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育工作者站在学生角度阐释,倘若网络流行语大量出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必将喧宾夺主,对传统的正规语言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当然,也有对网络流行语的发展持积极态度的研究者,正如曾任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所长,现任教育部新词新语规范基本原则的第一负责人兼中国网络用语词典的编纂者的于根元研究员所说:“规范是要推动发展,限制了发展的不是真正意义上规范。”同时,于根元编纂的《中国网络用语词典》预计2001年6月份正式出版。这本词典将收入词条2000多条,正文约40万字。顾晓鸣说,“网络语言及其书写方式正深刻地影响着当前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他说,“本世纪初因广播电影和近代印刷术等传媒的普及而产生的白话文,是语言史上最具革命性的;现在,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白话文又在电脑网络和多媒体的激励下,派生出了新颖的‘网语’及‘网话文’,它与新一代青年的语言相紧密相连,将
[9]
成为新世纪的语言方式。”
然而,尽管社会各界对网络流行语的发展有着各式各样的态度,网络流行语却同其他语言文化一样有着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笔者认为网络流行语今后必将会更为广泛地在社会中流行并将对规范语言和语言规范产生更大的影响。原因大致总结为以下两点:
(一)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
国人现在处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流行语是时代的产物。其发展速度必将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相对同步。人们需要网络来创造价值,提供方便,同时,网络又反作用于网民,对网民的价值观,思维、生活方式等产生影响,也势必引发人们对于社会的新的认识和思考。
(二)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语言的发展趋势
网络流行语中的缩略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网民希望简化语言的愿望。而谐音的方式也使汉语从表形语言向表音语言前进了重要的一步。图示格等符号语言的加入也说明了网民对语言的生动化、趣味化提出了要求。
六、余论
网络流行语从其出现到被传播、接纳直至消失事实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顺利进行不乏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大众心理等因素的推动。这些因素都具有时代性,都在随着时间而不断发展改变。因此网络流行语也就成为了语言中不稳定的一份子,随时随地面临着淘汰和更新。
在笔者看来,我们不能禁止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更不能截断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与其视其为传统语言文化的劲敌,不如视其为语言文化发展的明镜。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扬长避短,长善救失。将语言规范的重点放在法律规章制度上,而非网络或生活用语中,正如作家陈村所说:“如果一个小学生写的作文中使用的一句‘网语’,同学们都看得懂而只有老师看不懂,那大家都知道问题出在了谁的身上。”[10]
9
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注释:
[1]百度百科.网络语言
[2]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3]赵玉英引易绍华,2003
[4]张云辉.《网络语言的词汇语法特征》[J].中国语文,2007(6):531-535. [5]连晓霞.《从修辞手法看网络词语蕴含的价值取向》[J].修辞学习,2006(2):
44-47
[6]蒋冰冰.《象征示意:图示格的新发展》[J]. 修辞学习,2003(6)
[7]连晓霞.《从修辞手法看网络词语蕴含的价值取向》[J].修辞学习,2006(2):
44-47
[8]黄碧云.《新生代网络流行语的符号学解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2) [9]顾晓鸣、陈村.《说“网语”》[N]. 东方网,2000-11-16 [10]陈村.《网络“网语”必流行》[N].网易社区,11-20
参考文献:
[1]刘富华.《语言学通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03-01 [2]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10
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3]温胜超.《网络语的未来——以符号学理论浅谈网络语》[J].
科技信息(科学教
研), 2007-12-20
[4]李永红.《汉语网络语中的英语借词透视》[J].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9-26
[5]余云华.《大学校园网络语的民俗语言学分类》[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2006-08-10
[6]赵亚娜.《浅析当前网络语》[J].新教育,2010-05-15 [7]仲洁.《中文网络语码混用及变异现象》[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1-22
[8]谭晖.《论网络语码转换的顺应性》[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30
[9]喻晓蕾.《网络语中折射出的社会文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03-25 [10]雷蔚真、曹小杰《从生发过程看网络语符的本质》.[J].国际新闻界,2009-12-23 [11]孙洁、樊启迪、巢乃鹏.《网络流行语的概念辨析与传播过程》[J].南京邮电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20
[12]黄海波.《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规范问题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
科学版),2011-01-08
[13]周漫莉.《网络流行语及其语形辞格的象似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11-02-15
[14]韦唯.《2009
至2011年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其语用问题》[J].英语广场(学
术研究),2012-07-15
[15]何颖利.《浅论网络流行语》[J].学理论,2011-01-10
[16]赵媛.《网络流行句研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硕士,2012-05-01
11
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17]钟舟海.《网络流行词语浅析》[J].语文学刊,2009-09-30
[18]张阳阳.《浅谈网络流行语的形成方式和特点》[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1-08-25
[19]刘小林、张春梅.《浅谈网络流行语的特点以及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影响》[J].
吕梁学院学报,2011-10-15
[20]林赟.《当前网络流行语的语用探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2-02-25 [21]曹丙燕.《从“神马都是浮云”看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机制》[J].语文学刊,
2011-10-15
[22]梁琦秋.《网络语言模糊性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博
士,2012-05-01
12
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1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浅析网络流行语的来源 、特征和发展)(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