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数学的精神、方法和应用――――――――――――――1 今日物理―――――――――――――――――――――1 环境科学导论―――――――――――――――――――2 人类生存发展与核科学―――――――――――――――3 现代信息电子技术概论―――――――――――――――4 大学化学―――――――――――――――――――――5 生物学导论――――――――――――――――――――6 脑科学导论――――――――――――――――――――7 保护生物学――――――――――――――――――――7 生态学概论――――――――――――――――――――8 人类生物学――――――――――――――――――――9 人类的性、生育与健康―――――――――――――――9 太空探索―――――――――――――――――――――10 自然科学中的混沌与分形――――――――――――――11 现代天文学――――――――――――――――――――11 环境生态学――――――――――――――――――――12 自然灾害与对策――――――――――――――――――13 地史中的生命―――――――――――――――――――14 地球历史概论―――――――――――――――――――14 地球环境与人类社会――――――――――――――――15 自然资源与社会发展――――――――――――――――16 新地球科学观―――――――――――――――――――17 普通地质学――――――――――――――――――――18 历史地理―――――――――――――――――――――19 大学语文―――――――――――――――――――――20 中文工具书及古代典籍概要―――――――――――――20 中国文化在世界――――――――――――――――――21 中国古代诗歌选讲―――――――――――――――――22 中国古代文化―――――――――――――――――――22 老庄导读――――――――――――――――――――23 中国近现代文化思潮述评―――――――――――――24 二十世纪世界史―――――――――――――――――24 基督教文明史――――――――――――――――――25 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26 资本主义史―――――――――――――――――――27 冷战与中国―――――――――――――――――――28 欧洲文艺复兴――――――――――――――――――28 西方文明史导论―――――――――――――――――29 中国哲学史―――――――――――――――――――30 人文学科导论――――――――――――――――――30 西方哲学史―――――――――――――――――――31 世界遗产――――――――――――――――――――32 现代管理科学(文科)――――――――――――――33 政治学原理―――――――――――――――――――33 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34 跨文化交流学――――――――――――――――――34 文科论文写作――――――――――――――――――35 二十世纪大国首脑外交――――――――――――――36 台湾概论――――――――――――――――――――37 法律导论――――――――――――――――――――38 中国文化史―――――――――――――――――――39 英语文学文体学(英文讲授)―――――――――――40 跨文化交际―――――――――――――――――――41
古代东方文明――――――――――――――――――42 艺术概论――――――――――――――――――――43 影视鉴赏――――――――――――――――――――43 艺术作品鉴赏――――――――――――――――――44 交响乐名曲赏析系列课程―――――――――――――44 经济学基础―――――――――――――――――――45
课程介绍
课程编号 00135900
周学时
2 34
课程名称 数学的精神、方法和应用 总学时
英文名称 Colourful Mathematics 学 分 2 开课单位 数学科学学院 授课对象 全校本科生 先修课程 无 课程简介:
课程的中心思想:“数学是理解科学的一把大钥匙”。将讲授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涉及数学与科学、哲学、人文科学以及艺术的交互作用。有史、有评、有理、有趣,有明题赏析,也有艺术鉴赏,丰富学生观察世界的方式,引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探索精神。 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
近40年教龄。教学:本科生教过5门以上大课,研究生教过4门课。科研:双曲几何及其应用,发表论文30余篇,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开课单位 授课对象 先修课程 课程简介:
“今日物理” 课程将尽可能系统地、完整地、准确地讲解经典物理学与近代物理学的主要进展和成就,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同时又注入科技发展的新观点和方法,介绍物理学的现代发展,使学生既能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又能了解本学科的前沿课题和研究动向,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今日物理” 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各系科各年级的学生。是 4 学分的选修课,每周授课 4 学时,1 学期授完。 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 略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环境科学导论
周学时 总学时
2 34
00431215 今日物理 Physics Today 物理系 全校本科生 无
周学时 总学时 学 分 授课教师
4 68 4 高崇寿
授课教师 张顺燕
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of 学 分 2
Environment Sciences 开课单位 技术物理系
授课教师 姚荣奎
授课对象 全校文、理本科生和研究生 先修课程 无 课程简介:
按国家教委“环境教育纲要”要求,本课程以提高北大同学的环境意识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观念为宗旨,这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优良素质(包括三方面:环保基础知识,增强环保法制观念和树立环境的伦理道德意识)。课程内容以当代世界重大环境问题为主线,密切结合中国国情,本着“常讲常新”的精神,及时总结最新环科动态和研究成果,充实材料介绍给同学。应用电化教育(录像、投影等)作为有力的辅助教学手段。两次课程评估结果受到同学的欢迎和肯定。 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
