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苏州园林艺术之建筑篇(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1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外檐装修有长窗、半窗半墙、地坪窗、横风窗(横披)、和合窗、砖框花窗以及各种挂落、栏杆等。

(1)长窗(槅扇)通常落地,布置在明间,或用于全部开间。一间可设四扇,六扇、八扇,视开间的大小而定,而以六扇的较多。长窗的内心仔部分过去装蛎壳,后来才有玻璃。内心仔花纹式样很多,常用的有十余种,各种花纹又有不少变化。

长窗的夹堂和裙板常用通长的木板,上施雕饰,形成阴阳起伏的断面,花纹多雕如意,静物、花草等式。如全用心仔不用裙板从上至下全部透空,显得玲珑透漏,称落地明罩,如拙政园远香堂长窗。边梃,横头料的看面线脚分亚面、浑面、文武面,合桃线等。梃面和横头料的线脚周匝衔接。

(2)半窗半墙常用在次间、过道和亭阁的柱间。半墙高约一尺半,上设半窗与坐槛,并可坐人。如用在亭阁处,坐槛外还可装设鹅颈椅。窗的宽度根据开间尺寸决定,大致与长窗相同,自一尺半至二尺(约50厘米至65厘米)。

(3)地坪窗多用在厅堂次间廊柱之间,通常为六扇。其式样与构造和长窗相似,但长度仅等于长窗中夹堂下的横头料至窗顶的尺寸。窗下为栏杆,栏杆和窗的花纹均向内,栏杆外装雨挞板,遮蔽风雨,可随时装卸。

(4)横风窗用于较高房屋中,装在上槛和中槛之间,成扁长方形。

(5)和合窗式样较特殊,其开关方法不同于上列各窗,而是上下两窗固定,中间可用摘钩支撑,北方称为支摘窗。

(6)砖框花窗用在建筑的山墙上,砖框为水磨砖拼接而成,外形有方、长方、六角,八角等式,但此窗不能启闭。较大的窗还在窗上做窗罩,除有装饰作用外,又可遮雨保护窗扇。

上列各窗的花纹大致与长窗的花纹相同,线脚形式亦同前。

(7)栏杆常装在走廊两柱之间,也可装在地坪窗,和合窗之下代替半墙。栏杆有高低二种。低的,称半栏,高一尺半至二尺二寸,上设坐槛,多装在走廊之间。高的,一般为长窗高的三分之一。花纹以美观而能与周围相调和为宜。栏杆线脚仅有浑面、亚面、木角(即直角)三式,取其简洁大方。

(8)鹅颈椅多用于临水的亭榭楼阁中,因靠背弯曲似鹅颈而得名。其边框两端底部开较浅的榫与坐板相结合,用铁钩与柱联系,可作为坐憩时凭依用。

(9)挂落是用木条相搭而成,悬装在廊柱间枋子之下。挂落式样以田川居多,藤茎和冰纹不多见。挂落的构造以三边作边框,而两边框的下端作钩头形,雕成如意纹。边框多用榫接固定于柱上。挂落则一端用榫,一端插竹销,连接在边框上,可装可卸。

2.内檐装修

内檐装修大致有纱槅(又名纱窗)和罩两种,其特点是布置灵活,式样多变,用以区别使用性质不同的空间和烘托出建筑物的性质。如厅堂常用纱槅与罩分为前后二部。鸳鸯厅的做法,尤能说明内檐装修在功能上的作用;厅内脊柱落地,往往在明间脊柱间设纱槁,而在左右次间脊柱间施挂落飞罩,将内部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使用部分。

为了使空间有变化和有层次,室内使用纱槅或飞罩不但能将一个宽敞的空间划分成若干个小巧玲珑的活动范围,形成若干层次和流通的空间,并且可随使用要求布置家具,使室内各部分空间能分能合,灵活多变。

