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课件出示美丽的春景图,让学生直观感受万紫千红的美丽春色。
③思考,为什么诗人说万紫千红“总是”春呢?怎样理解“总是”?(“都是”,平常大家都知道有春风,可是春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在看到万紫千红的景色时才感受到了春风的力量。)
引导学生将三、四两行诗连起来说说意思:(人们)平常都知道有春风,但是要真正认识春风,还是要等到大自然呈现出万紫千红的景象的时候。 3. 课件出示全诗,学生再次品读,思考其中蕴含的哲理。
《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天的诗),而且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是一首哲理诗。(指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的源头就是“东风”。)
4. 说说你自己的感受或体会吧。(老师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或体会练习诵读古诗)
5. 小结:同学们,《春日》讲了作者在春天里游览时看到了无限美丽的风光,并且从中感受到了春风是万紫千红的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相信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你们也一定有了自己的收获。同桌相互谈谈收获吧! 6. 齐背古诗《春日》。 四、拓展、积累
师:“东风”一词在古诗文里随处可见,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意思,有时特指“春风”,也代指春天,如: (1)指春风:
《礼记》: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唐·李白《春日独酌》诗之一:“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晖。” 《红楼梦》第五十回:“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刘大白《湖滨晚眺》:“微波吐露东风语:明日是清明,青山分外清。” (2)代指春天:
唐·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设计说明:在古诗文的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特定的内容,有助于提起学生对于传统经典内容的理解,并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所针对地去主动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板书设计:
春 日 (宋 ·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设计: 石思萍 审校:王瑜 )
教学反思:
本课时课件制作说明:
接第一课时:(本课时课件背景用课本上第二首古诗的插图。) 12. 课件出示四字词语。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意融融 春色怡人 春风得意 春风化雨 春色迷人 春色无边 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 春色满园 春深如海 春寒料峭 春满人间 四季如春 春风送暖 春风徐徐 春潮涌动 13. 佳句出示: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唐·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唐·李白《落日忆山中》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唐·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唐·李白《古风》 14. 《春日》整首诗出示: A 、 春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B、单击朱熹名字时出现朱熹的简单介绍: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的文化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15. 再次出示全诗,并标注节奏线,在单击时全部出现。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16. 关于“东风”,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意思,有时特指春风,有时也代指春天。
A、单击第一次时出现: (1)指春风:
《礼记》: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唐·李白《春日独酌》诗之一:“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晖。” 《红楼梦》第五十回:“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刘大白《湖滨晚眺》:“微波吐露东风语:明日是清明,青山分外清。” B、单击第二次时出现: (2)代指春天:
唐·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三年级(下)第二课教案设计及课件古诗两首(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