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期末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第二段
1、上一段文字中写到的“朱文公”指的是宋朝的 。 2.这段文字写到了哪几个季节?从哪里可以看出来?(3分)
3.从这段文字中找出 “我”后来被“家里的人”送到“三味书屋”这个“全城中最为严厉的书塾”读书的一个原因。(2分)
4.指出画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2分)
5.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作者在百草园泥墙根一带所做的事,写出两件即可。(2分)
6.本段文字用词精妙,请找出动词或者形容词用得好的一处,并说说它的妙处。(3分)
7.这段文字写的是 的景色。
8.用原文中的词语概括所写景物的特点,可以用 概括。 9.用横线在这段文字中划出总写句。
10.从这段文字中“不必说??不必说??单是??”可以看出作者是由 到 来写景的。
11.从作者写景的目的来看,这段文字写景是 。 1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菜畦.( ) 桑葚.( )斑蝥.( ) 攒.成( )
13.语段中加点的“这里”是指 ,“它”是指 。 14.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6分)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 (2)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 ) (3)那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的趣味是多么令人心动啊!( ) 15.本文运用多种感觉写景,请根据要求从语段中摘录例句(一句即可)。(6分) (1)写视觉的: ;
(2)写听觉的: ;
(3)写味觉的: 。 16.用“‖”在语段中标明层次,并写出层次大意。(4分)
17.从“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来看,这段文字的写景顺
序是(2分)( )
A.从静景描写到动景描写。 B.从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 C.从美丽的植物到可爱的动物。 D.从近的景物到远的景物。 18.文章连用两个“不必说”意在说明(2分)( ) A.开头所写的景物不是主要的,“单是”后面所写的景物是最主要的。 B.这是用欲扬先抑的写法,着重衬托所写的景物。 C.这种撇开的手法,先对园中的景物作粗线条的勾画,为下文具体描写“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作铺垫。 D.这里运用排比,写出百草园中最主要的景色及其迷人程度。 19.详写园中“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特别是详写何首乌,其作用是表现儿童的_______ __ _心理和对______ ____的热爱。(2分)
20.这段文字细致形象地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描写 ,突出了它们的颜色;描写 ,突出它们的形状;描写 ,突出了它们的声音;描写 ,突出它们的动态。 21.这段文字主要写了“我”童年的哪四件事”?
22.哪句话概括了百草园的特点?
23.就文段内容,任选角度写一段赏析的话。
(提示: 句式的角度 、 修饰的角度 、 描写的角度等)
24、选项填空。(6分)
A 静态描写 B 动态描写 C 植物 D 动物 E 由下到上 F 由上到下
两个“不必说”前者写的是 ,属 描写,按照 的顺序描写;后者写的是 ,属 描写,按照 的顺序描写的。
25、从详略的角度看,两个“不必说”写的景物属 写,泥墙根一带的景物属 写。
26、仿照“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造一个句子。(3分)
(二)(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1.在上文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动词,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中的“味”的意思是: 。
(2)“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中的“相宜”的意思
1
是: 。 旧教育 。 3.什么时候是捕鸟的最佳时机?写出关键词句 6.选文第一段写了“我”对三味书屋的印象,从这些描写上看,可以看出“我”4. 第一段详写了捕鸟的时间、 、 、收获、经验等,这样写的作用对三味书屋的印象怎样? 是 。 7.最能体现“我”对先生态度的一个词是 。 5. 第一段的中心是冬天雪后捕鸟的乐趣,却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这是为什么? 8.选文最后一段是从学生的眼光来展开议论的,从这段议论可以看出作者比较含
蓄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请作简单说明。 6.给第一段用“//”分层,并概括层意。 1、回忆原文,本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 )(2分) A、点明主题 B、承上启下的过渡C、总结百草园的生活 D、引起思考 7.第二段写“我”和闰土的父亲同样的捕鸟方法,收获却不同,仔细品味词句,说说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在三十年后还记得“得失的缘由”? 8.这段文字对表达文章的中心起什么作用? 9.根据拼音写汉字。mì( )食 bǐ( )谷 白jiá( )性子很zào( ) 10.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两样:___ 相宜:____ 11.文中加点的“久已”照应前面的哪个词语? 答: 12.这段文字叙述的重点是( ) A.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 E.冬天可以在百草园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 C.下雪后在百草园里拍雪人和塑雪罗汉无人鉴赏 D.下雪后在百草园里捕鸟充满了乐趣 13.请用原文中的词语组成一句话,概括下雪后在百草园“只好来捕鸟”的原因。(不超过11个字) 原因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捕鸟需要什么样的先决条件? 15.本段的层次是( )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三)(“出门向东,不上半里——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1.释词: 方正: 宿儒: 2.文中提到的孔子,你知道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吗? 3.“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对此理解不当的选项是( ) A、鹿是匾下面的装饰画。 B、先生要学生对匾行礼,学生以为对匾和鹿行礼。——表现孩子的天真和无知。 C、鹿是灵物,是神灵的象征,先生让学生对匾和鹿行礼。 D、天真无邪的孩子把对书屋行礼理解为对鹿行礼,——增加一点幽默感。 4.第二段三句话从三个方面写先生。首先写他的 ,继而写他的 ,最后写他的 ,并用“我”的恭敬来烘托。 5.“我”问“怪哉”遭拒绝一事,从“我”的角度看,表现了孩子 ,从先生角度看,表现了先生的 ,从教育角度看,反映了