(1)罩有飞罩、落地罩、挂落飞罩三种。飞罩和挂落相似,但两端下垂如拱门,用在脊柱或纱槅之间。落地罩的形式是飞罩二端落地,内缘作方、圆、八角等形状。挂落飞罩和挂落形式相似,但两端下垂比飞罩为短。罩的大小,形式一般视空间的大小而决定。

罩的花纹有藤茎,乱纹、雀梅,松鼠合桃,整纹、喜桃藤等式。罩的构造大致和挂落相同,但飞罩和落地罩有以整块或两、三块木料雕空而成者,材料多用银杏、花梨等优质木料,便于雕琢花纹。

罩的佳例,如留园林泉耆硕之馆的圆光罩,由于面积较大,为了避免单薄之感,边框采用内外两圆形式,框内有重点而又均匀地分布了较大的叶形花纹,其间连以较纤细的、绕曲的树枝形花纹作为衬托,构图自由而富于变化,罩的雕镂与拼接也很精细。又如拙政园留听阁的飞罩,利用树根形长条花纹贯穿全罩,而在中间和两角以松,雀、梅纹样作点缀,显得小巧玲珑,能与建筑相适应。狮子林古五松园芭蕉罩,形式少见,雕刻也较写实。耦园山水间水阁的落地罩,体型较大,雕刻精美,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2)纱槅形式与长窗相似,但在内心仔背面或钉青纱或钉木板,板上裱字画通常分内心仔为三部,中作长方框档,四周镶回纹装饰,称插角,或在四周连雕花结子。也有在框内镶冰纹彩色玻璃,。四周镶花结的。纱槅形式,轻巧秀丽,其夹堂和裙板多雕花草或案头供物。有的用黄杨雕刻花纹胶贴,结子插角也可以用黄杨、银杏雕成。

(五)墙与漏窗、洞门、空窗

园林中的墙多用来分割空间、衬托景物或遮蔽视线,是空间构图的一个重要因素。苏州园林中,建筑物密集,又要在小面积内划分许多空间,因此院墙用得很多。这种大量暴露在园内的墙面原来比较突兀枯燥,可是经过建筑匠师们的巧妙处理,反而成了清新活泼的

造园要素,长期以来已是江南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园中用墙,一般都用薄砖空斗砌筑,形式有云墙(波形墙),梯级形墙、漏明墙、平墙等,色彩以白为主,偶尔也用黑色和青灰色。白墙不仅和灰色瓦顶,栗褐色门窗产生色彩的对比,而且可以衬托湖石竹丛和花木藤萝。白墙上的水光树影变幻莫测,为园景增色不少。墙上设漏窗、洞门、空窗等,形成种种虚实对比和明暗对比,使墙面产生丰富多彩的变化。

漏窗(又称花墙洞)用于园林不仅可使平板的墙面产生变化,而且在分隔景区时可使空间似隔非隔,景物若隐若现,富于层次。而漏窗本身的图案,在不同的光线照射下,产生富有变化的阴影,成为点缀园景的活泼题材。

苏州园林漏窗的窗框通常只做两道线脚,而不用水磨砖镶砌。窗框的形式有方、横长、直长、圆、六角、八角、扇形及其他各种不规则形状。而前三种除了做成方角以外,又有圆角和海棠纹等形式。在数量上,各园漏窗以方形与横长两种为多。走廊上成排的漏窗,为了便于观看窗外景色,下框离地面约在1.3米左右,但也有专为采光、通风和装饰用的漏窗,离地面较高。

漏窗的花纹图案灵活多样,在苏州不下数百种。构图可分为几何形体与自然形体两类,但也有混合使用的。

几何形体图案多由直线、弧线、圆形等组成。全用直线的有万字,定胜、六角景、菱花、书条,绦环、橄榄,冰纹等。全用弧线的有鱼鳞,钱纹、球纹、秋叶、海棠、葵花、如意、波纹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线条构成的有夔纹,万字海棠、六角穿梅花和各式灯景等。还有四边为几何图案,中间加琴棋书画等物的式样。

