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外部动机 B.间接动机 C.内部动机 D.外部控制
18.儿童在游戏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克服困难的快乐并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这种现象表明游戏可以满足儿童( )。 A.认识发展的需要 B.社会性发展的需要
C.生理发展的需要 D.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 19.在合作性游戏中,主导动机是( )。 A.活动性动机 B.探究性动机 C.成就性动机 D.亲合性动机
20.皮亚杰认为儿童在游戏中通过对游戏材料的操作获得两类知识经验,并称之为( )。 A.物理知识和数理逻辑知识 B.物理知识和社会知识 C.数理逻辑知识和语言知识 D.运算知识和语言知识
21.关于专门化玩具(模拟实物且造型逼真的玩具),正确的说法是( )。 A.功能不确定,可以使游戏内容(主题和情节)丰富多彩 B.有助于儿童体验创造的乐趣 C.有助于儿童模仿成人的活动 D.教育功能优于非专门化玩具
22.在很大程度上,儿童对某类玩具喜好的倾向性,反映着儿童( )。 A.个体差异 B.个体差异以及儿童游戏发展的程度 C.选择玩具的偶然性 D.游戏中的社会性品质
23.学前儿童根据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社会生活的游戏称为( )。
A.创造性游戏 B.角色游戏 C.表演游戏 D.结构游戏 24.形象玩具又称( )。 A.主题玩具 B.操作性玩具 C.替代性玩具 D.非专门性玩具
25.在游戏的表现方式上,体现婴儿期游戏主要特征的是( )。 A.有规则游戏 B.象征性游戏 C.结构性游戏 D.及物游戏
1、提出了游戏的“剩余精力说”的是( )。 ①格鲁斯②斯宾塞③霍尔④艾里克森
2、精神分析理论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相结合,产生的研究式样是( )。 ①结构游戏②角色游戏③娃娃游戏.④表演游戏 3、下面不属于经典的游戏理论的是( )。
①游戏的松弛说’②游戏的成熟说③游戏生长说④游戏的觉醒理论 4、游戏的元交际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①维果斯基②伯莱因③贝特森④皮亚杰
5、福禄培尔为幼儿园所设计的活动不包括( )。 ①玩恩物②进行作业③作体操④种植植物与饲养动物
6、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代表,其经验主义的教育哲学观,为教育上对儿童游戏的运用指出了方向的是( )。 ①蒙太梭利②杜威③罗杰斯④马斯洛
7、我国第一所官办学前教育机构是( )。 ①长沙幼稚园t②武昌幼稚园③湖北幼稚园④上海幼稚园
8、认为游戏是人类生物遗传的结果,儿童游戏是重现祖先生物进化的过程,重现祖先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动作和活动的是( )。 ①生长说②成熟说③复演说④松弛说
9、下列哪个是弗洛伊德的游戏观点之一( )。
①游戏是自我调节本我与超我矛盾的机制,是儿童人格完善的途径
6
②游戏调节了人格发展的阶段冲突,并掌握冲突中的情感危机 ③游戏是生物性因素与社会性因素的协调与整合 ④游戏是一种社会反映性活动
10、下面哪个观点不是皮亚杰的观点( )。 ①游戏是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②游戏的发展受认知发展的驱使和制约,并与认知发展的阶段相适应 ③游戏的功能是以同化作用改变现实,满足自我的情感需要 ④游戏可以满足儿童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是受“惟乐原则”的驱使 11、不属于活动游戏理论的基本观点的是( )。
①游戏的功能是以同化作用改变现实②游戏是一种需要成人指导的活动 ③游戏是一种社会反映性活动④游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12、最先提出觉醒理论的是( )。 ①伯莱因②霍尔③维果斯基④埃利斯
13、认为游戏本身就是有价值的,其本身就是进入人类的文化和表征世界的一种必需的技能的理论是( )。 ①元交际理论,②觉醒理论③内驱力理论④活动游戏理论 14、纽曼的“三内说”包括内部控制、内部动机和( )。 ①内部真实②内部操作③内部需要④内部内驱力
15、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与客体相互作用而表现与发展起来的功能特征,包括主动性、独立性与(①创造性②积极性③整体性④连贯性
16、下列不属于我国教育工作者对游戏的特征的看法的是( )。 ①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 ②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 ③游戏是儿童创造性的活动