2、选择能够准确体现“也许”这一词语意思的一项( )(2分) A、表达了“我”的极度不满的心情。B、表达了“我”非常气愤,懊恼的心情。
C、表达了“我”的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心情。D、表达了“我”对这件事非常重视,认真思考的心情。 3、本段文字运用( )(2分) A.语言描写 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D.景物描写 4、第一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你从文中画出表达感情关键的一句。(2分) 5、“蟋蟀”和“覆盆子”前面为什么加“们”,说说加“们”的好处。(2分) 6、.结合你童年生活的经历,充分发挥想象,填写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力求与上文衔接自然。(2分) 7、第三自然段中能表现先生特点的是哪几句?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分) 二、《爸爸的花儿落了》(“快回家去!——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选文的开头为什么反复地写“快回家去!”的心理活动? 答: 2.“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作者写到这里心情怎样? 答: 3.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4.毕业典礼结束后,“我”回到家里,为什么不直接写爸爸去世,而写弟弟妹妹们在散落的石榴树下玩闹? 答: 5.文中倒数第二段“爸爸的花落了”有什么含义?它与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答: 6.末尾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答:
2
7.“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语带双关,一方面是指 ,另一方面指的是
8本文有两条线索:主线是 ,副线是 。
9“他为了叔叔给日本人害死的事,急得吐血了”,这是为了说明: A.装 B.填 C.塞 D.倒 2.请用“‖”把第一段划分为两个层次。(2分)
3.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一个比喻句,句中用“监狱大门”比喻 ,
“钥匙”比喻 ;这一句话的深刻(二)(“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告诉爸爸,并且要他明天在花池里也种满了蒲公英”)
1. 联系上下文,说说划线句子①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2. 划线句子②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 “爸爸也不拿我当孩子了”这句话中的“也”照应了上文中的哪些内容?
4. 用自己的话说说英子的爸爸要英子单独去寄钱的目的是什么?
5. 如果你现在要到银行或邮局汇款3260元,该怎么填写数字?
(三)(“啊!这样的早晨,一年年都过去了——他们是跟着我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吗?”)
8.选文第一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3分)
9.选文起过渡作用的段落有 。(2分)
10.“我”在参加毕业典礼会议,却时时想到爸爸,为什么?(3分)
11.选文有一处细节表现爸爸对孩子的喜爱之情,请加以概括。(3分) 12.“我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这句话如何理解?(4分)
13.有人说,在父母眼中,你永远是个孩子,在老师眼中呢?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三、《最后一课》(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放学了,——你们走吧。’”) 1.选词填空。(2分)
“从来没有这样 ① 听讲过、从来没有这样 ② 讲解过”①②处应填( ) A.专心 B.细心 C.用心 D.安心 E.耐心 “一下子 ③ 进我们的脑子里去”③处应填( )
含义是 。(2分) 4.第二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2分)(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递进 C.表示意思的转折 5.韩麦尔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因为(2分)( )
A.因为法国语言确实是世界上最美的、最明白、最精确的语言。 B.因为学生不了解,特意强调学习法语的重要。 C.是出于对祖国语言的无比热爱。
6.小弗郎士觉得老师今天讲的“挺容易,挺容易”是因为(2分)( )
A.韩麦尔先生讲的内容十分简单。B.小弗郎士今天注意听讲。
C.韩麦尔今天讲的特别明白。 D.小弗郎士是带着深厚的感情全神贯注地听讲的。
7.小弗郎士称韩麦尔为“可怜的人”意思是(2分)( )
A.对韩麦尔即将失业感到可怜。 B.对韩麦尔被迫离开阿尔萨斯感到同情。
C.对韩麦尔不但成了亡国奴,而且连从事几十年的法语教学都被迫终止的处境的同情。
D.对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一种伤感。
8.这段文字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哪些描写?(2分)
9.在文中“他__________身朝着黑板,__________起一支粉笔,__________出全身的力量”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并说明其作用。(2分)
10.找出表现韩麦尔先生内心极度悲愤的词语,简要分析它的表达作用。(2分) 11.“使出全身的力量”这句话,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2、文中具体描写写着“法兰西”“阿尔萨斯”的字帖,表达了韩麦尔怎样的思想感情?