教学:1.主讲“环境科学导论”全校公选课(1991.9至今共十三届);2.主讲“定量分析化学”课(二届)3.主讲“大气污染原理和监测方法”和“室内空气污染”等。 科研:1.“六五”到“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两广和青岛等地酸沉降特征和防治研究“,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集体或个人);2.北京、青岛等地“大气气溶胶来源和特征”、“光化学烟雾成因”、“室内空气污染和水系质量评价”等工作。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人类生存发展与核科学
周学时 总学时
2 34
英文名称 Nuclear Science and 学 分 2
Human Subsistence and Development 开课单位 技术物理系
授课对象 本科 (全校文科和理科) 先修课程 (没有专门要求) 课程简介:
主要讲授原子核与放射性、核能利用、核分析、核辐射防护、核辐射加工、核医学和核示踪等技术阐明核科学技术在当前人类生存发展中的巨大的和独特的作用;同时也说明放射性照射人体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人们如何安全地使用放射性造福人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大学生能够获得当代高科技核科学应用基本知识,对放射性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分析“利与弊”,克服“核恐惧”心理;而且了解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科学素质,增强科学研究的能力。 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
刘洪涛 教学曾获1999年北大教学优秀奖;科研曾获1995年国家教委科研进步一等奖,北大1995年、1997年度科研成果二等奖。
姚淑德 教学曾获北大教学优秀奖、北大优秀教学成果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科研曾获199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蔡建新 主讲7门课程,承担完成数据测井系统、C/O比能谱测井仪、相机数据获取系统像、智能变送器控制系统等多项研究。
郭秋菊 工学博士,承担“辐射防护基础”教学及多项科研项目。
郑春开 哈鸿飞 唐人寰三位已退休教授继续参加讲授。
授课教师 刘洪涛等
课程编号 周学时 2 36 2
课程名称 现代信息电子技术概论 总学时 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Information Electronics 开课单位 北京大学电子学系
to 学 分 and
授课教师 沈伯弘
王志军
授课对象 全校 先修课程 无 课程简介:
现代信息电子技术是高科技领域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并与每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密切相关。该课程是一门非电子专业类的通识课程,不用很多数理推导来讲述信息电子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特别是数字技术、数字通信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信息电子科学的发展历史和最新技术动向;介绍几种典型的信息电子系统,如:通信系统、信息处理系统、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最后对INTERNET网做一简单介绍。使我校大学生对这门新兴学科有个简单了解。
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
历任“数字电路”、“微机原理” 、“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课程讲课。现任面向21世纪信息电子科学专业课程内容与体系改革项目组组长、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专家组组长。
长期从事电路与通信方面的研究工作,参与我国防汛自动测报系统的总体设计、负责野外测站、中继站的设计与开发。多次获国家、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大学化学
周学时 2 总学时 34
英文名称 University Chemistry 学 分 2 开课单位 化学学院 授课对象 非化学类理科系 先修课程 普通物理 高等数学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结构和物性为基本出发点,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性为基础,以分子结构、晶体结构为重点,以材料化学为主线,结合现代科技中的化学问题,阐述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了解重要功能材料的化学特性,使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其目的在于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理科人才,有利于交叉学科的发展和高科技的需要 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
曾担任化学系普通无机化学及实验主讲,现任无机化学理论课主讲和普化无机主持人。现担任非化学类理科实验班《大学化学》课主讲,从事无机化学和材料化学的研究。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01139230 生物学导论
周学时 总学时
2 34
授课教师 姚光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声明:本手册内容版权归北京大学教务部所有 未经允许(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