自然形体的图案取材范围较广。属于花卉题材的有松、柏、牡丹、梅、竹、兰、菊、芭蕉、荷花、佛手、桃,石榴等。属于鸟兽的有狮、虎,云龙,蝙蝠,凤凰和松鹤图、柏鹿图等。属于人物故事的多以小说传奇,佛教故事和戏剧中的某些场面为题材。

在构图上,上述各种漏窗的花纹图案不乏精美的作品。一般说来,以直线组成的图案较为简洁大方,曲线图案则较生动活泼,鸟兽人物故事的好作品则较少。直线与曲线组合时,通常以一种线条为主。直线和曲线都避免过于粗短或细长,以免产生笨拙,纤弱和凌乱的感觉。

几何形体和自然形体两类图案,不论如何千变万化,总与所用材料的性能和特点有密切关系。其中几何图案以砖、瓦,木三者为主要材料。图案中较短的直线多用

12.5X10.8X1.4厘米的望砖,超过一砖长的直线和复杂的锦纹等则用木片,尤以横长的直线条,非木不可,弧形和较大圆形常用不同尺寸的板瓦做成,小圆形则用筒瓦。自然形体的图案过去都用木片、竹筋作骨架,因不坚固,后多改用铁片,铁条,在铁骨架上以灰浆、麻丝逐层裹塑而成各种形象。

此外还有用琉璃材料制成的预制漏窗,花纹都作几何形,较为坚固耐久,但过去限于材料和制作方法,形式比较单调,在各园中很少采用。

园林中的院墙和走廊、亭榭等建筑物的墙上往往有不装门扇的门孔,称为洞门(又名地穴);和不装窗扇的窗孔,称为空窗(又名月洞)。洞门除供人出入,空窗除采光通风外,在园林艺术上又常作为取景的画框;使人在游览过程中不断获得生动的画面。小院往往在洞门,空窗后面置石峰、植竹丛芭蕉之类,形成一幅幅小品图画,是苏州古典园林常用的手法。洞门和空窗还能使空间互相穿插渗透,达到增加风景深度和扩大空间的效果。

洞门的形式有圆,横长,直长、圭形,长六角,正八角、长八角、定胜、海棠、桃、葫芦、秋叶,汉瓶等多种,而每种又有不少变化,如长方形洞门的上缘,除作水平线外,又有中部凸起,或以三、五弧线连接而成。洞门上角,简单的仅作海棠纹,复杂的常加角花,形似雀替;或作回纹、云纹,构图多样。空窗式样也有方,横长、直长、六角、圆形、扇形,葫芦、秋叶,汉瓶等形式。洞门和空窗的形式和比例,与房屋,墙面及空间环境有关,如在分隔主要景区的院墙上,常用简洁而直径较大的圆洞门和八角洞门等,以利通行。走廊、小院等处则多采用直长;圭角、长八角及其他轻巧玲珑的形式,尺寸较小,角花也变化多样。轩馆亭榭的空窗多用横长、直长、方形等式样,取其简洁朴质。走廊上连续的空窗大多体形不大而式样各不相同,排列也有疏有密,以免重复单调,如笑园的楼廊和狮子林复廊所示。空窗的高度为了便于眺望,多以人的视点高度为标准来决定。

洞门和空窗的边框通常用灰青色方砖镶砌,其上刨成挺秀的线脚,形式多样,与白墙配合成朴素明净的色调,是形成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特色的一个重要因素,门窗洞边框常用的线脚有缩涩线,木角线、亚面,浑面、文武面等。这种线脚都需用特别的涩锯和圆口线方、偏线方,平线口等刨刨出。最后用凹圆形、凸圆形和平的砂砖打磨光滑。在方砖背面需做鸽尾榫卯口,用木板做成榫头插入卯口以承托其重量,木块后端则砌入墙内。安装完毕后用油灰嵌缝,并用猪血砖屑灰嵌补砖面和线脚上的隙洞,待干后再用砂砖打磨平滑。