④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 17、按照儿童认知发展分类可将游戏分为四类,不属于此类的是( )。 ①感觉运动游戏②象征性游戏③规则游戏④角色游戏
18、以社会性为主线的学前游戏发展中社会性程度最高的游戏是( )。 ①平行游戏阶段②联合游戏阶段③合作游戏阶段④独自游戏阶段 19、下列玩具中不属于结构造型玩具的有( )。 ①积木②沙③橡皮泥④秋千
20、游戏能够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其中不包括( )。 ①游戏扩展和加深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增长儿童的知识 ②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③促进儿童想象力的发展 ④有助于儿童性别角色的形成
21、创设游戏场地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①促进儿童的发展②培养儿童的自信心③确保儿童身心安全④注意整体性 22、有规则游戏的核心要素是( )。 ①游戏的任务②玩法③规则④结果
23、下列游戏中不是按照时间的角度分类的是( )。 ①未分化型游戏②累积型游戏③连续型游戏④工具型游戏
24、我国幼儿园在实际工作中长期采用了前苏联“三段论式”的领导游戏的模式,不包括( )。 ①准备②开始③进行④结束
25、下面不属于皮亚杰所使用的概念有一( )。 ①同化②顺应③图式④力比多
26、提出了“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的游戏本质观的是美国教育家( )。 ①桑代克②杜威③布鲁纳④斯金纳
)。 7
1.“复演说”的代表人物是( ) A.霍尔 B.拉察鲁斯 C.格鲁斯 D.拜敦代克
2.把游戏看作儿童情感危机的自我疏导,是降低焦虑和欲望的一种补偿性满足的理论,是属于( ) A.认知发展学派 B.精神分析学派 C.元交际理论 D.维果茨基理论
3.试图通过解释环境刺激和个体行为的关系,来揭示游戏的神经生理机制的假设理论,是属于( ) A.元交际理论 B.角色游戏理论 C.皮亚杰理论 D.游戏的觉醒论
4.游戏的本质观是社会性还是主体性?( ) A.都是 B.社会性 C.主体性 D.其他
5.游戏用假象改造了现实,这句话是( ) A.对 B.错 C.不全面 D.假设
6.把棒冰棍当作注射器或拿椅子当马骑等,把自己装扮成医生或布娃娃的妈妈等,这种游戏属于( ) A.感觉运动游戏 B.象征性游戏 C.结构游戏 D.规则游戏
7.学前儿童在5岁以后开始出现较多的( ) A.独自游戏 B.平行游戏 C.联合游戏 D.合作游戏
8.游戏行为以智力类游戏和象征性游戏为主,并在智力活动中获得新的体验和自主感。这一动机属于( ) A.探究性动机 B.成就性动机 C.亲合性动机 D.活动性动机
9.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孩子无独立性,这种育儿方式属于( ) A.冷漠型 B.敏感型 C.专制型 D.温和型
10.因体能、认知、语言、社会性等身心发展的诸多方面处于不同的阶段,儿童游戏有( ) A.个性差异 B.年龄差异 C.性别差异 D.情绪差异
11.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实施的基本原则包括教育性原则和( ) A.主体性原则 B.创造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智力性原则 12.目的性游戏和本体性游戏也称为( ) A.自选游戏 B.教学游戏 C.角色游戏 D.结构游戏
13.从实践的角度来说,幼儿园游戏教育计划中,学期计划的制定最重要也最关键,这句话是( ) A.对 B.错 C.不全面 D.片面
14.在学前班集体中开展游戏活动时,对儿童不适宜的行为和适宜行为的禁止和允许的经常性规定,被称为( ) A.游戏规定 B.游戏制度 C.游戏常规 D.游戏规则
15.教师直接参与到儿童游戏过程中,向儿童传递一种非语言的信息,这种指导功能属于( ) A.态度功能 B.情感功能 C.教育功能 D.娱乐功能
16.当儿童专注游戏时,教师以合作者身份加入到游戏过程,仍然由儿童掌握游戏的进行,这种游戏的指导策略属于( A.平行游戏策略 B.合作游戏策略 C.领导游戏策略 D.角色游戏策略
) 8
17.教师对儿童说:“娃娃家的娃娃是不是饿了?做饭了吗?”教师这种言语方式按教学方式属于( ) A.建议 B.评论 C.描述 D.询问
18.评价游戏教育作用的大小或游戏是否成功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儿童是否是游戏的( ) A.参加者 B.主人 C.角色 D.合作者
19.以下适合3-6个月婴儿的玩具是( ) A.手工材料 B.塑料插片 C.带声响的摇铃和八音盒 D.几何形体盒
