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2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间85千米高度②上部冷、下部暖,空气的垂直对流运紫外线的缘故 层 的范围 动相当强烈,又称高空对流层 电从中间层顶到①气温随高度增加上升很快 离800千米高度②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层 的范围 该层中的大气物质(主要是氧原子)吸收了所有波长小于0.175微米的太阳紫外线的缘故 散一些高速度运动的空气质点,经常散逸电离层顶以上逸到星际空间去,是地球大气向星际空间受地球引力场的束缚很弱 的大气 层 过渡的层次 二、大气的热状况 1、太阳辐射

(1)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它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泉。

(2)太阳辐射波长:太阳辐射的主要波长范围是0.15--4微米,包括红外线(大于0.76微米)、紫外线(小于0.4微米)和可见光(0.4-0.76微米)三部分。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因此太阳辐射又称为短波辐射。

(3)太阳辐射强度:1平方厘米的表面上,在1分钟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叫太阳辐射强度。太阳高度角是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 2、大气的热力作用(见下面的图)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①吸收:臭氧吸收波长较短的太阳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太阳红外线 ②反射:云层和尘埃对太阳辐射进行反射。云层愈厚,云量愈多时,反射作用愈强 ③散射:以空气中的分子、尘埃、云滴等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散射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方向,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①大气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力很差,使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大气射到地面。 ②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从而能把地面放出的热量保存在大气中。

③大气辐射除一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射回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这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3、气温的时空分布 (1)气温的时间分布 ①气温的日变化

时间 日出→正午 正午→14时左右 开始减弱 增多→盈余→亏损 升高→13时达最大值→降低 14时左右→日出前后 继续减弱 继续亏损 不断降低 太阳辐射强度 不断增强 地面储存热量 不断增多 地面温度 地面辐射 气温 ②气温的年变化

不断增强 不断增强 不断上升 继续增强至13时达最大值→减弱 不断减弱 继续上升至14时达最高值 不断下降,日出前后达到最低值 太阳辐射最强月太阳辐射最弱月气温最高值月份 气温最低值月份 形成原因 份 份 大6月(北半球)127月(北半球)112月(北半球)61月(北半球)7地面储存热量 陆 月(南半球) 月(南半球) 月(南半球) 月(南半球) 海6月(北半球)128月(北半球)212月(北半球)62月(北半球)8海洋热容量大,受热

洋 月(南半球) 月(南半球) 月(南半球) 月(南半球) 和放热都比陆地慢 (2)气温的水平分布

①一般情况下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递减,这是因为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而异的缘故。由于气温的分布还与大气运动、地面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等温线并不完全与纬线平行。

②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这是因为南半球的海洋比北半球广阔得多,而海洋表面的物理性质比较均一的缘故。

③北半球1月份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这表明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 ④7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出现在北纬20°--30°的沙漠地区,撒哈拉沙漠是全球的炎热中心。1月份西伯利亚形成北半球的寒冷中心;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大陆上。 三、大气的运动

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①大气运动的状况:大气运动包括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前者叫对流,后者叫风。 ②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能。

③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的不均匀,造成高低纬间的冷热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④大气运动的直接原因:冷热不均引起空气上升和下沉的垂直运动,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导致了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气压差异又是形成空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2、大气的水平运动的三种力(见下图)

(1)水平气压梯度力: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而产生的一种力,如果没有其他外力的影响,风向应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

(2)地转偏向力:由地球自转而产生的一种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受其影响使风逐渐偏离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在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风可以一直偏转到风向平行于等压线为止。

(3)摩擦力:实际大气中,特别是近地面的风,由于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完全平行,而是有个角度。

