减少空气动力性噪声。 (5) 烟风道设计中做到布置合理,流道顺畅,以减少空气动力噪声。
(6)减振:在碎煤机与楼板面之间采用减振装置;带式输送机固定受料点处采用缓冲辊组;在落煤管、落煤斗煤流冲击较大的部位,采用抗冲击陶瓷复合衬板,提高耐磨性能、降低噪声;设备与地面或楼板连接处要采用隔振基础或弹性软连接的减振装置,以减少振动和设备噪声的传播。各种泵的进、出口均采用减振软接头,以减少泵的振动和噪声经管道传播。
(7)在锅炉排汽口安装高效排汽消声器,将排汽噪声控制在110dB(A)以下。另外,电厂运行中加强管理,尽可能减少锅炉排汽次数,在不得不排汽时要尽量避免夜间排汽,以减小排汽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
3.4环境风险评价与应急预案
拟建工程主要环境风险源为液氨储罐。
本工程脱硝系统设置为2个70m3的液氨贮罐,液氨存储量高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氨贮存区临界量10t,构成重大危险源,因此,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等级定为一级。 3.4.1风险防范措施
本项目组要风险源为液氨储罐,为了防止液氨储罐破裂而造成环境污染事故,需采取以下措施:
储罐区需设置1.5m高的安全围堰;
利用氨水溶解性高的特点,安装氨逃逸监测和自动水喷淋装置,当氨意外泄露进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福建石狮鸿山热电厂二期工程(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