20.侧重于培养婴儿各种基本动作的操作技能,促进婴儿眼手协调能力的发展,是属于( ) A.活动性游戏 B.发展语言的游戏 C.感官游戏 D.智力游戏
21.角色游戏与其他形式的游戏相比较,真实地表现出两个最基本的特点:特殊的想象活动和( ) A.高度的独立自主性 B.假设性 C.目的性 D.虚拟性
22.指导角色游戏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为儿童创设和优化适合角色游戏活动的( ) A.场地 B.环境与条件 C.指导方法 D.时间
23.儿童利用各种建筑、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沙、土、金属部件等,进行建筑、构造的游戏被称为( ) A.结构游戏 B.角色游戏 C.智力游戏 D.生活游戏
24.有指定主题的造型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结构的目的性,发展幼儿构思的能力,这种结构游戏的指导方式属于( ) A.模拟构造 B.命题构造 C.自由构造 D.虚拟构造
25.训练幼儿0——9的数数和认识数字能力属于( ) A.音乐游戏 B.体育游戏 C.智力游戏 D.语言游戏
1.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是( ) A.科学教育活动 C.游戏
B.日常生活活动 D.上课
2.我国学前游戏理论与实践全面向苏联学习是在下列哪一个阶段?( ) A.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建国初期 B.第二阶段,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 C.第三阶段,“十年浩劫”时期 D.第四阶段,“十年浩劫”后至今
3.20世纪50年代,游戏价值观受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响比较注重游戏的( ) A.身心全面发展价值 C.行动发展价值
B.认知发展价值 D.情感发展价值
4.儿童在亲子游戏中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往往比在独自游戏和伙伴游戏中所获得的更丰富、更有益于认知发展,这种现象主要表明亲子游戏具有( ) A.情感性 C.开放性
B.象征性 D.发展性
9
5.按照儿童认知发展对游戏进行分类的首创者是( ) A.杜威 C.皮亚杰
6.学前儿童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是( ) A.感觉运动游戏 C.结构游戏
B.象征性游戏 D.规则游戏 B.班图拉 D.蒙台梭利
7.在游戏中,幼儿把积木当蛋糕给布娃娃吃;或把木棍当马骑,把椅子当汽车开,说明这时幼儿游戏的发展进入到( ) A.感觉运动性水平 C.规则性水平
8.“成熟说”的代表人物是( ) A.夸美纽斯 C.拜敦代克
B.皮亚杰 D.康德 B.象征性水平 D.接受性水平
9.象征性游戏是儿童的典型游戏,象征性在下列哪一个时期成为游戏的基本特征?( ) A.感知运动期 C.具体运算期
B.前运算期 D.形式运算期
10.游戏治疗不应把视点落在孩子过去的历史和潜意识上,而应注重此时此刻的感情与经验,也就是孩子与治疗者的正向良好关系。持上述观点的治疗方法是( ) A.关系性游戏治疗 C.分析性游戏治疗
B.非指导性游戏治疗 D.发泄性游戏治疗
11.“我们来玩过家家吧!”“这是我的,不给你玩!”,儿童在游戏中出现的类似言语属于
( )
A.游戏性语言
B.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语言 C.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性独白 D.伙伴之间的交际性语言
12.游戏中儿童以角色关系中的另一方存在为条件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当“医生”,就得有人当“病人”)。这种角色属于( ) A.机能性角色 C.想象的角色
B.互补性角色 D.虚幻性角色
13.游戏本质的最基本属性的表现是指游戏的( ) A.生物性 C.自主性
14.复演论的游戏本质观认为游戏是( ) A.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 B.人的剩余精力的发泄或运用 C.种族的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 D.个体适应环境,寻求自由和主动欲望的表现 15.福禄培尔将游戏的本质归结为( )
10
B.社会性 D.工具性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学前游戏论历年考试题之选择题集(附答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