舫又称旱船,是一种船形建筑,多建于水边。前半部多三面临水,船首的一侧每设有平桥与岸相连,仿跳板之意。舫的平面分前,中,后三段。前舱较高,中舱略低,尾舱则多为二楼, 以便眺望,与苏州画舫相似。舫内楼梯均设于尾舱与中舱之间,下层入口处设有舱门。舫首正面开敞,前舱、中舱两侧筑矮墙,其上为连续长窗,尾舱常以粉墙与前舱、中舱作虚实对比。屋顶式样通常是前,后二部分采用歇山顶,中部用两披式。典型的例子为拙政园的香洲和怡园的画舫斋,不但比例造型较好,而且装修也颇精美。
旱船不位于池侧的称船厅,平面作长方形,多在短边两面设长窗,长边两面装半窗,屋顶用卷棚歇山式,其中无楼层的如畅园的桐华书屋即是一例。有的船厅后舱楼上,以阁道与附近楼房相连属,但一般不常用,现存的仅南石子街某宅花园一处。
4.亭
亭为休憩凭眺之处,也是园林风景中的重要点缀。亭的位置可设于山上,林中、路旁、水际,式样和大小因地制宜。亭有半亭和独立亭的区别。前者多半与走廊联系,依墙而建,故称半亭,如拙政园东半亭(倚虹亭)西半亭(别有洞天)。后者每建于池侧、山巅或花木丛中,因而它的位置形体须与环境相配合。如拙政园中部的雪香云蔚亭建于山上,因山形扁平,故采取长方形平面;该园西部的扇面亭位于池岸向外弯曲处,因而以凸面向外;狮子林的扇子亭建于西南角地势略高处,为了便于凭栏眺望,亦采用凸面向外的形式。
亭的平面有方、长方、六角、八角、圆形,梅花、海棠、扇形等类。方形亭如拙政园的梧竹幽居亭、怡园的金粟亭等。长方形平面的如拙政园的雪香云蔚亭,绣绮亭。六角亭如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留园的可亭、怡园的小沧浪亭等。八角亭如拙政园的塔影亭、西园的湖心亭等。圆形亭如拙政园的笠亭。留园的舒啸亭则为六角平面园顶的例子。圭角平面的如留园的至乐亭、天平山的四仙亭。扇形平面的如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狮子林的扇子亭。海棠形平面的有环秀山庄新迁建的海棠亭。此外,还有用两个方形平面组成一亭的,如天平山的白云亭。
亭的立面有单檐重檐之分,其中以单檐居多。亭顶式样多采用歇山式或攒尖顶;宝顶式样也颇多。亭的构造随平面立面而定。单檐方亭通常为四柱或十二柱,六角亭为六柱,八角亭为八柱;重檐方亭可多至十六柱,六角、八角亭的柱数为单檐加倍。方亭柱高,按亭面阔的十分之八,柱径按柱高的十分之一;六角亭柱高按面宽的十分之十五;八角亭柱高可占面宽的十分之十六。柱间多不设门窗,柱间下部设半墙或平栏,半墙高约五十厘米,上敷坐槛或鹅颈椅,用以坐憩,上部悬挂落。
5.廊
廊在园林中是联系建筑物的脉络,又常是风景的导游线。它的布置往往随形而弯,依势而曲,蜿蜒逶迤,富有变化,而且可以划分空间,增加风景深度。
廊按形式分有直廊、曲廊、波形廊、复廊四种;按位置分有沿墙走廊、空廊、回廊、楼廊、爬山廊、水廊等。廊不但环绕池沼山林,有时竟跨越山坡,或通过树丛,或翼然水上,将房屋山池等联系成统一的整体。
曲廊多迤逦曲折,仅一部分依墙而建,其他部分则转折向外,因而在廊与墙之间构成若干不同形状的小院,栽花布石,添加无数小景,这是当地园林常用的手法之一。
复廊即两廊并为一体,中间隔一道墙,墙上可设漏窗,两面都可通行。这种形式在园林中的应用,既可分隔景区,又可通过漏窗使一景区和另一景区,互相联系,增加景深,还能产生步移景异的效果。此类复廊作为内外景色的过渡,尤觉自然,如怡园的复廊、沧浪亭的复廊,狮子林的复廊。
楼廊又称边楼,有上下两层走廊,多用于楼厅附近,亦有从假山通过边楼而与楼厅相联系的做法,如拙政园见山楼侧楼廊、耦园的西园藏书楼东部边楼、南石子街某宅的边楼等。 爬山廊建于地势起伏的山坡上,不仅可以把山坡上下的建筑联系起来,而且廊子的造型高低起伏,丰富了园景。如留园涵碧山房西面至闻木樨香轩一段,拙政园见山楼西面爬山廊等。
