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会问题
在工业化进程中,国家也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首先是社会矛盾激化。一方面,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另一方面,打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工业革命开始后不久,就有工人破坏机器,以表达自己的愤怒。随着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强烈。
环境污染是工业化带来的另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喝酒,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课后活动】
1.判断一下最工业化社会的表述,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内划√,错误的画×。 工业化使人口越来越集中于城市( ) 工业化导致人民教育水平下降( ) 工业化带来了环境的变化( )
2.目前我国已处于工业化的过程中,调查你周围环境的变化和你家庭生活的变化,写一篇题为《工业化对我生活的影响》的短文。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一、科学家
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它的三大成就。1687年,牛顿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他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指出:物种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生物的发展和进化不是由神的意志或生物本身的欲望决定的,而是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结果;人类也是进化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
二、文学巨匠
巴尔扎克(1799-1850)是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当时法国正处于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巴尔扎克将所见所闻融入小说写作中,完成了一套名为人间喜剧的系列小说,在小说中,他把观察到的,种种社会现象,描绘出来,塑造出许多,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经典之作如《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国,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比巴尔扎克稍晚一些,俄国也出现了一位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的小说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在宏阔的社会背景下,描绘出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托尔斯泰在作品中,一方面深刻揭露了俄国专制主义和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榨,另一方面又否定暴力革命,宣扬道德上的博爱,这反映了在社会转型时期,俄国农民,既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状态,所以托尔斯泰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三、音乐美术大师
这一时期,德国诞生了一位天才的作曲家——贝多芬。他创作的音乐充满了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和激情,富有感染力。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贝多芬第一
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它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表达出作曲者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
近代的绘画艺术不断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画家。荷兰的梵高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位。凡高的代表作有很多,如《夜间的咖啡馆》、《向日葵》等,《向日葵》中明亮、艳丽的黄色花瓣,表达了画家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课后活动】
1. 根据不同爱好,自愿组成文学,音乐和美术三个小组,分别以巴扎克,贝多芬,和梵高的某一作品作为研讨对象,然后在全班介绍小组的体会和看法。
2. 查阅资料,了解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后,引起怎样的轩然大波?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欧洲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为了夺取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几乎瓜分了整个非洲,亚洲的一半也在他它们的统治下,其他如中国和奥斯曼土耳其等地也沦为半殖民地,欧洲列强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他们之间的竞争与争夺,酝酿着战争。
德国与英国的矛盾最为突出,同时,德国还要防止法国再次称霸欧洲大陆,它与俄国在土耳其也有矛盾。当时奥匈帝国与俄国为争夺巴尔干地区冲突不断,德国为了防止法俄联手反德,与奥匈帝国结成军事同盟,后来,意大利也加入进来,三国同盟的形成,促使法、俄接近。法俄签订针对德、奥的军事协定。20世纪初,英国分别于法、俄缔约,形成三国协约。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展开了疯狂的军备竞赛,局部冲突不断,大战一触即发。
二、大战的爆发
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巴尔干半岛。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和妻子在离开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市政厅后,被事先埋伏在路旁的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枪杀,酿成了萨拉热窝事件,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一个月后,在德国的支持下,以撒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和俄、英、法等国很快参战,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三、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初集中在欧洲战场,后来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十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死伤70多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德国企图打破僵持局面,但遭遇失败,德国从此陷入被动。
战争进行到1917年,交战各国都已精疲力竭,美国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一方的力量,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不久,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下半年,协约国不断发动反攻,德军败局已定,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战争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取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这场战争历时四年多,先后参战的国家共计30多个,牵涉人口约15亿,超过当时世界
总人口数的一半。战争中使用了很多新式武器,如坦克,潜艇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参战各国死伤人数高达3000多万。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美国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这两个大国开始崛起的重要标志。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课后活动】
1. 判断以下表述,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内画√,错误的画×.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已经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列强争霸的结果( ) 工业革命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
三国同盟的建立,促使了三国协约的形成( ) 2.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德国宰相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一位英国外交大臣说:“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
联系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认识,用以上两段材料对英国矛盾进行说明。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一、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德国依然很落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接连失利,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反对战争和要求社会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1917年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要求,反而宣布继续履行沙皇政府的“义务”,将世界大战进行到底,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满。 二、十月革命
1917年7月,临时政府下令前线的俄军大举进攻,结果惨败,这年秋天,饥饿再度袭来,首都居民每人每天只能分配到大约110克面包,这个国经济濒于全面崩溃,每年支付的债务利息几乎等同于战前的国家预算,临时政府的政治陷入全面危机。
列宁分析这些情况后,指出全国已处于“大难临头”的困境,“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已完全成熟”,布尔什维克必须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第二天,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这次革命已经发生在俄历10月,被称为“十月革命”。
三、开辟新时代
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正式开幕。大会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农兵代表苏维埃,苏维埃政权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建议各交战国立即和谈,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大会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新政府由布尔什维克党组成,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布尔什维克党废除了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党机关;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敌对势力相互勾结,企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9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教材核心内容 整理((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