3、大气运动的形成

(1)气旋和反气旋--最常见的运动形式

气旋 反气旋 概念 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叫气压的区域,叫高气压。在高气低气压。在低气压区出现的大型空气旋涡叫气旋。 压区出现的大型空气旋涡叫反气旋。 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高气压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低气压的气流由四周向的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流动,受地中心流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向右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向右偏转成按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旋涡,在南半球形偏转按顺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旋成顺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旋涡。中心的气流被迫上涡,在南半球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升运动。 动的大旋涡。红心形成下沉气流。 形成 中心空气在下沉过程中,由于气温升高,水汽逐渐蒸发,不容易中心空气在上升过程中容易成云致雨,因此气旋成云致雨,天气晴朗,夏季炎热天气状况 过境时,常出现阴雨天气。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干燥,冬季寒冷干燥。我国长江海的台风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特殊形式。 流域的伏旱,就是在副热带高气压反气旋控制下形成的。 (2)大气环流--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①意义: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大气环流输送热量和水汽,从而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

②气压带和风带:不计海陆分布和地形的影响,引起大气环流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从而在地球表面形成了沿纬向带状分布的气压带和风带。

环流气压带或风带 范围 圈 形成 对气候的影响 低赤道低气压带接受太阳辐射最多,气温很高,近地面空上升气流为主,全年南北纬5°之间 纬(赤道无风带) 气层受热膨胀,气流上升,气压下降。 高温多雨 环副热带高压带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的定一般少雨,但大陆东流 信风带 与赤道低压带向风,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形成岸风从海上吹来,降 之间 东北信风,南半球形成东南信风 水较多 中纬副热带高气压附气流在高空堆积下沉,使低空空气密度增下沉气流为主,降水环带(回归高气压南北纬30°近 大,气压升高 少,气候干燥 流 带) 中西风带 纬环副极地低气压南北纬60°附西风气流与极地东风相遇,互相推动上升,气旋活动频繁,多阴流 带 近 近地面形成相对的低气压带。 雨天气 极地高气压带高从极地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极地东风带 与副极地低气严寒,少雨烈风 纬风,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为东风 压带之间 环流 极地高气压带 南、北极附近 接受太阳辐射量很少,气温很低,空气冷气候严寒,降水稀重下沉、气压高 少。 ③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由于海陆之间热力性质的差异,使气压带和风带受到破坏,形成冬夏海陆

气压活动中心,进而形成了季风环流(如下图)。

气压活动中心

月份 形成原因 北半球 7月 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热低压切断 1月 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冷高压切断 季风环流 地区 季节 形成原因 东亚 冬季 空气由亚洲高压吹向太平洋低压 夏季 空气由太平洋高压吹向亚洲的印度低压 冬季 空气由亚洲高压吹向赤道低压 夏季 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 风向 西北季风 东南季风 东北季风 西南季风 气压中心 大陆 海洋 南北40°--60° 大陆西岸,风从海上纬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吹来,降水丰富,向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为偏西风 内陆逐渐减少 印度低压 夏威夷和亚速尔高压 亚洲高压 阿留申和冰岛低压 南半球 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南亚 四、大气降水

1、降水的形成:大气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水汽和凝结核,它们是形成降水的物质基础。空气中的

水汽含量增加或运行过程中气温下降,促使水汽达到饱和状态,形成降水。 2、降水的分类 类对流雨 别 地形雨 锋面雨 台风雨 暖湿空气前进途中,遇暖湿空气绕台风近地面空气强烈受暖湿空气在锋面成到地形阻挡,被迫迎风中心旋转上升时,热,湿热空气上升,上抬升,水汽冷因 爬升,水汽凝结形成降水汽凝结形成降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却凝结形成降水 水 水 强度大,历时短,范强度很大,多为暴特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持续时间长,范围小,常伴有暴风、雨,且伴有狂风、点 背风坡降水稀少 围广,强度小 雷电 雷电 赤道地区常年发生,分中低纬地区夏季午山地迎风坡 布 后 多分布于中纬地热带洋面上 带 3、降水量的变化

(1)季节变化:降水量在一年内的变化或分配状况,称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世界上有的地方在一年内各月降水量相差不大,分配比较均匀,例如赤道地区、西欧等地属于这种情况;有的地方降水量在一年内分配不均,例如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夏季多雨,冬季少雨,而地中海地区则夏季干燥少雨,冬季多雨。

(2)年际变化:降水量在各年间的变化状况,称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在海洋性气候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不大,而在季风气候地区大些,内陆干旱地区变化最大。