13、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一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2分) 14、“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句话是什么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感情?(3分)
15、⑴ 郝叟老头儿感情激动,用发抖的声音朗读,“我们”听了为什么“又想笑,
3
又难过”? ⑵ 面对专心致志的小弗郎士和其他学生,韩麦尔先生内心会翻腾怎样的思绪?请你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作一番描述(50字左右) 16.钟声和号声对小弗郎士来说意味着( )(2分) A.祈祷活动开始。 B.普鲁士兵已经收操。 C.从此再也见不到老师和同学们。D.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的时间到了。 17.怎样理解“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高大”的意思?(2分) 18.韩麦尔先生只写了“法兰西万岁”两个大字,却“使出全身的力量”,原因是: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 19.文中最能体现韩麦尔先生痛苦心情的三个词语是(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20.划线句 中“监狱大门”指的是: ,“钥匙”指的是:
全句的含义是: 。(4分)
21.划线句中“恨不得”和“一下子”表现了韩麦尔先生 的心情。(2分)
22.小弗朗士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有怎样的意思? (3分)
23.划线句是细节描写,挂在铁杆上的字帖,烘托出 的气氛。(2
分)
24.划线句运用怎样的修辞 含义是: (3
分)
四、《邓稼先》( “我不能走”)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颤.抖( ) 摄.
制( ) 2.依照课文为空缺处填上恰当的词。(2分) 也不知道稼先在 的沙漠中
要有勇进 的判断 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 (焦虑
焦急 忧愁)
3.依据括号中所给词为文中空缺处选填一个适当的词。(2分)
4.文中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用意是什么?(4分)
5.体会文中画浪线句子的含义。(4分)
6.作者为什么要向导演建议用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一首歌?(4分)
7、文章开头为什么为切题直接写邓稼先,而要概述中国百年屈辱史?(4分)
8、释词:(3分)
可歌可泣:
鞠躬尽瘁:
锋芒毕露: 9、文章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4分) 10、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4分) 11、一句“我不能走”体现出邓稼先什么样的性格和精神?(4分) 12、最后为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五四时代的那首歌?(4分) 13、邓稼先在“文革”初期,能成功说服对立的两派继续工作,其原因是( )(3分) A、邓稼先不像奥本海默那样喜欢打断别人的报告。 B、邓稼先是一个不愿引起别人注意的人物。 C、邓稼先没有私心,不们绝对相信他。
D、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14、“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这句话中“‘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具体指什么?(4分) 15、体会下列句子的表达手法和作用。(3分) ⑴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法国强占广州湾,“租借”99年;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⑵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奥本海默是一个复杂的人。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⑶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的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的原子弹工程。
16、简答:下面两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⑴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⑵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17、本文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4分)
4
18、结尾部分引“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用是 。(3分)
19、“古今多少奇丈夫”中“奇丈夫”,作者用以借指 。(4分) 20、本文段运用的修辞,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比喻 引用 B、引用 排比 C、比喻 排比 D、对比 引用 五、《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1、 选段文字出自《 》,作者是著名诗人 ,体裁为 。 2、 解释下列词语
锲而不舍: . 兀兀穷年:年 群蚁排衙
衙: 3、 第一、二段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起笔,有什么好处?
答: 4、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⑴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⑵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⑶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5.课文从两个方面介绍闻一多先生,即 和 。 6.“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一句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答: 7、用“ ”划出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刻苦精神的句子。 8、“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具有怎样的品质?
答:
9.这一段文字叙述的是闻一多先生 (填写“说”或“做”)的方面,即作为 (身份)的方面。从这段文字中可以体会他 的品格。
10.你能用一个成语概括划波浪线的句子吗?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11.作者引用杜甫晚年“一月不梳头”的典故有何用意?
( ⑴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⒀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2、选文一、二两段起什么作用?(3分)
13、概括选文所写的三件事。(每件不超过8个字)(3分) ⑴ ⑵ ⑶
14、“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句话表明了闻一多先生 的精神。(有一成语填写)(3分)
15、课文善于用典型的语言和神态表现人物性格,请从选文中选出相应的语句。(4分) 语言: 神态:
16、选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
17、这部分是怎样写“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这部分中的“说”和“做”揭示了闻先生的什么精神?(3分)
18、最后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六、《社戏》(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文段中两处空白处“我们已经( )(摇 荡 点 撑)开船,在桥石上一( )(碰 击 磕 撞)”依次填 、 。(2分) 2、第一自然段的表达方式属于( )(2分)
A、记叙 B、描写 C、议论 D、抒情
3、小朋友们撑船的动作,既说明了 ,又体现了 。(2分) 4、二、三两段从哪四个方面写“我”的感受?(3分)
5、选文的第二段写了看戏途中的景物,请摘出相关的句子:(2分)
所见: 所闻:
6、第三段主要写“我”的感受,表现“我”感受的句子
是 ,使社戏显得“未见其形, ”,充满了诱惑力。(2分)
7、“但我还以为船慢”一句衬托了“我” 的心情。(2分)
8、作者巧用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文段中“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与下文 照应;“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与下文 照应。 9、选文的前三段中各有一句写“我”的心理活动,请从下面选出一个适合“我”心理的词语填在横线上:(3分) 第一处: (活泼 轻松 沉重 平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七年级(下)课内语段阅读训练完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