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湿地公园设计方案(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1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具体进出水水质指标见表2—2。

表2-2进出水水质设计指标表(mg/L)

指标 设计进水水质 控制出水水质 预计出水水质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水质 去除效率 CODcr 120 ≤30 22.2 30 81.5% BOD5 34 ≤6 4.8 6 84.5% NH3-N 17 ≤1.5 1.37 1.5 91.9% TN 18 ≤1.5 1.38 1.5 92% TP 3 ≤0.3 0.27 0.3 91%

3.方案选择论证

3.1工艺方案选择原则

本项目水质净化的对象是被污染的河水,水体中污染物主要为有机物、氨氮、总氮、总磷等,污染物浓度低,需要净化的水量大,处理后出水水质要求高,河水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水质。根据设计进水水质、处理出水水质目标要求、用地面积和工程规模等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各种工艺都有其一定的适用条件,应视工程的具体条件,选择合适的水质净化工艺,不仅可以降低工程投资,且有利于水质净化的运行管理及减少水质净化的运行费用,保证整个水体水质良好,水质净化工艺选择必须做到: (1)水质净化设施出水水质应满足国家和地方现行的有关标准、法规规定;

(2)应充分考虑本工程进水水质指标和出水水质指标要求,经比较优先采用低能耗、运行费用低、基建投资少、操作管理简便的成熟处理工艺;

(3)积极慎重地采用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在去除有机污染的同时,除磷脱氮也有较好的效果; (4)采用生态型新工艺、新技术,水质净化设施与生态工程措施相结合,污染物去除与景观效果相结合的原则。 3.2处理工艺简述 3.2.1水解酸化池

水解酸化是一种生物一级强化处理的技术。厌氧发酵包括水解、

酸化、产乙酸、产甲烷四个阶段,水解酸化工艺就是将厌氧发酵过程控制在水解、酸化过程,水解反应过程中并未完成对有机物的降解,只是在水解产酸菌的作用下,污水中的非溶解性有机物被水解为溶解性有机物,大分子物质被讲解为小分子物质。因此经过水解酸化后,污水的可生化性得到较大提高。

水解酸化工艺放弃了厌氧反应中反应时间较长、控制条件要求过高的产甲烷发酵阶段,而在水解酸化阶段后采用适当的后续工艺(如好氧生物处理),在经济方面和出水水质上均可达到较好的效果。在水解酸化一级强化处理工艺中,用水解代替初沉池,污水从池底进入,水解池内形成一悬浮厌氧活性污泥层,当污水由下而上通过污泥层时,进水中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被厌氧生物絮凝体絮凝,截留在厌氧污泥絮凝体中。经过水解工艺后,污水BOD5的去除率均为25%~35%,COD去除率为30%~40%,SS的去除率为70%~90%。 3.2.2接触氧化池

生物接触氧化法又称淹没式生物滤池,在反应器内设置填料,污水经过充氧(或在氧化池底部鼓风曝气)后与填料相接触,使污水得到净化。接触氧化池内装有填料,大部分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式固着生长与填料表面,少部分则以活性污泥的形式悬浮生长于水中。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法兼有活性污泥与生物滤池特性,是一种以生物膜法作用为主、兼有活性污泥法作用的生物处理工艺。在接触氧化段,有机物由于好氧降解会继续减少,磷和氨氮的浓度会因硝化和聚磷菌摄磷作用,以较快的速率下降,硝酸盐氮含量却因消化作用而上升。预曝

气池的设置,高效去除有机污染物的同时,有利于人工湿地合理修整运行参数,植物生长旺盛期可减少曝气,植物枯萎期增加曝气,使人工湿地越冬亦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有利于人工湿地负荷的降低,形成良性循环,减少湿地用地;有利于湿地氧气的供给,使湿地植物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3.2.3辐流沉淀池

沉淀就是利用重力沉降将比水重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操作。沉淀是废水处理用途最广泛的单元操作之一。沉淀池按水流方向划分有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三种形式。平流式沉淀池适用于地下水位高及地质较差地区,可适用于大、中、小型污水处理厂;竖流式沉淀池适用于处理水量不大的小型污水处理厂;辐流式沉淀池适用于地下水们较高地区,一般用于大、中型污水处理厂。考虑到雨季东引河水含泥沙量多和处理出水标准要求高(Ⅳ类水标准),为防止湿地填塞,确保处理系统的长期稳定的良好出水效果,结合本工程的处理规模,处理系采用辐流沉淀池。

3.2.4高效垂直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 (1)人工湿地工艺原理

人工湿地是人工建造的、可控制的和工程化的湿地系统,其设计和建造是通过对湿地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优化组合来进行污水处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生态处理技术,一般由人工基质和生长在其上的水生植物(如芦苇、香蒲等)组成,是一个独特的土壤(基质)一植物一

微生物生态系统。当污水通过系统时,其中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系统吸收、转化或分解,从而使水质得到净化。

人工湿地净化污水主要机理如表3—1所示。

表3—1人工湿地净化污水主要机理 大颗粒物沉降 水生植物和生物滤膜对轻颗粒物的过滤 通过沉淀或过滤聚集颗粒物以达到去除目的 沉降 吸收到基质和腐殖质 挥发 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矿化 转化作用(硝化/反硝化) 从水体直接生物吸收(藻类、细菌生物膜) 从根区间接生物吸收(水体生物膜、挺水植物) 微生物竞争导致部分病菌死亡 物理作用 化学反应 生物反应 ①SS的去除

SS中有有机物和无机物,颗粒的密度和大小变化很大,不同密度、大小的颗粒物具有不同的去除机理和路径。大块物质可通过隔栅去除。部分小颗粒物质可在水解酸化池沉降去除。在人工湿地中SS的去除是相当迅速的物理过程。主要去除机理为沉淀、聚集、表面粘附和过滤等。 ②BOD、COD的去除

湿地中的不溶性的有机物主要是通过湿地的过滤作用而被截留在湿地中;可溶性有机物则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降解过程而被分解去除。生物降解过程主要是通过好氧和厌氧代谢得到降解,从而降低污水的BOD、COD。 ③氮的去除

大多数污水中N是主要成分。N在环境中以多种形式存在,有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湿地公园设计方案(2)在线全文阅读。

湿地公园设计方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2699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