4、降水量的地理分布: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受纬度、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制约。从纬度分布看,全球可分为赤道多雨带、温带多雨带和副热带少雨带、极地少雨带。 五、天气和气候

1、天气和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期内大气的冷暖、干湿、风雨、阴晴等物理状况。它是由影响大气物理状况短期变化的因素造成的。气团和锋面的活动是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 (1)气团:

概念 在广大范围内物理性质比较均匀的大团空气 形成条件 ①大范围性质均匀的下垫面(大陆和海洋)②稳定的环流形式 分类 按源①冰洋气团②极地气团(大陆、海洋)③热带气团(大陆、海洋)④赤道地 气团 与天气的①单一气团控制,天气单调②两种气团交替,天气变化③两种气团交界地关系 区,天气变化最剧烈 对我国的冬季:蒙古、西伯利亚极地气团,天气寒冷干燥;夏季:副热带太平洋的影响 热带气团和印度洋的赤道气团,带来丰沛降水 (2)锋面:

①锋的概念:锋是锋面与锋线的统称。锋面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所形成的交界面。锋线是锋面和地面相交的线。 ②锋是特征:锋面是一个狭窄而倾斜的过渡地带;锋的两侧是一个温度和湿度差异很大的地带,锋面附近天气变化剧烈,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现象。 ③锋面与天气:

按温①冷气团(气团温度低于移经地区气温)②暖气团(气团温度高于移经地度 区气温)

冷锋与天气 锋暖面锋的与分天布 气 准静止锋与天气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叫冷锋。冷气团前缘插入暖气团下部,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水汽在上升冷却过程中成云致雨。冷锋过境时,会出现大风,云层增厚和雨、雪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位置,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好。根据冷气团的移动速度,可将冷锋分为两类:一类是慢行冷锋,冷气团移来速度较慢,暖气团被迫沿冷气团平稳爬行,逐渐冷却凝结,多产生连续性降水;另一类是快行冷锋,冷气团移来速度很快,迫使暖气团急剧抬升,锋面上往往出现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暴天气,以及冬季的寒潮,属冷锋天气。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叫暖锋。在暖锋上,暖气团沿冷气团主动地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云、雨。当暖锋过境时,云层加厚,形成连续性降水;暖锋过境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雨过天晴。春季,长江以南和东北地区,常有暖锋活动。 准静止锋是指移动幅度很小的锋。其时,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锋面移动缓慢,或较长时间在一个地区摆动,造成阴雨连绵的天气。夏初,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就是准静止锋造成的;冬半年的昆明准静止锋使得昆明和贵阳天气有很大差异。 2、气候和形成气候的因素: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它是由影响大气物理状态的长期变化的因素造成的。一个地区的气候是由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面状况等自然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人类活动对气候也有一定的影响。

(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造成高低纬度热量的差异,是气候形成的最基本素。

(2)大气环流: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海陆之间热量与水汽的交换,在不同的气压带、风带控制下,气候不同。

(3)地面状况:地面是对流层中热量与水汽的主要来源,直接影响大气中的水热状况,主要表面有:①地面性质不同,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地表获得太阳热量不同;②海陆分布不同,海陆热容量与传热方式不同,造成相同纬度上的水热状况不同;③地表形态不同,对气流影响的程度不同,造成水热状况不同;④洋流性质不同,热能的输送和交换也不同,暖流对流经沿岸地区有增温加湿作用,寒流对流经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 3、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关系:

(1)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②对水利建设的影响;③对城市建设的影响;④对交通工程建设的影响;⑤对人类健康的影响;⑥对形成自然灾害的影响。

(2)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改变地面状况,进而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引起地面热量和水汽发生变化,使局部地区降水有所增加,气温的变化缓和。如果任意砍伐森林,则可能使气候恶化。②人类的生产活动、生活活动排放出的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作用、热岛效应,使全球气温升高;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会破坏臭氧层;排放出发尘埃会削弱太阳辐射导致气温降低。③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

4、 世界气候类型 气候纬度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2)在线全文阅读。

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3621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