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困占3.76%,这表明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经济状况还有较少的部分比较困难。
4.1.3 学生消费情况及比例
通过上图我们了解到了我校学生的生活费状况,600元以下的占10.53%,600-1000的占57.89%,1000元以上的占31.58%,而这其中有30%以下的用于生活费的占3.76%,30%-50%用于生活费的占31.58%,50%-70%用于生活费的占59.4%,其他的有5.26%。
4.1.4 学生生活费的主要来源及期望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有99.25%的学生生活费的主要来源是父母给予,通过打工获得的占18.8%,好好学习获得奖学金的占25.06%,校外兼职的占24.81%,第二幅图是学生期望的来源,其中大部分学生希望通过打工及奖学金来作为其生活费的主要来源。
- 4 -
4.2 学生勤工俭学状况的分析
4.2.1 勤工俭学的必要性
对于勤工俭学的必要性,有57.14%的学生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42.11%的学生认为可有可无,其余部分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这表明我校学生对于勤工俭学持积极的态度。
4.2.2 大学期间您有过几次勤工俭学的经历 选项 比例 A.0 B.1 C.2 D.3次及3次以上 24.06% 22.56% 16.54% 36.84%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从来没有过勤工俭学的人占24.06%,一次的占22.56%,两次的占16.54%,三次及以上的占36.84%。我校学生勤工俭学的人数还很低,接近一半以上的人勤工俭学的次数少于3次。对此给出的建议是:
第一、加强宣传,转变观念,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勤工助学不仅仅是一个组织问题,更是一个大学生通过服务于社会、增长才干,培养自主意识的过程。因此,学校、社会要加强宣传,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使学生转变观念,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使更多的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勇敢地走向社会,开展勤工助学活动。
第二、创造条件,扩大范围,面向社会开展勤工助学活动。高校应发挥知识
- 5 -
优势和技术优势,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到一些高技术产业企业从事科技服务;请高年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科技攻关;创办高技术产业吸收学生参加工作,使勤工助学经久不衰。
4.2.3 勤工俭学的目的
选项
比例
A.锻炼自己的能力 B.增加社会经验
C.为自己或重要的人买礼物 D.赚取生活费 E.其他
84.96% 84.96% 27.82% 67.67% 9.02%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校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目的已不再单一,在勤工俭学目的方面,我校大学生已不仅仅满足于通过勤工俭学来补贴学杂费,生活费,解决经济问题,减轻家庭负担,他们更多的是想抓住勤工俭学的机会广泛接触和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为迎接今后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巨大的就业压力做好准备。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大学生都找到了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把所学与所用结合起来。比如,学金融的就去银行、证券公司最兼职;学会计的就有做记账之类的工作,学计算机的就有做网管的等等,这既应用了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让他们积累了宝贵的社会工作经验,一举两得,当代大学生有的想通过勤工俭学帮助自己学会自强、自力,培养吃苦耐劳和实干的精神;有的想培养自己待人接物和处世能力;还有的只是想亲身体验感受一下,尝试多样的人生,增加一些社会阅历。可以说,勤工俭学满足了当代大学生不同的实际需要。
4.2.4 勤工俭学校内外的选择及校内勤工俭学岗位状况
- 6 -
对于学生勤工俭学选择校内还是校外,有14.29%的人希望在校内,39.1%的人选择校外,46.62%的人均可,而对于校内岗位来说认为稀缺的有42.86%,一般的53.38%,极少的认为充足,在调查采访中不少学生表示,虽然校内的岗位较安全,较固定,也较有保障且收入稳定,但校外的工作更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更有挑战性,对自身能力的要求也更高,因此也更能锻炼人。校外的工作对一部分想要积累社会工作经验又喜欢自由度高,较灵活工作的大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4.2.5 勤工俭学工种的分析
选项
比例
A.家教 B.促销 C.发传单 D.餐饮服务 E.其他
45.11% 49.62% 38.35% 48.87% 21.05%
从上表中分析可以看出我校大学生在勤工俭学中更侧重知识性或能力性工作,向脑力劳动方向发展,如家教。一些传统的勤工俭学的工种仍受学生关注。如推销产品、派发宣传单,到餐馆做服务生等。男女生又有各自的特点。在服务性行业,如到餐馆做服务生,做家教等,女生数量多于男生,这类工种也较受女生青睐。而男生则比较欢送餐这类需要一定体力而自由度又较高的工作;促销也成为最受当代大学生欢迎,也是当前最热门,最普遍的勤工俭学的工种。当然,促销成为首选有其合理性。促销的工作能锻炼能力,而且也不需要特别的培训,
- 7 -
适应期较短;我们在选择勤工俭学的工种时,我们不应人云亦云,随大流,盲目跟从别人,过度地追求热门的工种,而应放宽视野,树立竞争意识,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角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并真正适合自己的工种。
4.3 勤工助学中学生个人及个人与社会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图,有20.3%的在勤工助学中权益得到保障,48.87%的人权益没有得到保障,在勤工俭学的过程中45.11%的人担心健康问题,担心身心健康的占9.02%,担心工资得不到保证的有27.82%,12.78%的人害怕耽误了学习。学校对勤工助学管理不完善,同学们参加勤工助学的盲目性在,自身经验不足,知识也不牢固,很难达到工作岗位的工作要求,大学生在校主要是学习,获得更多是理论知识,对社会的亲身经历和接触较少,社会经验缺少,自我保护意识、经济意识淡薄,初次接触社会很难适应。另外,在校大学生往往对本专业知识比较熟悉而对其他专业的知识缺乏相应的了解,在从事勤工助学活动中,从事一些综合性岗位感到力不从心。有些同学在勤工俭学过后感到身体疲惫,没有精力再去学习;也有些同学因为勤工俭学而占用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还有些同学认为勤工俭学之后反而精神面貌更好,更有利于学习、生活的正常运转。关于勤工俭学对学业的影响,全靠每个大学生去自己把握。现在勤工俭学的中介机构良莠不齐,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些中介机构收取过高的服务费,使得许多贫困生望而却步。也有些中介机构运行不太规范,使得学生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切实有效的保障。
- 8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防灾科技学院勤工助学状况调查报告(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