水廊跨凌于水面之上,能使水面上的空间半通半隔,增加水源深度和水面的辽阔,所谓“浮廊可渡”即象征廊与水的关系,拙政园西部波形廊即水廊一例。
廊的造型以轻巧玲珑为上,忌太高与开间过大,一般净宽为1.2米至1.5米左右,柱距3米上下,柱径约15厘米,柱高2.5米左右。立面多为开敞式结构,亦有用漏明墙的,墙上设空窗或漏窗。廊柱之间有的在下部用水磨砖做成空格,或迳砌以矮墙,上部覆以砖板,可供坐憩。廊的梁架均较简单,常作三界回顶或二界。沿墙走廊的屋顶皆采用单面坡式,厅堂周围回廊的屋顶则和厅堂为一整体,而在内部做轩。复廊屋顶皆用两坡顶式,以正中隔墙为分界,内部天花亦做成各种轩式。楼廊、水廊、爬山廊,波形廊等因位置不同,其构造方式根据不同的要求灵活处理,但基本上不超出以上几种范围。
(三)建筑构造 1.屋顶
屋顶是古典园林建筑富有艺术表现力的部分,造型多变,翼角轻盈,成为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玲珑秀丽风格的因素之一。
屋顶常见的式样有硬山、歇山、攒尖数种,而以卷棚歇山顶尤多。不过为了配合环境,有些仅正面屋角反翘,而背面不反翘,也有东端反翘而西端不反翘的。屋顶处理手法虽多变化,而通常做法大致如下:
(1)屋面和提栈 苏州气候温和,风力较小,屋面一般是在望砖或望板上直接铺瓦,仅在屋脊和檐口处用灰泥。圆形攒尖顶的盖瓦用上小下大的筒瓦。
屋面坡度多半较平缓。由于两桁间的高度自下而上逐段增高,屋顶坡度也相应逐渐增大,而使屋面形成曲线,苏州工匠称此制为“提栈”。
(2)屋脊 屋顶除回顶(卷棚)外,正脊常见的形式有游脊、甘蔗脊?纹头脊、雌毛脊、哺鸡脊等。前三种式样较简单,常用于普通平房;后二式多用于厅堂,拙政园远香堂的正脊则是较特殊的例子。正脊高度一般自一尺至一尺八寸许,由屋顶的大小而定。垂脊处理较简单,尽头有时也置天王或作回纹花饰,戗脊则多变化,可作各种式样。
(3)屋角 屋顶如为歇山式或攒尖式,屋角反翘式样通常有嫩戗发戗(即子角梁起翘)与水戗发戗(即戗脊起翘)二种。
水戗发戗的构造较简易,只有老戗(即老角梁)没有嫩戗(子角梁),而木构件本身不起翘,仅戗脊端部翘起。嫩戗发戗的构造较复杂,其老戗下端斜立嫩戗,故屋檐两端升起较大。
老戗和嫩戗相交的角度,一般须是老戗、嫩戗和水平线成的两锐角大致相等,而老戗与水平线所成角度是根据屋顶坡度而形成的。因此,屋顶坡度决定后,也就决定了屋角起翘的高低。这是因为考虑屋顶坡度如果很陡,屋角起翘很低;或者屋顶坡度低,而屋角起翘高,都容易产生生硬的感觉。怡园四时潇洒亭和画舫斋虽只有老戗,但下端弯起,形似嫩戗,是一种变体。
两种发戗(屋角起翘)的木构造虽不同,但水戗(戗脊)的构造大体相同,不过有的挺拔有力,有的平缓舒展,都赋予建筑以轻巧、活泼的形象。水戗的高度与曲率一般同屋顶的大小和坡度成正比。
两种发戗的应用,除与屋面坡度有关外,还须注意周围环境与各建筑的相互关系和艺术效果。如拙政园中部的远香堂和倚玉轩的屋角同为嫩戗,但起翘的缓陡显然不同,形成稳重和轻巧的对比。
2.梁架
梁架结构随建筑形式的不同,变化颇多,但其共同特点是善于运用草架和复水椽。凡厅堂轩榭前后添卷,或鸳鸯厅内部的回顶,都用此种方法,内部看来,好象是几个屋顶的联合,但从外部看去仍是一个整体。多数草架是随外表屋面与内部轩卷的要求,自由变化,不受间架的限制,施工可较粗糙,而又不致影响室内的艺术效果。复水椽与望砖常可用以代替天花板,便于隔热防寒。梁柱的比例较为轻巧挺秀,其间施以各种花纹的挂落,具有南方建筑的特色。
各类梁架结构依屋顶形式的不同,大体可分为三类:
(1)在硬山、悬山、歇山三种屋顶中,前二种的梁架结构由“贴”(苏州工匠称每榀梁架为“贴”)组成,天花则多用回顶,因其顶界处所成曲线显得柔和,并与卷棚屋顶相适应。回顶梁架用料可为扁作,亦可圆料。歇山顶的亭子也多用此种做法,例如拙政园西半亭,留园又一村亭等。