(六)铺地及建筑小品 1.铺地

苏州古典园林的铺地,式样丰富多彩。一般房屋内多铺方砖,走廊地面除偶用方砖外,多以侧砖构成各种简朴的几何图形。室外露天地面往往结合环境采用多种形式。如踏步、庭院、道路和山坡蹬道等,有的用规整的条石、侧砖,有的用不规则的湖石、石板、卵石以及碎砖,碎瓦、碎瓷片,碎缸片等废料相配合,组成图案精美色彩丰富的各种地纹,充分表现了造园工人的智慧创造。这些地纹除条石外通常称为“花街铺地”。

房屋内部方砖铺地可分为实铺和空铺两种。实铺是在原土上加夯铺砂,砂上置方砖,然后用油灰嵌缝,再经补洞、磨面而成。空铺的目的是防潮,做法是在方砖下砌砖墩或地龙墙,然后铺砖。这种办法较费工料,且不能承受较大的集中荷载,因此很少采用。

室外庭院铺地多用砖,瓦、石等材料。具体处理变化很多,而以色彩、形式调和为佳。图案式样大致有以下各类:

纯用砖瓦的图案有席纹、人字纹、间方,斗纹等。

以砖瓦为图案界线,镶以各色卵石及碎瓷片,图案有六角、套六角、套六方、套八方等。

以砖瓦、石片,卵石混合砌的有海棠、十字灯景、冰裂纹等。 以卵石与瓦混砌的有套钱,球门,芝花等。

其中以各色卵石铺地较多,花纹形如织锦,颇为美观。也有以色彩鲜艳的瓷片、缸片铺成动植物图案,但较费工而繁琐。

铺地施工,旧法是将原土夯实后垫细土约5厘米,再在上面铺各种砖石图案。 2.建筑小品

园林中的建筑小品常见的有平台栏杆,花架,石桌、石凳,砖刻、碑碣、书条石等。 平台栏杆多用于临水的厅堂榭舫,山巅亭阁前也偶有使用。平台大小和栏杆高低式样与

周围的房屋水池有密切关系。拙政园远香堂北面平台上用低矮的水平石栏杆,既衬托了厅堂,又和开阔明净的池面相协调。香洲前面的平台栏杆,为了配合精致的画舫,形式较为轻巧。 花架,一般以木架,铁架为多。竹架虽较自然,但不耐久。网师园池东则用假山承托紫藤以代花架,别具一格。

园林中的露天石桌,石凳有两种。一种是石板、石块制成的,经过加工成方形或圆形,如沧浪亭和怡园小沧浪等处。另一种系用自然的湖石或黄石叠成,如留园东园一角和环秀山庄假山洞内的石桌、石凳,都是用天然湖石叠成,做得极为自然。

砖刻是苏州建筑常用的装饰之一。除门窗洞边框刻有各种线脚的水磨砖外,比较突出的是砖刻门楼、山墙两端的墀头以及洞门上的砖框匾额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网师园大厅前的砖刻门楼、雕工精细,造型优美,反映了苏州工匠的高度技艺。

书条石、碑碣在苏州园林中也应用得很多。凡是走廊一侧墙上不适于开窗取景的,往往用名家书法(法帖)刻在石上,镶在墙中作为廊内缺少景面的一种补救,可以怡园及留园为代表。此外,也有用园记、图画等石刻品嵌于墙面者。碑碣则多陈设于亭内,如沧浪亭、

狮子林的御碑亭等。石屏、石山、石桥等处,用隶篆书法题字加以点缀,也是常见的手法。当然,上述法帖、碑刻就其内容来说,大多是宣扬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必须批判。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苏州园林艺术之建筑篇(3)在线全文阅读。

苏州园林艺术之建筑篇(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2840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