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翌年病害初侵染的对象。
(8)、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有什么特点?
真菌所致的病害有其各自的症状特征,特别是受病部位所表现出的病征,是病害诊断的重要依据,在病征未出现时,可采用保湿培养的方法,一般24小时即可诱发产生病征。在显微鉴定时应注意腐生菌的干扰,要完全鉴定,必须完成柯赫氏法。凡属真菌性病害,无论发生在什么部位,症状表现如何,在潮湿的条件下都有菌丝、孢子产生。 9、植物病原原核生物有哪些特征?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没有真正的细胞核、DNA游离于细胞质中,不具备核膜、核仁,没有单位膜隔开的细胞器,核糖体为70S型。主要包括细菌、菌原体、螺原体、植原体、放线菌和耐极端环境的种类。 10、什么是革兰氏染色反应?它有什么作用?
革兰氏染色反应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性状,即对涂片固定的细菌先用结晶紫初染,在用碘液媒染,之后用乙醇冲洗脱色,最后用番红复染,若菌体呈紫色,则为革兰氏阳性反应;若为红色,则为革兰氏阴性反应。革兰氏染色反应呈阳性或阴性于细菌细胞壁中的肽聚糖的含量有关。作用是对细胞进行鉴定和分类。 11、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害在症状上有哪些特点?**
植物菌原体病害的症状类型主要是畸形和变色,包括黄化、矮化、矮缩、枝叶丛生、叶片变小和花变叶等。细菌病害的症状主要有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等,有的还有菌脓溢出。在田间,细菌病害还有如下特点:一是受害组织表面常为水渍状或油渍状;二是潮湿条件下,
病部有黄褐或乳白色、胶粘、似水株状的菌脓;三是腐烂型病害往往有恶臭味。
12、病毒有什么特征?*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主要由核酸及保护性衣壳组成。病毒是严格寄生性的专性寄生物。其核酸复制和蛋白质合成需要寄主提供原料和场所。
13植物病原病毒的侵入、繁殖和传播有什么特点? 病毒的侵入、增殖和传播特点
①.侵入:一般是被动的,只能通过传播介体和机械造成的微伤口侵入。 ②.增殖
作为一种分子寄生物,其繁殖方式是复制繁殖。在寄主细胞内分别合成核酸和蛋白质,再组装成子代粒体。一般经过脱壳、核酸复制和基因表达、病毒粒体的组装和扩散移动等过程。 ③传播
分为介体传播和非介体传播,植物病毒的近距离传播,主要靠活体接触摩擦引起,而远距离则依靠寄主繁殖材料和传播介体的传带。介体传播是指病毒依附在其他生物上,借其活动进行传播。非介体传播包括汁液摩擦传播、无性繁殖材料传播、嫁接传播、种子和花粉传播等。 15、植物病毒病害有哪些特点?** 1、病毒病害只有病状,始终不出现病征。 2、系统侵染病毒病的症状在新生幼叶上更重。
3、病毒病害有发病中心或中心病株,早期病株呈点片分布。 4、病毒病害植株上症状分布不均一,新叶、新梢的症状最明显。 5、病毒病害有传染性。
16、植物线虫在寄生性和致病性方面有何特点?**
植物线虫都是专性寄生物,一般只能寄生于植物活的组织和细胞内,寄生方式分为:内寄生和外寄生。
对寄主植物造成损害,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是植物死亡。主要表现在对植物造成机械损伤、消耗植物养分、分泌物对植物在成毒害以及诱发其他病原物侵染植物。其中最大的破坏作用是植物线虫食道腺分泌物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17、植物线虫所致病害的特点?*
? 主要症状有生长缓慢、衰弱、矮小、叶色失常、等类似营养不良现象;局部畸形,叶片干枯、扭曲、坏死,籽粒变成虫瘿等;根部出现根结、须根丛生、根部腐烂等。 18、植物线虫的生活史有哪些特点?***
卵→幼虫→发育为成虫→两性交配后产卵,完成一个发育循环,即线虫的生活史。
线虫生存离不开水,只有在土壤水中、土壤颗粒表面的水膜和寄主植物活细胞和组织内才能正常活动和生存。线虫在其生活史中有一段时间生活在土壤中。土壤是线虫最重要的生存环境。 19、什么是寄生性种子植物?主要有哪些类型?***
寄生性植物:植物大多数都是自养的。但少数植物由于根系或叶片退
化,或缺少足够的叶绿素而营寄生生活,称为寄生性植物。主要分为半寄生性种子植物和全寄生性种子植物。
(20)、寄生性种子植物所致病害有什么特点?如何进行防治?* 寄主大多数是野生木本植物,少数是农作物或果树。对寄主植物的影响主要是抑制生长,草本植物受害时,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小、黄化。严重时全株枯死。木本植物受害时,生长受到一定的抑制,引起树叶早落,翌年发迟缓等。寄生性种子植物所致病害易于识别,可以说寄生植株本身就是其病征。
常用的防治方法:使用洁净种子、手工拔除、喷洒除草剂、轮作等 21、什么是发病过程?具体分为哪几个时期?***
?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infection progress)是指病原物从与寄主植物的某些部位相触,由该部位侵入寄主植物后在其体内繁殖和扩展,发生致病作用,显示出病害症状的过程,也是植物个体遭受病原物侵染后的发病过程。侵染过程分为4个阶段: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
22、病原物的侵入途径有哪些?*** 1.直接侵入 2.自然孔口侵入 3.伤口侵入 23、什么是病害循环?包括哪几个环节?***
? 病害循环(disease cyclic)是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主要涉及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病原物的传播途径。 24、病原物的越夏越冬场所有哪些?*
植物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场所主要有:①田间病株②病株残体③土壤④粪肥⑤种子、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⑥介体昆虫。 25、病原物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a.人为传播b.气流传播 c.生物介体传播d.雨水传播 26、影响病原物的侵入途径有哪些?
在一定范围内,湿度的高低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决定孢子能否萌发和侵入,多数病原物要求较高的湿度才能保证侵入成功,高湿条件的长短又影响侵入率。温度主要影响萌发和侵入的速度。光照对侵入也有一定的影响。
27、什么是单年流行病害、积年流行病害?(了解)二者有什么区别? (1) 单年流行病害:单年流行病害病原物能够在一个生长季节中连续繁殖多代,发生多次在侵染,进而完成菌量积累,使得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就能由轻到重达到流行程度。也称多循环病害。特点:1、病原物越冬率低而不稳定。2、越冬后存活的菌量不高。3、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增长率很高,病害数量增幅大。4、季节变化性较强。 (2) 积年流行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或虽有再侵染,但在当年病害的发生过程中所起作用不大,病害的流行程度取决于初侵染的菌源量,此类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菌量增长幅度虽然不大,但能逐年积累,稳定增长,若干年后将导致较大的流行。亦称为单循环病害。特点:1、全株性或系统性病害。2、越冬率较高且稳定。3、寄主的感病期较短,侵入后病害数量基本已成定局。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云南农业大学2012年植保期末复习资料(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