“贴”式虽多变化,但是构造原则不外乎在柱上架梁,梁上再置童柱(即瓜柱)或斗,层层相叠,以承桁椽。因此,梁架各构件的形式都有一定的做法,其中以厅堂的梁架做工最为精致,用料也较考究。厅堂用斗拱的很少,个别的例如拙政园三十六鸳鸯馆,檐下为一斗三升,柱头用坐斗。
(2)攒尖式屋顶的梁架,大致有三种做法:
一是用老戗支撑灯心木。这种做法可在灯心木下做轩,加强装饰性,如景德路某宅六角亭,但由于刚性较差,只适用于较小的亭。拙政园笠亭亦为此种做法,只是老戗又挑出檐桁外。
二是用大梁支撑灯心木。一般大梁仅一根,如亭较大,可架二根大梁,或平行,或垂直,但因梁架较零乱,须做天花遮没,实例如怡园小沧浪亭。
三是用搭角梁的做法。如为方亭,结构较为简易,只在下层搭角梁上立童柱,柱上再架成四方形的搭角梁,与下层相错45‘便可。如为六角亭或八角亭,则上层搭角梁也相应地须成六角形或八角形,以便架老戗。梁架下可做轩或天花,亦可开敞,实例如拙政园的塔影亭。艺圃乳鱼亭梁架结构较特殊,方形攒尖顶,搭角梁架于檐下斗上,其上置斗,再架老戗,戗尾挑出较长,其上桁条成井字形天花。
(3)混合式屋顶,由于建筑平面较特殊,梁架做法也较灵活,以满足屋顶外形的要求。实例有拙政园的扇面亭、天平山的白云亭和四仙亭等。
3.油漆
苏州园林建筑所用的油漆,其用料和施工,多继承当地的传统旧法,与一般的油漆工程不同。园林建筑里常用的油漆做法有四种:
第一种用于一般建筑的柱,梁、枋,椽等处的为“满披面漆,一铺广漆”。这是在木料上先用面漆作底层,其上加稀猪血浆一层作调色之用,最后以广漆一铺作盖面。这种油漆多为栗壳色,亦可做成其他颜色。
第二种是“满披面漆,两铺广漆”,用于门窗和内外装修。如为考究工程,则不用猪血面漆,而用广漆面漆作底,并且不用稀猪血浆调色,而以广漆调色,可使漆与木料结合密切,更为耐久。其颜色以栗壳色居多,但亦可调配为其他各种颜色。
第三种是“满披面漆,一铺黑广漆”,色黑,表面有光泽,常用于厅堂的柱子及大门。
第四种是“灰布罩黑光漆”,比第三种更为考究,即清官式的“披麻捉灰”做法,如拙政园远香堂与留园五峰仙馆的柱子就是使用这种油漆做法。
(四)装修
园林建筑的装修,具有中国古代建筑装修所固有的轻便灵活的特点,由于形体秀丽,雕刻精美,点缀衬托相宜,不仅能满足功能上分隔空间的要求,还能适应园林风格使建筑形体与细部相结合,发挥了应有的艺术效果。如各种各样的门窗做法与布置方式,以及富有变化的挂落、长窗(即槅扇)、心仔(即窗棂)构图、装饰花纹、雕镂、油漆等,构成了园林建筑玲珑,秀丽、多姿的外观,丰富了园林艺术。
有变化的处理和重点装饰,是苏州古典园林运用装修的常见手法,从而形成了主次分明,形式丰富和生动活泼的艺术效果。在同一园林中,不同建筑的装修布置各具特色。如厅堂多在明间设长窗,次间设地坪窗(即勾栏槛窗),四周绕以廊轩,廊柱上部装有挂落,雕饰精致;室内纱槅上裱糊字画或彩色纱绢。若为四面厅,四周用落地明罩,从上到下都用玻璃,不用裙板,以便于观赏景色。轩馆小筑则常面阔三间,中间设长窗,次间设半墙半窗,两侧为硬山墙或屏风墙,室内多在建筑背面作一式长窗,雕刻简朴,另成一种格局。亭榭则在柱间悬挂落,下部有时设槛墙或鹅颈椅,以供坐憩。楼阁常用和合窗(即支摘窗),其下层用粉墙、洞门等。
建筑装修,采取重点处理手法的也屡见不鲜。如拙政园西部留听阁的装修集中于内部,其飞罩、长窗均极尽变化之妙。三十六鸳鸯馆南北栏杆花纹,沧浪亭翠玲珑的裙板雕饰,皆扇扇不同。又如厅堂为了突出明间,装修往往富丽精致,左右各间的装修则比较简洁。
雕饰较多的装修所用木料,以质地坚硬细致的楠木、红木、花梨、黄杨和银杏等优质木料为多,一般装修则用松木及杉木。优质木料常露出木纹本色,或漆以栗褐、重枣,乌黑或焦黄诸色,衬以白墙与灰色的水磨砖门框,组成素净与温和的色调。
装修可分为外檐装修和内檐装修两类: 1.外檐装修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苏州园林艺术之建筑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